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新疗法:靶向针灸治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疾病的性质与靶向针灸治疗

第一节 疾病的病因与靶向针灸治疗

疾病的发生是一个复杂过程,可能源于各种因素。但尽可能去挖掘其最主要的原因,解决主要矛盾,是靶向针灸治疗的前提。再以针灸临床最常见的颈肩腰腿痛为例,弄清它是否有压痛点的存在,压痛点发生在什么部位以及刺激压痛点时所引起的病变分布情况如何,研究压痛点的现象、形成、消失的生理病理,这对诊断与鉴别诊断、制订治疗方案、选用治疗手段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上海生理研究所冯德培所长指出:“有一大类的腰腿痛,压痛点是整个病的关键,是痛的发源地,把压痛消除和把病治好,几乎是一回事。”从解剖学与生物力学观点分析,软组织损伤的压痛点,较多地发生在人体的肌肉、筋膜、韧带的起止点,尤其是起点的部位上,即是软组织在骨骼上的固定点。以髋关节为例,臀中肌、臀小肌、阔筋膜张肌的压痛点都在靠近其起点髂嵴附近,相反在其止点股骨大转子附近,却没有压痛点。这是因为肌肉的起点是固定的,而其止点却是活动的。当肌肉收缩时,止点由于关节的活动而缓冲了对抗的张力而不容易发生损伤;起点则由于不能缓冲对抗的张力,而较容易产生损伤。又如阔三角形肌肉起点的损伤,其压痛点多发生在肌肉作用力方向纵轴所经过的直线上。如冈下肌是一块三角形的肌肉,起点宽阔,占肩胛骨内缘的2/3长度,肌纤维向肩胛外侧集中,形成肌腱,止于肩关节囊后侧面的肩袖处,其肌肉作用力的方向偏向上部肌肉处,即在肩胛冈下方平行走向的直线上。了解病变部位的解剖结构,尤其是肌肉的起止点;肌肉、韧带在静态和动态时的受力情况;了解与其拮抗或者协同的肌肉、韧带的结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有目的地寻找压痛点及阳性反应物,如结节及条索状物等。如果是急性软组织损伤,往往压痛点比较局限;如果是慢性软组织损伤,情况有时就比较复杂,压痛点较多,难以分清主次。就更需要认真分析鉴别原发性疼痛与牵涉性疼痛。针灸临证时我们还常遇到某些软组织损伤时,有“左病及右”或“右病及左”的病理现象。如“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时,患者往往诉说有时左侧腰痛,有时右侧腰痛;或者左侧腰痛治好后,右侧腰痛又作,其原因是维持我们脊柱平衡必须靠两侧的肌肉、韧带的应力平衡,若因各种因素造成两侧肌肉和韧带的拉力或长度不等时,势必造成脊柱的倾斜。当患者脊柱一侧的肌肉、韧带因损伤而引起痉挛、粘连或结疤时,可造成脊柱一侧的应力增加,导致脊柱两侧的应力失去平衡。由于代偿作用,脊柱另一侧的应力也相应增加,因此容易造成肌肉和韧带的慢性损伤,左病就会及右,右病也会及左。临床上如颈椎病,菱形肌损伤,髂腰韧带损伤,以及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等,均有此病理现象。脊柱两侧的软组织损伤可以相互影响,相互“传递”。这都可以从生物力学角度去分析原因,加以解释。临床找准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绝不限于软组织损伤。如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是因为皮神经在走行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受到慢性卡压而引起神经功能障碍,出现一系列神经分布区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营养障碍甚至运动功能障碍。所以,根据临床症状,确定卡压的原因与部位,对于确定针灸的治疗原则与具体方法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