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京剧艺术是代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是中国人民为中华文明、世界文明所创造的最有文化特征和精神象征的成果之一。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充分印证了京剧是中国国粹艺术之精华,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在京剧艺术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审美和传统道德的绽放,看到了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光辉。当中国进入21世纪的重要发展阶段,重温传统国学时,振兴京剧艺术正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再造民族价值观念,复兴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源泉。
众所周知,在京剧本体中融合了中国南北方戏曲之大成,综合了中国传统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等诸多门类的精粹和样式,以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的独特程式表演,演绎着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在京剧舞台上,小说、神话、传奇、评书的故事拿来我用,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惊天地、泣鬼神”的情节不断演绎,礼义仁智信、温良恭俭让的道德教化劝人行善,而恰恰这种以史为鉴、老少皆宜的精彩故事和艺术形式非常接地气,丰富多彩、别具一格,为社会各阶层观众带来了独特的审美愉悦和艺术享受,这种中国式的“形式美”成为传递优秀传统道德观念的载体,“听戏说理”的正能量也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京剧的形成来自于博采众长、兼收并蓄。而在京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上,除了剧目表演、音乐唱腔、流派特色等方面的传承之外,绚丽多姿的舞台规制也是重要的传承部分。京剧演出剧目繁杂,人物形象丰富多彩,演出地点流动性强,舞台规制就逐步形成了类型化的传承规范,这种规制既有人物的个性,又有行当的共性,既有简约的传统审美神韵,又便于流动演出的存放运输。
京剧的舞台规制门类众多、丰富多彩,但从分工来讲,主要都是围绕着演员表演这个核心进行的。在戏曲传播和视觉传达当中,人物造型是吸引观众的最重要手段,也是京剧舞台规制的具体表现。舞台上的唱腔、念白、身段、音乐塑造了人物的性格,而“人物穿扮”更是塑造人物形象最直接、最重要的表现方式,也是让观众最直观、最快捷认识人物的传达方式。观众看戏,要“看得见、摸得着”,一台戏的人物造型要做到美不胜收、赏心悦目,才能吸引观众走进剧场,观众才能欣赏到曲折的情节、精彩的身段、醇厚的唱腔,才能逐步走进舞台人物所处的情景及其内心世界。
本丛书特别选择了在舞台上常演的京剧经典剧目,详尽介绍了剧中每个人物穿扮的规制和要求,并从每个经典剧目约定俗成的服装、化妆、道具、盔箱,到现代舞台规制的灯光、音响、装置、特效,进行分门别类的归纳总结。梨园行有句老话:“宁穿破、不穿错”,这是对舞台规制的一种诠释和传承。一招一式,一出戏一个扮相,一个人一个脸谱,没有严格的规矩和规范,京剧就不可能形成严谨的艺术体系。 本丛书的特色就是从宏观到微观,详细地解析了每出剧目中的每个人物角色,并分层拆解了每个人物造型的流程细节,从而使很多不了解京剧装扮的人在读完本书后能对京剧穿扮有更清晰的认识。
编著者王梓丞是中国戏曲学院从事舞台规制工作和研究的青年教师,有着一定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他热爱京剧艺术,利用业余时间,以“替祖师爷传道”的责任感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投入到了书稿的整理和编著工作中去。此外,我们还特别邀请了多位专家帮助审读,并充分考虑到京剧经典剧目不同版本、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特点,以保证所展示的舞台规制内容的权威性、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本丛书不仅是给京剧舞台规制各部门参考的工具书,更是适合演员、导演、教师、音乐、设计以及戏曲院校的学生及研学者的重要参考资料。这样脚踏实地的记录、归纳、总结、整理是戏曲传承的根本所在。京剧艺术博大精深,我们的工作才只是一个开始,希望通过第一本书的出版,得到大家的支持和鼓励,给我们提出改善的建议,让丛书在不断完善的基础上继续出版,为京剧的传承和人才培养做出应有的贡献。
2016年7月6日子夜于帝都里仁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