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被我上了身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9章 风投

这些匠人之中还有一名道士!身高七尺,其貌不扬,一声青蓝色道褂好似长久未洗,上面泛起油渍亮光来。

我要的是匠人,怎么高力士还留下一名道士来?

不过李白对这道士却很是热情,他接过话语权问道:“请问道友道号,在何处修行?”

那道士受宠若惊,连忙施了一礼:“小道玄凌见过太白先生。小道曾随南山玄尘山人修行。仙师仙去后,小道便一直独修。”

“既是道家之人,问问他可知晓上次那个双瞳道士的身份!”李夕心里催李白道。

那双瞳道人是悬在他心中的一根刺,必得早日拔出才行。虽不知眼前这位道士在道家之中是否有名望,是否经常到各地道观串门子。但也保不准他就知道呢!

李白微微点头,以示同意。他向玄凌还了一礼,“原来尊师是玄尘山人,久仰了。不知玄凌道友可曾云游?有没有见过一位眼有双瞳的道友?”

玄凌回道:“小道自随仙师以来,主事丹药,从未远游。所以不知先生所说是哪位道友。”

李白本也没指望他能知道。不过听玄凌说起丹药,李白兴致更盛:“道友既随玄尘山人修炼,想必炼丹之术定然了得。日后倒要向你多讨教讨教!”

玄凌连道不敢。

在唐朝,从天子到庶民,很多人都对丹药痴迷。玄宗、李白都是此道中人。也难怪高力士会留下这么一个道士,想必是要给玄宗炼丹吧。

李夕自然是不信丹药这种东西的。所谓服仙丹飞升,不过是中毒身亡罢了。

不过有这么个炼丹道士也好。正好可以用他手上的材料,把黑火药给研制出来。

黑火药威力虽比不上黄火药和硝胺火药,但只要运用得当,对冷兵器也算得上降维打击了。

“等这几日忙完,你带上炼丹所用的药物来找我!”李夕开口道。

玄凌连连应是。

李白对李夕的安排倒是有些迷惑了,“你对丹药也有专研?”

“啊哈,略懂一二。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李夕让高力士将敲定的项目、以及匠人研究场地,都安排到姚师傅磁窑坊旁边。这样便俨然形成了一个皇家科研基地。这些匠人不仅可以免受外界干扰专心研究,还可以

彼此沟通,随时运用别人最先进的技术来推进自己的研究。

一旦研究成果获得风投评审小组的认可,便可直接注资启动。研究人员则可拿到最低2成的干股。即便想法、技术还不成熟的匠人,李夕也都提供基本的月钱和研究经费,让他们的研究可以持续。

虽然也知道这些投入是必不可少的,以后更会为内帑、为李白、为自己带来丰厚的回报。但看着银钱还没入到内帑便花了个精光,高力士还是肉痛不已。

“李翰林,凡事讲个循序渐进。这一上来就投入这么大的资金,步子有点太大了吧?”高力士有些担忧道:“还有宫中用度、场馆建设都需用钱。若是一点盈余都不留,万一突发急用钱的事,那可不好向圣人交代。”

在这种没有贷款可用的年代,赚多少花多少确实有很大风险。不过这也不是大问题,玻璃生意不是还没上线嘛。

“高将军所虑极是,不过也不用太担心。你也说了下月万国使节来朝,这可是上天赐予我们的良机啊。到时候不赚个盆满钵满,岂能对得住圣人对你我的信任!”李夕嘿嘿笑着。他心中已有了定数,这玻璃生意只接受黄金、白银交易。其他都免谈!

高力士点头道:“这是自然。不过这营生越来越多,还是要定个规矩才好。以后每月收益的净利,需得留下3成以作备用。不然在下心中实在不安。”

李夕点头以示同意。毕竟手里有钱,心才不慌。

“对了高将军,那太学讲学一事如何了?”

李夕忽又想起玄宗捉急要看的小黄书还没画呢。这也是个大事!

还有,现在便宜纸张已有,铅笔也即将面世。两相配合,普及太子从西方画师那儿学来的作画手法是大大有可能的。以后工匠们的图纸绘作水平也必将大大提高,这对技术革新也有推波助澜的作用。所以这事越快安排越好!

“正要和李翰林说呢。”高力士笑道:“圣人听闻李翰林有意去太学讲学,可是对李翰林大加赞赏,说李翰林之才,天下人学得一二,便也是个人才了。所以这次讲学不单是崇文馆,弘文馆与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的学生也都要参与。时间便在7日之后,李翰林可要好好准备啊。”

玄宗还挺有眼光嘛……

等会,什么鬼!

六学两馆都参加?这他妈玩太大了吧?

“这定是高力士在背后坑我们啊!本来讲学只是个过场,和太子学画才是真。现在这样一搞,人多口杂。即便有成功学这样的洗脑大法,只怕也难免要费一番口舌,甚至是一场唇枪舌战。”李夕心里不免担忧起来。

李白无奈摊手,“事已至此你看着办吧!讲学这玩意我不会,也没有兴趣。随你怎么讲吧,只要不损我的名声就好。”

李夕忍不住想要翻白眼。老子与你一体,怎会干有损名声这种蠢事。

六学两馆科类繁杂,学生众多,还有一大群留学生。鬼知道他们到时候会问出什么问题来。

算了,既然不知道那时的情况,那就以不变应万变,也懒得准备了。凭借宇宙成功学大法,想必能hold住那个场面吧。只是不知道这么超前的内容,那些整天之乎者也的人能不能听懂,会不会有掌声。

接下来几日,李夕李白倒也没有别的事情,便与李宗质还有内帑司会(相当于财务总监)一起监督着项目落地之事。

在磁窑坊旁边,徐宾的造纸坊率先开建。匠人们研究场所定在哈扬的作坊旁边,方便匠人彼此交流。

而在这一片场地的上风口,则准备修盖一批供匠人们居住的房舍。毕竟从城中到这里还是有一段距离的。

这建坊、建屋,银钱又是哗哗的向外流。不过这都是必花的钱,心痛不得。

于此同时,匠人们的工作却并没有因为坊、舍未建好而停滞。

几位铁匠师傅在姚师傅那儿学会了煤粉喷吹加热的方法,让铁炉的温度有了显著提高。以前需要千锤百炼才能打造成百炼钢的精铁矿,也能融化成铁水了。如此一来,钢铁的质量便大大提高了。这不仅能让大唐的武器拥有更强的作战能力,也为以后打造热兵器提供了可能。

还有高明经过李夕的指点,没日没夜的研究,还真把铅笔给弄出来了!

握着一截粗糙的木棍铅笔,李夕在纸上哗哗乱写了几字,不仅笔迹清晰,而且书写手感相当顺滑。这铅笔的品质比起21世纪工业化生产的也差不了多少了。

李夕心中的激动,一点不比高明来的少。

要知道他只是提了一个也不知是否可行的法子。而高明基于这个点子,又在石墨粉中加入了制作女子水粉用的滑石粉,这便制成了不挂纸、流畅顺滑的笔芯。而且还想到了把木棍劈开、刻槽,用胶将笔芯固定的办法。

看来古人的智慧并不比21世纪的人差啊。差的不过是一个可以大胆去思考、大胆去实现的环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