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课堂中使用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式学习的60种课堂活动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策略14:启发材料

开启课堂讨论有许多不同的方法。最常见的,也是本书经常提到的方法就是给学生提出与学习主题相关的问题或者观点陈述。还有一种经常使用的方法是给学生安排一个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并对其结果进行讨论。在这种方法中,学生对话题展开调查,然后讨论该调查的结果。

另外一种开启讨论的方法是利用启发材料。在此,教师给学生展示一些材料,并要求学生做出回应。这些材料,本质上来说可以激发学生思考。

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全部的场合。比如,如果有学生已经对话题非常了解,而教师还要求他们在讨论中使用这些知识的话,那么启发材料就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不会帮助他们。同样,如果学生已经完成了一项或者一系列任务,而这些任务的最初目的是要引导开启讨论的话,那么任何的启发材料都将可能阻碍事情的进展,它将打乱原本计划好的进度,有害无益。

在以下的任何一种情形下使用启发材料才是最有效的:

1. 学生在这个话题上并未做过很多或者任何的前期工作。

2. 教师能够很轻松地通过某些资源得到他想要关注的具体内容。

3. 讨论的目的是要引起学生对于一个话题的思考。

4. 教师希望能够挑战学生的思维极限(包括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或者创新性思维)。

5. 用资料来介绍一个话题或者观点,能够利用已知知识进行讨论并引出基于该话题或观点的其他任务。

教师可以选择利用多种形式的启发材料。它可以是图像、一部分文本、历史文献、实物、演讲、新闻报道、照片、一件事或者是一段音乐。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可以用来做启发材料的东西很多。

材料一旦选定,教师就要决定如何介绍给学生,如何构建框架,以及如何利用材料进行讨论。我们将对此依次进行论述。

在介绍材料时,教师有三个选择:不做介绍、介绍一部分或者介绍很多。第一个选择的优点是既不提前干预学生的想法,也不引导学生看待材料的特定方式。缺点主要是有些学生可能会对材料茫然不解,从而造成他们无法参与讨论。第二个选择要求教师考虑到底想让学生知道什么,并将使用启发材料的根本目的考虑在内。例如,如果目的是要激发创造性讨论,那么最好不要透露太多关于材料的具体要点,因为过多的介绍可能会限制原创思维。第三个选择允许教师为学生详细介绍材料的具体使用情况,并预测学生在与材料互动时可能会做出的反应。这样做的缺点是,教师可能会在无意中干扰了学生的思路,或者下意识引导学生采用特定的思维方式,从而限制了接下来的讨论范围。

材料介绍完毕之后,教师需要给学生构建框架,告诉学生如何了解材料。基本上,可以从教师提问题开始,如:“这可能是什么?”或者“这与主题有什么联系”。更详细的框架构建可能包括一个开场白,在此教师会就材料的一些特定方面提示学生思考的方向以及提问的内容。更广泛的框架构建需要教师明确表示学生该如何利用材料,以及他们应该为讨论做哪些准备。例如,这种情况下,教师可能会要求不同的小组利用一系列的问题对文本中同一句话进行分析。

一旦学生熟悉了材料,并进行了思考,就该开始讨论了。教师需要判断接下来的讨论是否必须继续与启发材料相关,还是只是将它作为一个启发点。这个判断取决于选择的启发材料、原本的目的,以及整节课要达到的首要目标。以下两个案例可以阐明这一点:

例1:启发材料=选自狄更斯小说中的对话。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学生将要学习这部小说。这样的话,教师就会选择让讨论围绕启发材料展开。

例2:启发材料=一张笼中动物的照片。在接下来的三个星期内,学生将要学习英国的法律体系。那么,这个材料最好只是当做一个启发点。

启发材料在课堂上可以引起绝妙的讨论,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思考,让他们专注于主题和课程。通过思考何时以及如何利用这些启发材料,教师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它们的好处,并确保能够好好利用它们而不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