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慢性发颐——慢性腮腺炎急性发作
施某,女,44岁。初诊:8年前因一次感冒突发右腮部肿痛伴恶寒发热,当地医院抗感染治疗后症状缓解,此后再感冒或劳累后右腮部即出现肿痛,每次都是当地医院治疗后症状缓解,3天前因劳累后右腮部肿痛再次发作,午后低热,纳谷不香,夜寐尚可,大便畅,小便黄。查:右腮部明显肿大,质硬,用力挤压腮部时颊黏膜腮腺开口处有脓性液体溢出,颈部无瘿瘤瘰疬,舌红苔薄黄,脉小数。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7.2×10 9/L ,中性粒细胞0.78,淋巴细胞0.20,嗜碱性粒细胞0.02。
病机:脾胃积热,阻于少阳阳明之络。诊断:中医:慢性发颐(热毒型),西医:慢性腮腺炎急性发作。治法:清热解毒。
处方:银花10g 连翘20g 柴胡10g 黄芩10g 花粉10g 赤芍10g 川连5g 夏枯草10g 皂刺10g 生地黄15g 玄参10g
体会:
慢性腮腺炎因其组织结构遭破坏和纤维素沉着而易于复发,是最常见的腮腺炎症,其主要症状是腮腺导管反复溢脓及腺体反复肿胀,中医称之为“发颐”,《刘涓子鬼遗方》认为“肥人多有热疾”,古代多见于热性病之后由余毒引起的化脓性疾患,但目前多见于腮腺导管开口不畅而继发感染所致。中医学认为腮腺炎初次发作属“风温”范畴,系风温病毒从口鼻而入,壅阻少阳经脉,郁而不散,结于腮部,形成腮腺漫肿、疼痛的病证。肿之前可伴有发热、头痛、呕吐等症状。慢性期多由伤寒、温病后汗出不畅,以致余邪热毒未能外达,结聚于少阳阳明之络,气血凝滞而成。治疗当以疏风清热解毒散结为法,处方以普济消毒饮加减。方中黄芩、黄连清降发于头面之热毒,有较好的抑菌作用;金银花、连翘疏散风热,解毒;赤芍、夏枯草、皂刺有通络化癖,软坚散结功能;玄参清热凉血、清利咽喉,有加速廓清和中和内毒素作用。诸药合用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促使病变组织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