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 回应生命发展需求的德国幼儿教育方式
文/罗宝鸿
(20年幼儿教学经验、AMI国际蒙台梭利协会认证翻译讲师)
现今社会充斥着各种不同教育方式,在这信息爆炸的时代里,有太多方式可以让我们随时得到各种想要的教育信息。然而,很多时候在父母只撷取到教育名家几句名言、在对各教育门派一知半解下,想要落实这些伟大教育家的方法,不但得不到预期效果,反而还产生更多混乱,继而怀疑自己的孩子,也怀疑这些教育家的方法。
有幸,作者在此书中完整地阐述德国对幼儿的教育方式,分享了许多真实例子,配合深入浅出的理论说明,让读者不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能有效地依循这些理论与做法,帮助幼儿教育做得更成功。
通过作者对德国幼儿园教育的描述,我们也得以检视如今我们的传统教育与德国教育的差别,让我们了解成人的态度该做什么调整,才能帮助孩子依循着生命本有的发展蓝图,自我建构出正面、乐观、有自信、负责任的人格。
孩子在不同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身心需求;不管哪个国家出生的孩子,这些内在需求都是一样的。虽然在不同文化差异上,回应方式会有所不同,但需求本质却是别无二致。透过阅读此书,我们可以从中反思作者介绍的原理与方法,能如何应用在我们的环境与孩子上面。
每个孩子的个性、能力与天赋都不一样;在学习能力上,有些孩子比较聪颖,有些比较缓慢。甚至有些孩子在幼儿时期就被检查出有注意力缺失、过动或亚斯伯格、妥瑞氏等症状。
在“齐头式”的传统教育之下,当老师都以相同标准来要求所有孩子,如上课时大家都要坐好不准乱动,老师讲话时都要专心听,指定时间内必须完成老师指定事项等等,并非所有孩子都能做到这些要求。结果做不到的孩子,在班上逐渐就被老师视为不配合的人物,被贴上“瑕疵品”标签。而当这些孩子一再无法达到老师标准时,处罚就成为理所当然的教育方式。在不断地处罚下,这些孩子学习意愿也慢慢减少,自信心一天一天地消失殆尽,本有个性也在这种逼迫的环境下逐渐扭曲。
其实,这些孩子最需要的是一个能了解他们个性差异的成人,以及能给予个性化差异发展空间的教学制度,帮助他们探索自己的能力、发展自己的长处,找回自己的信心,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拥有自己的一片天。
我个人在教育这条路上,研究蒙台梭利教育已将近二十年。作者在书中的许多理论与方法,例如尊重孩子个别特质,帮助孩子发展独立,激发孩子学习动机,相信孩子内在潜力,耐心等待孩子成长,允许孩子犯错空间,给予孩子探索自由,让孩子承担选择后果,不轻易帮助孩子解困,舍弃奖励与处罚方式等,全都呼应着蒙台梭利教育最重要的核心价值。
十年前,我以这些理论为基础,创立了一个小学部的美语教室。我把这些理论应用在课程设计里面,以及老师培训上。在课堂上我们抱着相信孩子能力、允许孩子探索与犯错的态度,让孩子在有纪律的前提下自由活动,完成他们个人、小组与团体的任务。当孩子出现学习问题、行为问题时,我们会根据这些理论来探讨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检视老师该抱持的态度,以及找到改善问题的方法。
现在我们欣喜地发现,这里已经成为孩子都能展现真正的自己、快乐学习的空间!许多在小学被老师认为“有问题”的学生,在我们环境里都没出现什么问题,原因是我们这里成人对孩子的态度以及教学上的课程规划,都能回应到不同孩子的发展需求。
这些理论说穿了,其实也并非蒙台梭利教育独有,而是在深入了解孩子生命发展后,成人都应当采用来帮助孩子的正确教育方式。如果父母能把这些理论与方法落实在家庭里,相信对孩子发展会有正向的帮助。
愿所有协助孩子生命发展的成人,都能常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态度,谦卑地看待孩子,窥探孩子内在更深层的发展秘密,找到更能符合时代、帮助孩子的教育方式。
若能如此,孩子幸甚,社会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