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可持续迭代
有些人会一直选择同一个品牌的产品,甚至会从这个产品的第一代用到最新款。例如,有人一直用苹果手机,从iPhone1用到iPhone11,哪怕其他品牌也推出了很多物美价廉的手机,但他还是雷打不动地使用苹果手机。这就是粉丝效应,也是流量反复利用的体现。为什么这些人会始终选择同一个品牌的产品呢?因为这些产品在迭代时迭代的不仅是产品本身,还有用户体验。用户在产品迭代的过程中体验感越来越好,自然就会越来越依赖产品。
用户在使用产品时觉得产品一代比一代好,因为产品在迭代的过程中会大量参考用户的意见,使其更接近用户喜欢的样子。因此,稳定的用户流量不仅可以促进新产品的销售,还可以帮助产品持续迭代,成为用户心目中完美的样子。老用户的意见帮助产品迭代,迭代的新产品带来更优质的用户体验,老用户因此变得更加忠诚,这样的良性循环能够极大地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那么,产品是如何进行用户体验迭代的呢?下面以微信为例,从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和表现层剖析用户体验的迭代。
(1)战略层
首先从一个问题开始:微信团队最初知道产品会做成现在的模样吗?如果知道,那为什么不在最初就呈现出来呢?
这就是产品制作的战略层。战略层是对产品目标的描述,是对到达路径的设计。例如,一位编程学习者最开始学习时为自己设定了一个成为技术大咖的目标,但是他现在只能为这个目标画一条线,在线上切分出不同的目标,然后按照线上的标注从零开始,一点一滴地走好每一步,这就是战略。
所以,微信团队最初可能只有做出国内一流的实时通信软件的目标,但是他们并不知道现在的微信可以视频通话、发红包、寻找附近的人,甚至从一款通信软件变成了综合性平台。这些功能都是按照路径,结合消费者需求,一步一步实现的。因此,战略就像楼梯,我们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风景也不同,自然也有不同的意义。
(2)范围层
范围层是指能力层,这一层决定了我们能做哪些事情。产品的功能和内容都需要规范,也就是需要为产品划定一个范围。只有在这个范围内,产品才能被具体化。例如,必须用手机号注册登录或者评价字数不能超过80个字,这都是对范围的设计。
范围层的工作就是在产品和用户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这个平衡点决定了用户体验。如果向下打破平衡点,就会伤害用户情感;如果向上打破平衡点,则会为用户带来更大的满足感。
如何向上打破平衡点,给用户带来更大的满足感,或者说如何带动产品脱胎换骨地成长呢?以微信的迭代过程为例。微信从熟人社交到陌生人社交,从社交工具到综合性信息平台,从自媒体平台到商业服务平台,每一次迭代都是对平衡点的打破,但也都为用户带来了更优质的服务体验。
(3)结构层
微信成长到现在,有聊天、朋友圈、公众号、支付及游戏等各种功能,体量庞大。从微信的角度看,这些都是它拥有的资源。如何组合这些资源,让它们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就是结构层需要考虑的问题。
具体地说,就是把功能和信息归纳组合,确定交互中呈现的样子。例如,最初的微信没有朋友圈,没有红包,也不能建立公众号。有了这些功能以后,资源组合就不是简单的1+1了,而是要不断地尝试优化的新方法,迭代出用户体验最佳的呈现方式。
(4)框架层
框架层就是解决用户如何认知产品的问题,简单地说就是起名字。所谓起名字不是为整个产品起名字,而是为每个结构化的单元起名字,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用户更好地理解产品。这个步骤可以让用户形成自己对产品的理解和认知,直到把这些词和产品绑定在一起。
例如,微信的“发现”就是一个组合的名子,其中有“朋友圈”“扫一扫”“附近的人”“购物”“游戏”“小程序”等,如今又新增加了视频号,然后在这些名称下方又有不同的命名组合。这样既可以使界面干净整洁,又可以帮助用户养成操作习惯,形成对产品的依赖。
(5)表现层
表现层解决的是产品怎样才能贴近用户的问题。用户对一款产品的感知首先是通过视觉效果,然后是通过产品与服务。所以,表现层带给用户的是产品最直观的完整形象,也是用户能否接受产品迭代的关键。
微信的信息提示数量、打开朋友圈自动加载新内容、二维码扫描时的绿色方框和扫动效果都是表现层的内容。
这一层迭代的重心就是感官,用户会接受产品的迭代版本,会觉得新版本比老版本更好用,往往是因为一瞬间的感官体验打动了他。例如,新版本的样式或者功能恰好满足了用户的某种需求,这种惊喜和其已经建立的对品牌的信任感会使其成为每一代产品的忠实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