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引申性议论文的写作套路
何谓引申?它是指由一样事物或一个景象,联想到与之相似的更深远的意义。比如,我们由道路可以联想到方法、方向,这方法、方向就是道路的引申意义。
什么是引申性议论文?就是由材料联想到相似的、具有更深远意义的社会现象或生活哲理。命题者,往往以一个实物、一种现象、一个故事、一个寓言或人物语言的一个关键词语为中心生发出一个话题,引导考生深入探究它的比喻、引申或象征意义,进而构思写作。我们把这样的一种文体称为引申性议论文。
引申性议论文的写作套路,大体可以分为四步:
第一步,读懂材料,理解内涵。
也就是分析材料,抓住要点。对于关键的概念,要阐释其内涵。
第二步,比较选择,确定角度。
当你引申联想出几个立意方向后,就要从中进行比较、选择,确定自己写作的立意角度。选择立意角度的原则有三个:
一是能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即能引领时代正能量,弘扬主流价值观;
二是自己熟悉的话题,有自己要说的话,有自己要表达的思想;
三是有贴切的事例或名言警句的储备。
第三步,类比联想,延伸拓展。
这一步其实就是从材料叙述的生活或社会现象,延伸拓展联想开去。大致有两个方向:一是社会,二是人生。方法是由小见大、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分析材料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与现实对接。
特别需要提醒你的是,要紧紧抓住“类比点”,也就是相似点。即你联想到的社会、人生故事或道理,与材料的相似点。对类比点的理解不能有偏差,如有偏差,文章就会偏题;如有失误,文章就会跑题。
第四步,回扣论题,总结全文。
下面我举个例子来说一下。有一个作文题,先给了两段导语:一是仪式的表现:“老渔夫牧渔纳福”和“大自然举办的大雪仪式”;二是给了几个立意的角度:“有人说,仪式不过是一种形式,其实可有可无;有人认为仪式内涵丰富,不可或缺;有人觉得,身处快节奏的社会,可以没有仪式,但不能没有仪式感……”然后,提出作文要求: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当你看到这样一个作文题目,你会怎么写呢?要如何审题立意、进行架构呢?请你想一想。
套用我们上面拆解的写作套路,应该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第一步,读材料,理解内涵
材料给了两个要点:一是仪式的表现,二是给了几个立意的角度。
“仪式”,是一个关键概念,它的内涵需要点出来。比如,有同学联想到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前的公祭仪式,那么就要明确写出来,“仪式是郑重地对待具有重要意义事情的一种行为方式。它常常具有特定的规范礼仪,因此,区别于人们的日常行为而拥有特定的纪念意义。”
第二步,比较选择,确定角度
根据题目给出的几个立意角度,我们可以选择其一,也可以综合几个立意再生发出新的。接着刚才对仪式内涵的解释,如果将它看作是具有纪念意义的特殊行为,那么,你的论点就应该是“仪式是不可或缺的”。
如果题目中没有给出立意角度,怎么办呢?这就需要我们综合材料的要点,由材料联想出几个立意角度。然后,选择自己要说的话,并且能从深层角度来立意。
角度、论点确定了,接下来就是第三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类比联想,延伸拓展
由“老渔夫牧渔纳福”和“大自然举办的大雪仪式”,我们可以联想到仪式的种类。无论是来自大自然的还是来自人类社会的诸多仪式,其特点、作用,包括由此生发的仪式感,均与材料给出的仪式有着相似性,构成“类比点”。我们就可以从这个角度出发,摆事实、讲道理,逐层深入,写出自己对“仪式”的独到见解。
比如,有的同学由个人仪式引申到国家仪式,逐层分析说理。首先总说,国家层面的仪式,“将迷茫漂泊之人揽入历史的怀抱和民族的港湾”。然后分别举例,谈仪式的作用。比如,升旗仪式“令我们面对国旗时可以唤醒珍贵的归属感”。再如,遇难同胞公祭仪式,使人们走进历史,以史为鉴、继往开来。
第四步,回扣论题,总结全文
这就是结尾部分,要落回到材料,紧扣论题。比如,有同学再次强调了仪式在形式方面的意义,以及参加仪式时保有仪式感的重要性,对全文进行总结。
分析完整个套路,我想再回去说说第三步——“类比联想、延伸拓展”。为什么单单拿出“类比、拓展”这一步骤再加以强调呢?因为像“仪式”这一类引申性议论文题目,能否打开思路,思考能否往纵深发展,关键就在这一步。
请你对照我列出的思维过程的提纲,想一想,哪些层次、内容你想到了,哪些压根儿就没有想到。
1.仪式的种类
自然界的:如二十四节气、日出、潮汐、季风……
人类社会的:如升旗仪式、成人仪式、婚礼仪式、祭祖仪式、祭天仪式、国家公祭仪式、宗教仪式……
2.仪式的特点
恒定、秩序、严肃、隆重、庄严、肃穆、喜庆、虔诚、敬畏、神秘、神圣、神性、繁琐、迷信……
3.仪式的作用
正面的作用,如纪念意义、升发感恩之情、产生敬畏之感……
反面的作用,如繁琐、约束、限制思想、不合时宜……
4.仪式感的表现
对大自然的敬畏、对社会的感恩、对生活的热爱、用心去感受和珍惜生命某些特殊的时刻。仪式感要自然、真实,发自内心。
这样延展开的内容,你想到了多少?如果有些是你压根儿没想到的,那就需要注意了,你可能还没有打开思路,思考还不够深刻。
关于这个题目,我建议你仔细阅读例文,学习作者是如何进行内容构思的。
最后,我还要强调:套路终归是套路,你要做的是掌握模式,变通使用。
Tips
引申性议论文的写作套路可以概括为:第一步,读懂材料,理解内涵;第二步,比较选择,确定角度;第三步,类比联想,延伸拓展;第四步,回扣论题,总结全文。
【范文】
不可或缺的仪式
12月13日是一个所有中国人都无法忘却的日子,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前的公祭仪式上,洁白的花瓣别在黑色正服前,湿润的眼眶下颤抖着震撼的心灵。庄严肃穆的公祭仪式提醒着人们,12月13日不仅仅是教科书上的数字,更是曾真实发生的一场浩劫。仪式对于每个拥有灵魂的人,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认为,仪式是郑重地对待具有重要意义事情的一种行为方式。它常常具有特定的规范礼仪,因此区别于人们的日常行为而拥有特定的纪念意义。正如《小王子》中的狐狸所说:“仪式是使这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一样。”
大雪节气,气温骤降,这是大自然为季节更迭而举办的仪式;“清明时节雨纷纷。”这是大自然为每年播种的开始传递的祝福。自然的仪式使人感受到世间的变化,时间的流逝。古时人们的求雨仪式,现在看来或许与科学相违背,但却真实地展现着人类对于大自然的敬畏。而如今人们失去的不仅仅是那套求雨时的规范流程,更是敬畏自然的心,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视为人类的怜悯。若无改变,也许有一天自然将会以一场仪式宣判人类的罪行。
个人角度的仪式通常标志着告别过去,迎接未来。老渔夫燃香祭拜,感谢过去一年的收获,祈祷来年的平安;18岁成人仪式上我们回顾经历的春秋,得以反省过往的教训,铭记错误而以之为鉴,开启未来的新篇章。人们借着或宏大或精微的特殊行为似乎在与他人宣告自我的成长与蜕变,又似在暗示自己要“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去往未来,做出标志性的改变。
国家或群体因人数的庞大需要一条精神纽带来将众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个人由于时间或空间上的限制,难以感受到在庞大社会和人类千年历史长河中自己的位置。而仪式将迷茫、漂泊之人揽入历史的怀抱和民族的港湾。每周操场上,每天天安门广场上庄严的升旗仪式中,那缓缓向天空中飘扬的国旗提醒我们个体并不孤独,因为有一条流传千古的血脉,令我们面对国旗时可以唤醒珍贵的归属感。遇难同胞公祭仪式上,我们聆听那段鲜血浸染的悲剧,我们一起为遇难者低头默哀。当全场寂静,众人皆沉痛于残忍罪行与历史教训时,人们便真正走进那段时隔八十年的情境中,更深入地思考历史背后的原因与未来的改善和补救,而非仅仅将其视为与自己毫不相干的史实。
诚然,仪式不过是一种形式,但它更存在深刻表白行为的精神意义。它让我们从特定的规范礼仪中脱离于日常生活,因而更感悟到在日常中日复一日的机械劳作以外的意义。的确,没有了繁琐的仪式流程,我们似乎也能完成一件事,我们可以仅在内心“想想明天就成人”,或是“我为逝去同胞而惋惜”。但失去了郑重与真挚的心态与行为,一切内心所想便失去意义,更会转瞬便从脑海略过,毫无痕迹。
正是仪式将我们作为人类所拥有的内心情感从别于日常生活的场合宣泄出来。不可或缺的仪式使我们不再仅仅是由血与肉组合的机器,而是拥有敬畏之心、反思之心、感恩之心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