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幼儿教育成功的秘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推荐序 心宽,路更宽

文/江兰芬

(英语培训学校校长)

一个正气感和热忱十足、留学英国的教育硕士,在英语补习班里有过几年的小学英语教学经验的年轻女孩,是凯特给我的第一印象,在面试、试教后从我小学部的兼职英语教师开始结缘。我们对孩子有同样的爱,对教育有同样的热诚,希望孩子们在繁重的课业之下可以开心地学习英文;分享讨论教学方法还有协助孩子克服学习压力,是我们最常讨论的议题。在小学生眼中的凯特老师,是个亦师亦友,又爱又怕的好老师!在我心中她是一个愿意为孩子成长不断进修、愿意改变自己的教育伙伴,因此很快地就成为我学校的专任教师,进入了幼儿教育的领域。

什么是教育?从字面上来解释,“教”是使其变好、“育”是使其长大。孩子是社会未来的主人翁,人们的未来都建构在孩子身上,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与父母,是否有一样的认知,要成就一个更棒的自己,愿意为孩子更好而不断学习,甚至改变自己?!

而凯特,就是有这样信念的一位老师。

刚开始教幼儿园,是她教职生涯很大的挑战,从她熟知的语文教育,进入全新的幼教八大智能、五大领域的教学及幼儿的心理行为发展,她扩大了自己专业的框架,用心站在孩子的角度来观察孩子的需求,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进而不断地进修与调整自己,设计出符合幼儿的教案与活动。

我们目前的教育正处在很矛盾的阶段。传统东方教育玉不琢不成器、打骂教育、精英教育,在这个时代已被打破,我们受到西方教育的熏陶,开始朝向尊重人权、重视孩子个性化发展与多元学习发展,但却忽略了西方教育很重要的精神——“独立与承担”。

教育的终极目标何在?不就是希望孩子成年后能独立生活!

但现在的家长尊重孩子、顺从孩子,孩子遇到困难或挫折、犯了错误,家长就出面摆平、承担,认为那是父母对孩子的爱,殊不知当我们剥夺了孩子练习的机会与承担解决事情的空间,孩子们就无法在每个事件中检讨修正,进而学习成长。孩子的茁壮不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经验中学习?过程中需要的是我们的陪伴跟支持,而不是取代他们去做。

深知这些偏颇发展的凯特,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总是耐心地引导,温和而坚持地引领孩子做每一件他们该做的事,温暖地鼓励遇到挫折的孩子,陪同孩子一起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一个优秀的老师,因为一份异国姻缘远嫁德国,所有的家长、学生、同事虽不舍,但都给予她满满的祝福。对孩子的爱不因为时空有异,带着这份热忱,在汉堡延续她的教学生涯。记得她刚到德国时,问我:“怎么办?老师不可以要求孩子做学习活动,要怎么教?”我告诉她,孩子不用你教,只要陪,在陪伴的过程中,你们的互动就是最棒的学习了!

果然,在她真诚地调整心态后,很快地获得老板、学生、家长的赏识!几度放掉了她会、她习惯的方式,站在对方的立场,用不同的角度看事情,用包容融合的态度生活,成就了更好的自己,又进化成更棒的老师。

幼儿教育,太多的对立,太少的融合,各个学派各有各的支持者,互相批评,甚至有幼儿学英文会影响母语学习的论点,也有些幼儿园只强调美语,挂名幼儿园,说穿了只是语言学习班。大家只做自己会的,如此壁垒分明实非教育之福。为人父母与教育工作者要能认知,为了孩子要能勇敢接受新的思维,面对自己的不足,接受与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更有竞争力,那么就是最好的身教了!

透过凯特切身的经验与分享,让我们看到不同的思维与教育模式。神游德国的幼儿园后,不知道大家是否会和我一样闭起眼睛,露出浅浅的一抹微笑,感受到德国孩子的幸福及德国幼教受到的尊重。瞬间却又心疼我们的孩子,忧心起教育导向与竞争力。

二十年来的教育经营管理,我们有许多如凯特般热情、热血的教师,但我们的教育机制有太多的羁绊,限制学校、限制老师,也圈住了孩子!这样的专业无法得到家长的信任与支持。再加上幼教市场百家争鸣,在缺乏核心思想与过分顺从于家长的环境中,市场性凌驾于教育的本质之上,有幼儿园因为生存而顺应家长,把对幼教专业与老师的尊重妥协了,导致幼教精英离开职场,社会精英不愿意投入基础教育,这将会是社会很大的隐忧。

孩子需要什么?教育该教些什么?

看着孩子,他们将会告诉我们。从孩子眼中寻找到改变的内涵与力量。

我想凯特找到了她的使命与写作的能量,希望借由这本书所传达的理念,能让教育工作者找回当年的初心与信念,也影响父母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你我的生命因孩子而丰富、圆满和成熟,高质量的教育环境仍需耕耘!

“打开我们的心,让孩子的路更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