07. 一种浪漫主义的中国起源注12499
1
典型的新古典主义美学学说对“齐整”的膜拜是众所周知的,有三个例子值得重温,作为本文主题的论述背景。第一个例子是克里斯托弗·雷恩爵士对美下的定义:
美是客体的和谐,通过眼睛来获得愉悦。美有两个原因,……自然的原因和习惯的原因。自然的原因来自几何学,存在于齐整(即对称)中。……真正的评判标准是看其是否具有自然的或几何的美。几何形状自然比任何不规则的形状更具美感;就自然法则而论,这一点得到了一致的赞同。注125
如果说诗的目的是为了教化和革新这个世界,即把人类从无序和混乱引向规则和秩序,那么就很难想象,一种自身无序和放纵的事物能实现这一目标。……每一个理性的创造物肯定是从规律中提炼出美,因为理性是规律和秩序,没有什么可以是无序的,……人的作品肯定需要更加完美,他们就更需要摹仿造物主的杰作。上帝的作品虽然变化无穷,却绝对是有规律的。宇宙的每一个部分都是有规律的,宇宙的令人赞叹的美正是由于准确的规律性。注126
然而,当人实际观察自然的可见外表时,很难使这后一个命题看上去讲得通。因此,注意发现体现自然构造之规律性的那些先前不为人所知的实例所带来的愉悦是很有意思的。自然构造有时候如鬼斧神工。迟至1772年,约瑟夫·班克斯爵士在他前往冰岛的旅程中,发现了现在人们所熟知的斯塔法岛上的芬加尔洞,洞里有玄武岩柱,“岩柱形成时几乎遵循了建筑学原理,自然形成的柱廊惊人有序地排成两列”,让探险者高兴的是,自然以美学的方式证明并显示,它为古典建筑提供了范式。因此在描述了这一场景之后,班克斯放出这样的狂言:100
与此相比,人所建造的教堂或宫殿算得了什么!仅仅是些模型或玩具罢了,与自然的杰作相比,人的作品总是微不足道的,今天的建筑师还有什么值得炫耀的!规律是人所想象出来的强于他女主人的唯一所在,在她的领地里发现的自然,在人这里很久以来都也未能说清楚。这不正是他最初学艺的流派吗?从整个希腊派还能学到比这更多的东西吗?装饰自然之柱的柱头,他们只能用一个式样;且只能把柱头设计成莨苕叶形:自然对那些学习她的杰作的人回报是多么丰厚啊!注127
无须再评论审美标准发生变化的多方面意义了,审美标准的变化主要发生在18世纪,当时规律性、一致性、明显的均衡和对应日渐被视为艺术作品的重要缺陷,而不规则、非对称、变化、出人意料以及避免使整个构思一览无余的简单和一致,成了更高一级的审美特性。众所周知,到18世纪,最初以可观的规模在其他艺术门类出现的这种变化渐渐扩展到文艺美学领域。在其他艺术门类中,刚刚萌生的浪漫主义通过18世纪艺术趣味和艺术实践中的四种现象现身,并通过这四种现象得以传扬。这四种现象是:一、对克劳德·洛兰、普桑和萨尔瓦多·罗萨的风景画的“激赏”;二、英国式或所谓“自然的”造园风格的引入和广泛传播,这也许是18世纪最突出的艺术;三、哥特式艺术的复兴,这场复兴以18世纪40年代巴蒂·朗利、桑德森·米勒不很成功的努力为开端;四、对中国园林的欣赏,以及在稍低程度上对中国建筑和其他艺术成就的欣赏。这些现象,尤其是后三种现象,与18世纪的思想密切相关。第二和第四种现象完全合二为一了。众所周知,二者都称为“英华趣味”(le gout anglo-chinois)。二者联系在一起是因为它们都被18世纪上半叶的艺术鉴赏家和批评家当作同一种基本美学原则的具体体现,或被他们假定为是这些原则的表达。它们是不规则的不同运用,是回归摹仿自然的不同模式,这个自然不是几何的、规整的、齐一的,而是摆脱了形式而自具特色的自然,是“野性”的、变化无尽的自然。101
至于这四种相关的艺术运动,其中三种已经得到了研究,最近的出色研究指出了它们在一般美学观念上的重要历史意义:对第一种运动的研究见于曼纳林小姐的《18世纪英国的意大利题材风景画》一书;对第二种运动的研究见于克里斯托弗·赫西的《论如画美》一书,某种程度上还见于德雷珀先生所写的威廉·梅森传记,第三种哥特式艺术的复兴在肯尼思·克拉克爵士论述这一主题的著作中,得到了引人入胜却未必切中肯綮的说明。第四种运动虽然其客观历史主要分布在不同的国家,被反复加以论述,但就我所知,尚未完全被视为观念史学者的学术研究出发点——它在英国的情况肯定不是。赫西先生虽然精力充沛,专心致志地研究了第三和第四种现象,而且有时候他的研究满纸生辉,但未能追溯这种风尚达其本源,也未能为其历史进行分期,更未能对其历史意义作出公正的评价。102
在本文中,笔者将指出,早在斯威策、肯特、布朗和布里奇曼提出的造园新模式之前,甚至早在18世纪前十年蒲伯和艾迪生在文学中提出造园新理想之前,中国造园风格就开始对美学观念和时尚产生影响;在中国造园中切实践行的“不规则之美”的一般理念,首次由一位重要的英国作家明确提出来。英国园林(jardin anglais)的趣味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较早的中国园林的理想化;在18世纪70年代或80年代初,对园林的赞誉——或曰对他们想象中的园林的赞誉——持续发挥着影响,不过,相对于上述三种新的美学时尚,这种影响在推动我所指的浪漫主义上影响要小些,如果有影响的话;哥特式风格一度和中国趣味有特别紧密的关系;17世纪在关于审美目标、中国造园(和其他艺术)原理及其与英国造园风格的关系上引入了一种新概念,这个新概念对英国人激赏中国园林显然是极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