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传统民俗
难度 ★☆☆ 考频 ★★★
一、传统节日
真题链接
(国考2014)下列诗句按其所描写节日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桃符呵笔写,椒酒过花斜
②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③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④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A.④②③①
B.①④③②
C.②④③①
D.③①②④
视频解析
[解析] ①“桃符”为春联别称,诗句描写春节,时间为农历正月初一。②“黄花酒”为菊花酒,饮菊花酒、登高为重阳节活动,时间为农历九月初九。③“粽包”和“艾束”分别指代食粽子、佩艾叶等端午节习俗,时间为农历五月初五。④“寒食”为古代节日,在节气“清明”之前,时间为农历三月,从“暮春”一词也可看出其时间指向。故正确排序是①④③②。因此,选择B项。
二、民族习俗
真题链接
(国考2018)某高校学生会干事小王负责策划一个民族文化展示周活动,下列哪个设计方案不合适?
A.请朝鲜族学生展示唐卡
B.请蒙古族学生制作奶茶
C.请彝族学生展示花腰刺绣
D.请维吾尔族学生表演手鼓舞
视频解析
[解析]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用明亮的色彩描绘出神圣的佛的世界。颜料传统上是全部采用金、银、珍珠、玛瑙、珊瑚、松石、孔雀石等珍贵的矿物宝石和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以示其神圣。这些天然原料保证了所绘制的唐卡色泽鲜艳、璀璨夺目,虽经几百年的岁月,仍色泽艳丽明亮,因此唐卡被誉为藏族的“百科全书”,也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中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请朝鲜族学生展示唐卡不合适。因此,选择A项。
B项:蒙古族牧民日常饮用的茶有三种,酥油茶、奶茶和面茶。奶茶和炒米是蒙古族茶俗中的特色之一。C项:刺绣文化是花腰彝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创造的,是世代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的民间文化艺术,体现了彝族人民崇尚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D项:手鼓舞是维吾尔族民间舞蹈,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多为女子独舞,主要表现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的欢快情绪。
三、二十四节气
(一)二十四节气的形成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西汉时问世的《淮南子·天文训》完整地记录了全部二十四节气。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二)二十四节气特征
真题链接
1.(国考2018)下列诗句所描述情景出现的时间与图中标示的时间段,对应正确的是:
视频解析
太阳直射点移动图
A.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④①之间
B.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③④之间
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②③之间
D.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①②之间
[解析] 根据题干中“太阳直射点移动图”判定①②③④四个点分别代表“二分二至”。④太阳直射赤道,对应“春分”,时间为3月21日前后;①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对应“夏至”,时间为6月22日前后;②太阳直射赤道,对应“秋分”,时间为9月23日前后;③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对应“冬至”,时间为12月22日前后。A项: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从“月明”和“秋思”可以判定描写的是中秋节,中秋节应处于②③之间,并非④①。B项:出自宋代陆游的《除夜雪》,从“屠苏”和“桃符”可以判定描写的是春节,春节处于冬至与春分之间,即③④之间。C项:出自南宋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从“莲叶”和“荷花”可以判定描写的是夏季,应处于①②之间,并非②③。D项:出自唐代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从“草色遥看近却无”可以判定描写的是初春时节,应处于④①之间,并非①②。因此,选择B项。
2.(联考2018)下列四个节气所表示的含义错误的是:
A.处暑:炎热夏季即将到来
B.惊蛰:天气回暖,春雷始鸣
C.冬至:冬季最寒冷的日子开始
D.小满:夏熟作物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未成熟
视频解析
[解析] 本题考查二十四节气。处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4个,时间点为公历8月22日至23日。处暑即为“出暑”,意味着夏天暑热终止,天气即将由热转凉。因此,选择A项。B项:惊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时间点为公历3月5日至6日。惊蛰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惊蛰时,天气开始回暖,春雷惊醒了蛰居的动物,故称“惊蛰”。C项:冬至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2个,时间点为公历12月21日至23日。冬至意味着寒冷的冬季来临,这一天也是一年中白昼时间最短的一天。D项:小满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8个,时间点为公历5月20日至22日,这时候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所以叫小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