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社区疑似病例和高感染风险者的管理与干预
社区筛查与识别的目的是为了尽早隔离,这也是阻断疫情社区传播的关键。对疑似患者应转入定点医院隔离和诊治;对高感染风险者实施医学观察,以便在14天的潜伏期内尽早发现发病者。医学观察包括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在疫情发生的早期,由于医疗资源的限制,在湖北武汉对疑似病例和轻症病例采取了居家隔离观察或治疗,但因居家隔离设施和隔离防护措施执行不到位等问题未能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后来加大力度采取了集中收治、应收尽收和集中隔离等措施,使患者与密切接触的家人和社区居民隔离,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一、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的社区干预
在对发现的疑似患者转诊后,社区医务人员应立即排查该疑似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包括共同生活和聚会的人员、具体的接触细节、居家和个人防护、活动轨迹等。对具有高感染风险的家庭成员等密切接触者,立即采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对该疑似患者同一楼栋居住的居民,可采取楼栋封闭的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同时,还应对该疑似患者的居家环境进行消毒或指导居委会/村委会、网格员等进行消毒。随后还需采用电话等方式追踪疑似患者的确诊结果。如果疑似排除,解除相关人员的隔离医学观察;如果疑似患者被确诊,还需对在该疑似患者生活轨迹中有过接触的其他人员实施居家医学观察。
二、高感染风险者的社区隔离医学观察
(一)社区隔离医学观察的时间
新冠肺炎的潜伏期通常为1~14天,因此隔离医学观察的时间至少14天,从最后一次与患者发生无有效防护的接触或可疑暴露的时间算起。医学观察期间若相关检查为阴性,仍需完成持续14天的隔离观察。如疑似患者排除后,密切接触者可自动接触医学观察。
(二)社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1.社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对象
针对本次疫情传播特点和本地疫情发展情况,各地疫情控制指挥部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对象做了相应规定。主要为与疑似和确诊患者有密切接触的人员如家人、同事和朋友等;14天内有湖北省等疫情严重地区生活经历者;有发热等可疑症状暂未排除新冠肺炎者等;独居且失能不能自我照护的老年人等。
2.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措施
(1)定点实施隔离:
通常指定社区内的宾馆、学校等场所作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地点。并将有发热等可疑症状者与其他集中隔离者分场所隔离。
(2)实施封闭式管理:
被隔离者居住带卫生间的单间;隔离期间禁止外出活动;由专人保障其生活所需。
(3)进行医学排查:
所有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均配备医护人员,观察被隔离者的体温(每天早晚2次)、呼吸道症状等临床表现,有条件的隔离点可进行病原学检查、肺部影像学等辅助检查。
(4)废弃物的处理:
集中观察点的垃圾、污水等按医院专业消毒进行处置。
(5)转诊:
被观察者临床表现加重或诊断为疑似或确诊患者时,应立即转诊到定点医院。转诊要求一人一车,并做好相关人员的防护。转诊后消毒救护车。
(6)解除隔离:
14天医学观察期满,经评估被隔离者无发热和呼吸道症状等临床表现,即可解除集中隔离。有条件的隔离点也可采用病原学检查和/或CT检查结果作为解除隔离的标准,并开出隔离观察正常的健康证明。由于有潜伏期超过14天的报道,建议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人员回家后继续采纳居家隔离14天。
(三)社区居家隔离医学观察
1.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的对象
根据各地疫情指挥部的规定,对于不满足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高感染风险者实施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如与确诊患者同乘交通工具者、同一楼栋居住的邻居、疫区返程或返工人员、普通发热患者等。
2.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的措施
(1)居家隔离房间设置
1)居家隔离者应单独居住一房间,最好是带独立卫生间的房间,随时保持房门关闭,有条件者可单独居住。活动区域不与其他家庭成员发生重叠,尽量减少家庭成员间的接触。无上述条件者,家庭成员间接触至少保持1m的距离。
2)不共用任何可能导致间接接触感染的居家用品,如毛巾等。
3)房间内配置体温计、医用口罩、消毒纸巾、棉签、70%~75%乙醇、84消毒液(含氯消毒剂)、一次性手套、带封口的塑料袋、带盖的垃圾桶等。
4)如果是楼栋封闭隔离,在楼栋门口张贴明显标志,告知小区其他居民,以避免探视和直接接触交流。
(2)居家环境的处置
1)房间应通风良好,每天至少通风2次,每次30分钟;通风时应避免家人受凉。
2)不使用空调,可采用取暖器取暖。
3)物体表面消毒:用250~500mg/L的含氯消毒剂(84消毒液稀释液)擦拭家用物品表面如桌椅、门把手、电话、遥控器、洗漱盆、便器等,后用清水洁净,每天至少一次。
4)地面消毒:每天用上述含氯消毒剂湿式拖地。口鼻分泌物或呕吐物等污染地面时,如量小可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抹布)沾5~10g/L的含氯消毒剂或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湿巾小心清除;量大时应用足够大的干抹布直接覆盖,浇上足够的5 000~10 000mg/L含氯消毒液作用30分钟后,清除干净。再用500~1 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拖)被污染的地面及其周围。
5)家用纺织品的消毒:衣物和被罩等纺织品可用250~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1小时后清洗或用60~90℃的水清洗并烘干,小件如毛巾等也可用蒸煮消毒。
6)餐具:分开固定使用,并每次使用后进行蒸煮消毒。与家人分开单独用餐。
7)废弃物的处理:用过的一次性废弃物如纸巾、口罩、手套等应放置到可密封的塑料袋中,密封后放入垃圾桶,由社区医护人员收集后按医疗废弃物处置。卫生间最好不共用,无条件者须分开使用。用后消毒通风。由于粪便中已检测出病毒,粪便在排入下水道前用5 000~10 000mg/L含氯消毒液覆盖消毒,马桶加盖后再冲水,并保持下水道通畅。每次大便后喷洒消毒便器。
(3)对居家隔离者的管理措施:
社区管理人员、民警和社区医务人员协同管理,并进行居家隔离的相关宣传,确保隔离措施严格执行。
1)居家隔离观察者不得外出,不得近距离接触家人。如全家人均为隔离者,生活必需物质由社区负责采购。
2)单独居住时可不戴口罩,进入共同空间的隔离者及家人均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一个口罩使用时间不超过4小时,口罩潮湿或被分泌物弄脏后及时更换。
3)咳嗽或打喷嚏时应佩戴口罩、用纸巾或弯曲手肘掩护,随后洗手。尽量不用手直接接触口鼻眼部。
4)洗手与消毒:饭前便后和进出隔离间前后均需用洗手液或肥皂在流动水下洗手;手被可见污染物如口鼻分泌物、呕吐物等污染后应先洗手,然后用70%~75%乙醇擦拭消毒1~3分钟;皮肤被污染物污染时,应立即清除污染物,用消毒湿巾或一次性吸水材料蘸含氯消毒剂(84消毒液配制)擦拭3分钟以上,然后用清水洗净。
5)社区医护人员定期随访:①随访方式。可采用电话、网络、APP和上门检查等相结合的方式,每天早晚随访2次,并建立健康卡做好记录。②随访内容。测体温并评估发热和呼吸道症状等临床表现的变化;评估隔离措施的执行情况并给予相应指导;评估心理反应并给予心理疏导;指导在出现有以下情况时立即报告或拨打“120”电话送定点医院:呼吸困难包括活动后加重的胸闷、憋气、气短;意识问题包括嗜睡、说胡话、分不清昼夜等;腹泻;高热超过39℃。接到报告后社区医务人员应立即评估并转诊患者到定点医院处置。
(4)家庭自我防护指导
1)指定身体健康最好无基础疾病的家人固定照看隔离者,尽量不进隔离观察房间。
2)正确观察和记录隔离者的病情变化,识别需立即报告和就医的病情特点。
3)自我防护指导:照看被隔离者时佩戴口罩;不与隔离者共用物品;做好手卫生,接触隔离房间的物品可用隔离纸,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然后洗手。处理脏的日用品、废弃物和分泌物时,应戴一次性手套,穿保护性衣物(如塑料围裙或罩衣),并在戴手套前和脱手套后洗手。
4)观察识别自身健康状况,如出现发热、咳嗽、乏力、食欲缺乏、腹泻或结膜炎等疑似症状,特别是出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时,处理方法同被隔离者。
(5)解除隔离:
14天隔离观察期满没有出现发热等异常表现,经社区医务人员检查后解除隔离,并根据需要开出健康证明。解除隔离后,按一般居民规定做好相应的防护。
三、治愈出院患者的社区隔离管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七版)》指出,患者病情达到:体温恢复正常3天以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肺部炎症明显吸收,且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连续2次阴性(至少需间隔24小时采样)这四个标准,经专家评估可出院。但这时患者还没有完全康复,少数患者还可能再次感染,而且部分患者出院后又再次出现核酸检查阳性。因此,要求出院患者务必再进行隔离康复和医学观察14天。
各地依据其医疗资源情况,可采用定点医院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社区指定地点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出院后的隔离观察干预要点见前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
隔离期满14天后,应再次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四、社区一般居民的防护干预要点
新冠肺炎是社区获得性肺炎,当社区在14天内出现2例及以上的新冠肺炎散发患者,或疫情暴发患者数较多、规模较大,呈持续传播势态时,则认为该地区发生了社区传播。随着疫情发展,各地除了最初的输入型病例外,大多出现了社区传播。因此,社区一般群众应尽避免近距离接触新冠肺炎患者尤其是处于潜伏期的患者或无症状的隐性感染者,并做好日常防护。
(一)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活动
1. 关注疫情发展势态,避免去疫情流行的地区或社区。
2. 疫情控制之前,不走亲访友和朋友聚会,居家休息,避免聚集性感染。
3. 尽量减少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尤其是空气流通差的空间,如超市、菜市场、公共交通、大型商场、影院、KTV、茶房棋牌室、展览馆、博物馆、公共浴室或温泉等。尽可能采用网购满足生活需要。
(二)做好个人防护和手卫生
1. 外出前往公共场所、乘坐交通工具等必须佩戴医用口罩。
2. 外出回家、咳嗽或打喷嚏用手遮挡后、饭前便后,用洗手液或肥皂在流动水下洗手,或用含乙醇成分的免洗洗手液。
3. 尽量减少触摸公共场所物品表面,必要时使用纸巾隔离,如扶手、按钮、门把。直接接触后立即洗手。
4. 避免用不清洁的手触摸口鼻眼。
5. 避免人员扎堆,人与人接触尽可能保持1m以上距离。
(三)健康自我监测和就医
1. 主动监测自己和家人是否有发热和不适感,必要时自测体温。
2. 如果出现可疑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轻度食欲缺乏、乏力、精神稍差、腹泻、头痛、心慌、结膜炎、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等,应立即戴口罩并到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筛查或定点医院诊治,尽量不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也不去人群密集场所。
3. 就医时主动告诉医务人员自己流行区域旅行和居住史,以及发病前后自己的活动轨迹及接触的人员,配合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切忌隐瞒。
(四)保持良好的卫生和健康习惯
(1)居家和工作场所勤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2)家庭成员不共用毛巾等个人生活用品。
(3)保持家居环境、餐具等生活用品和工作场所的清洁,建议采用分餐制或公用筷子等;勤洗晒衣被。
(4)不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咳嗽和打喷嚏时用手肘遮挡并避开他人。
(5)注意合理营养,保证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尤其是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适度运动,增强机体抵抗力。
(6)不接触、购买、宰杀和食用野生动物。
(7)尽量减少前往售卖活体动物(禽类、海产品、野生动物等)的市场。
(8)家中常备体温计、医用口罩、家用消毒用品如70%~75%乙醇、84消毒液、消毒湿巾等物资。
(9)检查家中地漏是否有异味逸出;保持地漏盖有水密封,必要时用塑料袋加水密封地漏。
(刘素珍 李航 李继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