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心理健康指导手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问题6 医患沟通中如何传达坏消息?

医患沟通(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是指医患双方在医疗活动中,围绕患者的健康问题,进行的不断深化的信息交流,所交流的信息既包括与疾病诊治直接相关的内容,又包括医患双方的思想、情感、愿望、要求等方面的表达,其方式有言语沟通和非言语沟通。
近年来,我国医患关系频频出现不和谐现象。医患关系的紧张很大程度上源自医患间缺乏顺畅、有效的沟通。良好的沟通能增强医患间的信任,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病情、缓解职业倦怠,帮助患者树立抗病信心,减少纠纷,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

一、告知坏消息的注意事项

作为医务人员或心理服务工作者,在告知患者或家属新冠肺炎病情或坏消息时应注意以下方面:
1.沟通前首先确认医学事实,确保待沟通的内容真实。为告知新冠肺炎病情或坏消息做相应的准备,考虑在信息沟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2.沟通前和沟通过程中,尽量了解患者的个人史和家庭背景情况,包括年龄、家庭情况、文化程度、工作状况、宗教、习惯等,以及患者是否有精神心理疾病史。
3.尊重患者,不采用高高在上的态度,使患者和家属可以感受到医生的真诚和主动,从而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患者也会更愿意配合治疗。
4.在与患者和家属沟通的过程中,使用通俗易懂、开放式的语言,避免使用不必要的、深奥、晦涩的专业词汇。
5.应采用简单、直接的方式和坚定的语言来传递真实病情信息,给患者提供希望,但是不要轻易给予承诺,不给予患者和家属不切实际的希望。
6.确保诊断、治疗方案和预后信息公开透明,与患者和家属及时沟通,使其对诊疗过程有清晰的认识。
7.积极寻求家属的帮助,当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不宜直接沟通时,可选择与患者家属交流,但务必让家属明确有关患者的全部情况。
8.储备基本的精神心理知识,可以通过肢体语言、行为表现等判断和识别患者主要的情绪反应。
9.在沟通的过程中时刻注意患者的情绪反应,并及时应对,给予适当的支持和安慰。当患者通过言语或非言语行为表现出情感时,医务人员或心理服务工作者应表现出同理心和关爱。
10.提供相关信息后,医务人员须检查患者是否已经理解,并在病历中记录主要的讨论内容。
11.对精神心理状态需重点关注的对象,必要时,寻求精神卫生专业人员的帮助。

二、基本原则和参考步骤

传达坏消息作为一种临床晤谈,可以按照三段式进行,基本原则和参考步骤如下:
1.传达前
(1)深入理解现行法律法规和医院的规章制度。
(2)明确患者的医疗状况,考虑如何回答患者可能提出的问题。
(3)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心理承受力)和期望(对目前状况的猜测、判断、期望等)。目的是“知己知彼”,以便依据不同的回答来判断患者的态度和性格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传递坏消息。部分癌症患者在医生说出真实诊断之前,已经猜到了自己的病情,往往抱着“死也要死个明白”的态度希望得知实情,而家属和医生总是担心患者承受不了而竭力隐瞒,实际上是不了解患者心理状况的表现。此时医生要做的工作主要是家属的工作。
(4)和患者、家属协商会谈的时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面谈。
(5)询问患者是否愿意有人陪同。
(6)场景和氛围设置:确保有一个支持性的、舒适的氛围,提供一个独处的环境,如一间关着门的办公室,只有患者、家属和医务人员在场。
(7)免除干扰(电话铃、手机声等),请所有人就座,医生作自我介绍,询问每个人的名字及与患者的关系。
(8)如果患者是未成年人,应当向父母传达关于诊断、治疗和预后的信息。
2.传达时
(1)为坏消息提供先兆: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使消息的传达适合患者的理解水平,如“您知道自己目前的状况吗?”“某检查的报告出来了,结果比我们预期的要严重/本希望有更好的结果。”而不是“很遗憾,是坏消息”,使患者对坏消息有所准备。很少情况下,患者会陷入沉默,对坏消息毫无准备,不能作出反应。此时,应当充分应用沉默,不急于进一步会谈,使患者有足够的时间来接受这一消息。
(2)以患者的节奏,运用简单、清楚的语言传达消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诊断,使患者能够准确地接收信息,如“您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当患者打断进一步解释,或者询问问题时,提示患者已经听清,此时要停止进一步的解释。需要注意的是,患者不可能一次接受所有的信息,给予的信息越多,患者能够记住的信息越少。建议以最重要的信息开始,只有当患者表现出可以接受更多的信息时再继续解释,或者运用图表讲解重点问题。交谈完每一部分内容后,都应对患者的理解情况进行评估,并留出时间让患者询问其不理解的内容,最后予以总结和反馈。
(3)处理患者的情感:对于坏消息,患者的反应各不相同,常见的反应有愤怒、内疚、指责、紧张、焦虑、悲伤、逃离现场等。有的患者可能表现得非常镇静,并会同医生进一步交谈有关治疗细节方面的问题,这样的反应可能使谈话前自己都有些焦虑的医生感到释然。但是,有些患者的镇静可能是由于患者没有理解坏消息的真正含义,或还没有从情感上接受,或还没有与坏消息的结果联系起来。此时,医生需要提出自己的看法,让患者了解医生的关注点,即“我注意到,您在听到这个坏消息后表现得很镇静。但是,在我以往的经历中,很多人跟您的反应是不同的。”“否认”是另一种常见的情感反应,患者明显的无能力或不愿意接受坏消息;否认常常伴随着愤怒,情感暴发会指向医疗团队。此时,应意识到患者的情感并不是指向某个人。每个人都相信其情感体验是独一无二的,向患者解释“别人也有这样的感受”“我能够理解你的感受”毫无帮助,可以说“我看到您很愤怒,我想在这种情况下,我可能也会这样。”悲伤是当患者意识到坏消息带来的后果时,才会体验到的情感上的、丧失了亲人或健康、生活受到了限制的痛楚。一般而言,患者的情感体验会经历否认、指责、猜疑、商讨阶段,最终走向接受。此时医生要合理运用“投情”,让患者感到医生是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妥善运用“同情”,注意过分同情会让患者陷入“可怜虫”的心境中;慎言“您很快会适应的”。
(4)回答困难的问题:患者常常会询问这样的问题,如“为什么会是我?”“我会好起来吗?”“这是怎样发生的?”“我还能活多久?”“有天堂吗?”实际上,当患者或家属这样询问时,他们心里已经有了答案,只不过是在确认。有效的策略是采用“投情”的方式,将问题返还给患者,如“这是一个困难的问题,我尽量回答。但是,您是怎么看的呢?”“我不太清楚,您是如何考虑的?”“我可以看出这个问题对您而言很难,我想知道您为何现在提出这个问题?”
3.传达后
(1)建立希望:传达坏消息后,应立即予以心理支持,以保留患者的希望,比如:“您的情况尽管不太好,但也不是太差,不至于没有办法处理。”维持患者最佳的生活质量。询问患者在目前的状况下,有何希望,关注患者和家属之间的矛盾、冲突。
(2)尊重患者的决定权:只要不是因意识障碍、重性精神障碍(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等丧失决定权的情况,应当充分尊重患者在得知坏消息后对于治疗的自决权。医生只能提出医疗建议,不能代为决定。
(3)借助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寻找生命的意义。
(4)必要时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
(王 丰 陆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