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建立自信,从认识自己开始
——真正的自信并非来自完美,而是正视自己的优缺点
“华德福幼儿园放学时,爸妈常常要在树上找小孩,这是真的吗?没有摔下来过吗?”
VS
“喜欢登高远望是孩子的天性,卡尔五岁了,应该要有自己判断危险的能力。”
前些日子,跟一个好友聊到近况,刚转换新工作跑道的她,从字里行间明显感受到些许不安。她告诉我说,新公司里人人是高手,有精通四国语言、沉稳专业、掌握大市场动向的90后男生,有因表现出色,被一路晋升到海外当主管的二十五岁女孩。她说除了她自己,大家似乎都找不出缺点,优秀得令人咋舌,各个智商高,学历高,颜值也高。
她对我说了一句话,“我觉得很多中国台湾人其实都很没有自信,我自己就是。”
我听了非常讶异,因为在同一个朋友圈中,她绝对是从任何角度看来都表现得十分杰出且活跃的一位。
从海外攻读企业管理硕士回中国台湾后,她一直在国际知名企业任职;私底下的她善良幽默,人缘超好。她非常热爱音乐,在自组的乐团里担任贝斯手,一年出国自助旅行好几次,足迹遍布五大洲。在大家印象中,她工作认真也爱冒险,很难跟没自信划上等号。
她眼中样样不如人的自己,跟我们眼中多才多艺的她,竟然有这么大的落差,我不禁纳闷,那些她口中几乎找不到弱点的有为青年们,是不是也对自己这么有自信,还是跟她一样,只看到哈哈镜里那个模糊的自己。
成绩好、多才多艺,孩子就会有自信吗
中国台湾的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几乎一步都不敢停,连寒暑假都得忙着写功课或跑补习班赶进度,一路上我们认识的自己,好像多半跟数字脱不了关系,不论是学校科目成绩的高低,或是学校名次的排名,仿佛自我价值也会跟着成绩高低而上下浮动,关于自己喜爱什么,适合什么,在当时看来似乎是一个没有必要厘清的疑惑。
到进入社会后,某一天我们终于豁然明白,自信心与工作头衔和资产净值并不那么相关,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足够认识自己,并且接纳自己的一切。
到底该怎样来定义“自信”呢?
德国人认为,自信心是一种内心的平稳力量,它能使人在任何时刻都淡定从容,不会因为赞美而得意忘形,也不轻易为了他人的诋毁而发怒,这样的自信能力绝对是孩子一生重要的无形资产。想培养出自信而非自满的小孩,他们有自己的一套教育哲学。
拥有自信的孩子,在他面对困难、压力时,油然而生的是勇气而不是自我怀疑,即便遭遇挫败,也能继续保持相信自己的正面态度。自信有如身上的肌肉组织,使人产生力量并持续前进。这是除了爱与信任,孩子从父母身上所能获得的最珍贵的人生礼物之一。
德国父母这样想 没遇过难题的孩子无法生出自信和勇气
“我看杂志上写着,华德福幼儿园放学时,爸妈常常都要在树上找小孩,这是真的吗?”曾经有一位中国台湾妈妈这样问我,“有这么夸张吗?”
“不只是华德福,就是在一般德国幼儿园,不少家长来接小孩的时候,真的都要到树上找小孩啊!”我笑着回答,“我们幼儿园有一位五岁的男孩卡尔,一到公园,他简直就像丛林王子泰山般地冒险好动。他尤其爱爬大树,每次卡尔的妈妈来接他,常常四处张望找不到人,最后才发现孩子藏身在高高的大树上。”
“他没有摔下来过吗?”妈妈纳闷地问。
“当然有。”我说,“而且不止一次,最糟糕的那次跛了腿,在家静养两个星期。”
这位妈妈瞪大了眼,“那之后呢?还敢爬高吗?家长肯定也不给爬了吧?”
“他还是乐此不疲继续爬,爬树技巧也越来越熟练。”我接着说,“这问题我也曾经问过卡尔妈妈,她说喜欢登高远望是孩子的天性,卡尔五岁了,应该也要有自己判断危险的能力。”
德国父母都有一颗很强的心脏。
看着孩子爬高爬低,高站在秋千上又荡又甩后从高处将自己抛出然后落地,他们总是乐见孩子的勇气和行动力,放手让孩子不断自我挑战且欣赏孩子的冒险天性,而不是帮孩子设下种种限制去杜绝危险。
德国人认为,当孩子试图攀爬一棵大树,这是需要专注力、技巧和勇气的,三者缺一不可的执行下才能完成。孩子如果能力不够,自然没办法一路顺利爬上去,在屡试屡败中,不断挑战且探索自我的能力得到拓展,等到爬上树高呼的那一刻,我们可以想见孩子会有多自豪。像这样,从失败到成功的经验,最后会变成一件一件穿在孩子身上的自信盔甲,保护孩子,让他们遇到困难挫折时能挺过去。
“我希望我的孩子在幼儿园里学到的,是‘我可以做到!’而不是‘我办不到!’”,这是多数德国父母所抱持的信念。
德国人认为要让孩子建立自信,就必须适度放手,让他们多方尝试,并学习如何自主解决问题,因为唯有如此,孩子才能正确解读每个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关联。如果怕孩子摔,就不让他练习爬高,孩子间起了争执,家长便急着帮忙排解……孩子便会习惯依赖父母来替自己解决大小问题,也就剥夺了其健壮自己体魄和增长应变能力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