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 言
医学微生态学(medical microecology)是一门研究人体所携带的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相互关系的、新兴的交叉学科,与传统的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 microbiology)不同,医学微生物学研究的对象是与人类疾病有关的病原微生物。在我们生存的地球上,微生物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均远远超过人类,仅在每个人的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就寄居着大约100万亿、1000余种细菌,其数量是人体细胞的10倍,这还没有包括目前尚未清楚的真菌、病毒等其他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体存在的巨大微生物群中,真正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只占极少数。实际上,人体是一个由微生物群和人体细胞共同组成的超级生物体(superorganism),最近的人体宏基因组学研究证实,人体所携带的微生物编码的基因是人体自身基因数目的100~150倍,它们与人体自身基因共同作用,影响着人体的免疫、营养和代谢过程。正常情况下,微生物群与人体处于共生状态,共同维持着机体的健康,在外部和人体内部因素的影响下,微生物群参与了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所以正常微生物群已经成为了我们身体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一个长期被我们遗忘或忽略的器官和系统。
微生态学的发展引起了医学观念上的重大转变。随着微生态学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其理论和知识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对一些疾病发病机制的探索,以及对相关疾病的临床防治,不断进行更新,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如2010年世界权威杂志 Nature把人类微生物组学预测为未来十年科学的走向之一。无论从传统的细菌培养技术及无菌动物和悉生动物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指纹图谱技术、16S rRNA靶探针技术,到最近的宏基因组技术,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出,正常菌群在人体防御感染、调节免疫、调节代谢、参与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延缓衰老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疾病的发病机制方面,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人体正常菌群的变化与感染性疾病、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过敏性疾病、自身免疫疾病和肥胖、糖尿病、高血脂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微生态学奠基人魏曦教授曾经预言:抗生素之后的时代,将是生态制剂的时代。虽然抗生素时代仍未结束,但微生态制剂时代已提前到来。抗生素(antibiotics)和益生菌(probiotics)是当前调整微生物最为重要的两类药物。抗生素的发现曾经彻底改变了人类与细菌的斗争局面,但其带来的问题越来越明显。抗生素筛选耐药菌株及其传播、引起菌群紊乱导致二重感染、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等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然而抗生素对人体的长远影响包括破坏菌群平衡改变黏膜免疫应答模式、进一步增加一些疾病的风险远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益生菌是指给予一定数量的、能够对宿主健康产生有益作用的活的微生物,其研制和应用是微生态学研究成果的最为直接的体现之一。其实人类使用益生菌的历史早于抗生素,然而与广泛应用抗生素相比,我们对益生菌应有的研究和应用显然被忽略了,直到近几十年才受到重视。
儿童微生态作为医学微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儿童预防保健及儿童消化道疾病等方面已取得可喜成果。为了更系统、更全面地介绍儿童微生态新理论、新技术,编者遵循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重在实用,普及与提高,编写了《实用儿童微生态学》。本书详细介绍了儿童微生态的基础知识和相关疾病的微生态防治,是我国目前较为全面系统的儿童微生态学专著。儿童特别是婴幼儿期是正常微生物群建立的关键时期,此时期菌群脆弱,容易受各种因素影响,稳定性和多样性差;但这一时期正常微生物群的建立与机体的一些重要的生理功能如免疫、代谢、营养等的发育成熟存在密切的关系。如果这一时期正常微生物群的形成出现紊乱,既可以引起急性疾病,又可能与许多慢性疾病,甚至一些成年期的疾病有关,因此维持婴儿期微生态平衡无论对儿童的健康,甚至对一个人的终生健康都有深远的意义。
我国儿童微生态学的建立和发展是在著名的微生态学家康白教授和著名儿科学家段恕诚教授的栽培下成长起来的,在李兰娟院士的指导下不断地壮大。段恕诚教授于7年前已仙逝而去,相信她在天之灵能够看到她亲手种植的种子,已经开花结果。我们愿意将此书献给她,作为思念。
微生态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既属基础又属临床,本书的编写模式是一种尝试,试图以与微生态有关的疾病为主线,在介绍疾病最新诊治的同时,介绍微生态学理论的指导和应用,期望扩大广大儿科医生的视野,用最新的知识指导儿童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编者们是儿科临床各个专业的一线医生,在编写过程中,诸位编者不辞辛苦,不断更新所编写内容,以严谨务实的态度努力完成撰写工作。尽管如此,由于编者知识有限,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盼有识者赐教。
主编
201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