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中国:新中国70年我们读过的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红日》——新中国国家品格的形象化

吴强 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57.7

1947年5月13—16日,在山东一个叫孟良崮的地方,敌我双方72万人在三天三夜决一死战,成败瞬间定江山,战胜的一方从此由守转攻,两年后,解放全中国;战败的一方,从此一蹶不振,最后败退台湾,而这一惊天地泣鬼神的大幕其实是在1946年秋的涟水之战时拉开的。这一年,蒋介石撕毁和平协议,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蒋军头号王牌74师,在张灵甫率领下,连克苏北根据地淮阴、淮安两城,兵临涟水城下,坚守涟水城的我军某部,与74师激战12个昼夜,双方均伤亡惨重。张灵甫依仗全套美械装备和绝对优势兵力,完成了涟水的合围,切断了我军的退路。

灰暗的云块,缓缓地从南向北移行,阳光暗淡,天气阴冷,给人一种荒凉寥落的感觉。

涟水城外,淤河两岸酱黄色的田野,寂寞地躺着。

开始枯黄的树林里,鸟鹊惊惶地噪叫着,飞来飞去。这里特有的楝雀,大群大群地从这个村庄,这个树林,忽然飞到那个村庄,那个树林里去,接着,又从那个村庄,那个树林,飞到远远的村庄、树林里去。

从涟水城的这片田野上,故事开始了。军长沈振新率部在涟水奋勇抵抗,苦战不敌,撤退至山东。经过一段时间的整训,部队战斗情绪重新振奋起来。这时,蒋介石决心彻底消灭共产党,大军出动进攻山东解放区,决战在即。在南北两面受敌的情形下,华东野战军指挥部决定利用时间差,集中优势兵力分批消灭分散的敌军。战役首先确定了对以莱芜为中心的国民党军队的包围。沈振新奉命率部参战,战士们经过急行军,准时到达莱芜城北吐丝口附近地区,与友邻部队一起完成了对敌5万余人的包围。莱芜战役在不到3天时间内就取得了胜利。

1947年,蒋介石为了挽回败局,命整编74师长驱直入山东境内,在孟良崮一带与我军决战。整编74师是蒋介石手下的全美械装备精锐部队,师长张灵甫号称“常胜将军”,华东野战军决定“围点打援”,消灭单兵冒进的整编74师。沈振新部接到命令,从鲁南星夜兼程赶往沂蒙山区参加会战。他们配合友军拔除了外围的据点,将整编74师团团包围在了孟良崮。军长沈振新亲临前线指挥战斗,“老虎团”在刘胜、陈坚带领下作为突击队首先攻上了山腰。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战,国民党王牌整编74师全军覆没,师长张灵甫被击毙,我军取得孟良崮战役的胜利。

这便是《红日》讲述的故事。

《红日》以其突出的史诗品格和艺术成就,成为十七年时期中国当代文学史诗性创作的标杆之作。小说将主要笔触投向战役本身,作者吴强认为,“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都是战争艺术中的精品、杰作,毛泽东的战略战术思想,在这两个艺术品上焕发着耀目的光华色泽。就是我军受了挫折的涟水战役,到后来,也起了成功之母的积极作用。”《红日》承载了国家诞生的宏大叙述,甚至成为中国革命的一部分。可以说,其“不仅是新中国想象的工具或手段,本身就是新中国国家品格的形象化。”

《红日》连环画

《红日》扉页书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