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针灸治疗的启示
发源于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西医学,受当时西方哲学和自然科学,特别是哲学上“还原论”的影响,形成了解剖、生理等各个学科,并不断吸收自然科学发展的新成果而得到迅猛发展。中医学对西医学的批评,最常见的就是过分强调局部,缺少整体观念。其实西医也存在整体思维的模式。西方古典医学的创始者希波克拉底就认为血液、黑胆汁、黄胆汁和痰等4种体液构成人体健康和对疾病做出解释的主要载体,为西方古典医学提供理论框架和语汇。这是典型的整体思维的模式。西方历史上存在过的“放血疗法”其实也是属于典型的整体思维的模式。在18世纪的欧洲,很多医生认为血液和血管是许多疾病的重要病因,为了治疗疾病,一些医生动辄就运用放血疗法。这些医生将放出来的血液的外观和变化与生理学和病理学通过“隐晦的推理方式”连接起来。这些所谓的“隐晦的推理方式”其实就如同中医学上非线性网络关系的思维模式本身不透明性一样,产生出错误的治疗方案。就是西医在现代,虽然科目和部门分得很细,但是,西医学的学理研究依旧包含着典型整体思维的模式。我们仍以软组织损伤为例,看看现代医学对其病因病理的分析。
现代医学把人体运动系统皮肤以下骨骼之外的肌肉、韧带、筋膜、肌腱、滑膜、脂肪、关节囊等组织以及周围神经、血管等的损伤统称为软组织损伤。一般可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积累性损伤两大类。
急性损伤常因突然不慎跌仆、闪挫、外力的打击、挤压或从高处坠落使局部的软组织发生不同程度的撕裂性损伤,造成疼痛肿胀、活动不利等症状。常见的有急性腰扭伤、四肢关节扭伤等。软组织的慢性损伤可在人体平时不易觉察的情况下形成,可无明显外伤史。多见于长期从事某一种单一体位的工作者,使人体在静止中相关的一些肌肉、韧带、筋膜等经常处在张力增高、拉紧状态的静态紧张之中,使这些受累组织的血流减低、循环不畅、缺血缺氧,导致纤维组织逐渐产生病变,迁延日久,逐步加重形成慢性积累性损伤,也称为“劳损”。比如日久的弯腰操作致腰肌劳损,多年的低头位工作,出现颈肩酸痛等就属这类病症。另外,慢性损伤也可以由于急性损伤时没有得到彻底治愈而演变转化而成。在临床上这种慢性积累性损伤远远多于急性损伤,致病成因不同,罹及部位不一,是软组织损伤中最为常见的一种。
软组织损伤的内在因素,常容易被人忽视,实际上它往往是发病的一个重要原因。人类身体中的各种器官当步入中年以后,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现象,犹如皮肤发生皱纹、毛发开始变白、血管失去应有的弹性、骨骼出现脱钙疏松和增生等一样,软组织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退化现象,比如肌纤维退化,肌力下降,筋膜、肌腱失去原有的弹性,韧带可见钙化等。这多表示软组织的纤维结构有老化退变的现象。这些内在组织结构上的变化,使发病潜伏着内部危机。一是随着退化加深,体质下降而出现常见的老年人腰酸背痛;二是如果遇到外界风寒所袭或一定程度的劳累所及,则发病产生疼痛,而这些外来条件对年轻人可毫无影响。对这类患者来讲,外来因素常为诱发的条件,内在变化则是发病的重要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导致症状发作。
引起软组织损伤的原因很多,机械力的作用、物理因素、化学性因素、生物性因素等,只要达到一定的强度,都可以造成损伤。致伤的因素决定了损伤的性质。但其损伤后的病理变化在急性期与慢性期,基本上是一致的。其急性期通常表现为:①充血和水肿。动脉性充血是机体局部组织对损伤的一种暂时性反应,是由于神经兴奋性提高,血管扩张,使较多的血液流入毛细血管所致。临床表现为皮肤鲜红,局部皮温升高,组织新陈代谢增强;静脉性充血常见于静脉受压,或肢体因静脉受损而引起血管栓塞。由于血液内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高,皮肤和组织常呈蓝色。当组织出现持续性静脉充血时,因缺氧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造成血清的大量渗出,而使组织和细胞含水量增加,而造成水肿。②渗出。软组织在遭受外部伤害后,受损区域内能出现短暂的血管收缩(5~10分钟左右),紧接着便是小动脉的扩张,血流量增多与流速加快,致使血液的血浆成分和白细胞等固体成分渗透到损伤的组织内。随着损伤局部渗透物的增多,其血管活性物质,如组胺和5-羟色胺等也随之增加,加上组织分解和代谢的中间产物乳酸等的蓄积,促进了激肽类物质的形成和增高,进一步增加了血管壁的通透性,引起大量液体的外渗。从而形成血液瘀滞和血流受阻,肿胀加重。③局部贫血。组织受压、严重创伤失血、寒冷等因素的刺激和动脉血管痉挛、栓塞所致。④变性。表现为浊肿和水样变性。由于损伤时局部代谢障碍造成组织缺氧,引起细胞内钠离子、氯化物及含水量增加,钾离子含量降低。使胞体肿大,胞浆内充有蛋白颗粒。严重者细胞明显肿胀。⑤坏死。如损伤范围大而严重,可导致局部组织和器官一部分细胞死亡。慢性期的病理变化表现为:①变质。病变区的组织细胞受致炎因子的影响,代谢发生障碍,功能和形态改变。实质细胞的改变是玻璃样变性;间质细胞则是纤维肿胀、黏液变性、纤维素变、纤维断裂、坏死和崩解。②增生与粘连。病变组织内的炎症细胞通过分裂进行繁殖,称为增生。这些细胞主要为组织细胞、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组织细胞主要起吞噬作用,多作用于炎症初期;成纤维细胞附着于嗜银纤维上变为胶原纤维;血管内皮细胞则形成血管芽,向前延伸。三者一起构成肉芽组织。久之,炎细胞和血管数目减少,成纤维细胞产生多量胶原纤维形成瘢痕。增生使炎性病灶局限化,但过度增生又特别容易造成粘连。修复过程中的骨骼、肌肉、血管、神经、腱膜、肌间膜之间的粘连,如不能得到有效逆转,粘连加重,机化与结疤,便会导致局部疼痛与功能障碍。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软组织损伤在急性期与慢性期,有着不尽相同的病理机制。前者以充血、水肿、渗出为主,后者则多为变质、增生、结疤与粘连。其病理变化不同,治疗方式就必须有所差异。
对中、西医学治疗软组织损伤理论与临床的简单回顾,能让我们感觉到关于软组织损伤的治疗,中、西医各有不同的基础理论。较之中医学,现代医学对于某一疾病的病因病理分析更具客观性。但与之不相适应的是,现代医学对软组织损伤的治疗方法却存在明显的局限性,远不如中医、针灸疗法丰富多彩,疗效快捷。因此,结合两者理论与临床上的优势,可以进一步完善其理论,提高临床疗效。以此为突破口,我们可能会创立一种更有利于临床的针灸治疗理念,例如靶向针灸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