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研究生教育发展与经济的关系
研究生教育与经济的关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经济结构的变革促进研究生教育的多元化发展;另一方面,研究生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一)经济发展对研究生教育的影响
经济是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引起人类社会生活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同样也是影响研究生教育发展变革的重要因素。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为研究生教育发展提供了经济条件,也对研究生教育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
第一,经济发展为研究生教育提供物质保障。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研究生教育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研究生教育是直接或间接地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并根据经济发展所提供的条件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研究生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结构中的最高层次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各种专业人才,而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和研究生教育结构的变化都跟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当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对人才的需求提出更高要求时,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都会发生变化。区域经济的发展为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提供物质支持,例如教学楼、图书馆以及宿舍等,区域经济为研究生教育创建的物质条件是研究生教育持续、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如果脱离了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盲目地发展研究生教育,必然陷入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误区。
第二,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社会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着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的规格。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直接关系到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规模。
第三,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研究生教育的结构。经济结构是国民经济大系统中各个部分的构成比例及联系方式,包括产业结构、行业结构、技术结构、消费结构、分配结构以及区域结构等。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引起其他结构的变化,也影响着研究生教育结构的变化。行业结构的变化要求研究生教育科类结构与之相呼应,第三产业的发展要求研究生教育为之提供大量的金融、贸易服务业方面的高层次人才。
以学位授予单位的地区分布为例。为方便研究,根据国家制定的三代经济带为标准,对我国研究生教育布局进行比较,分析东部沿海地带(包括辽宁、北京、天津、上海、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中部地带(包括黑龙江、吉林、山西、安徽、河南、湖北、湖南、江西),西部地带(包括广西、重庆、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陕西、甘肃、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具体的学位授予单位分布情况见表1-5。
表1-5 2018年学位授予单位的地区分布
从以上学位授予单位的分布情况来看,东部地区占有绝对优势,尤其是博士授予单位中西部地区之和还远小于东部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的数量。从统计数据上来看,我国研究生教育布局机构的现状呈现出在经济科技发展比较快的东部地区发展较好的态势;而在经济相对来说不发达和比较不发达的中西部地区,研究生教育规模较小。目前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布局结构的重心仍然在东部地区,东西部地区布局差异性较大。究其原因,我国经济最早是在沿海地区和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发展起来的,这些地区的研究生教育从一开始就有一定的经济发展基础。再加上20世纪80年代,非均衡发展的思想制约了中西部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东部地区各级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量的增加,促使东部地区的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形式也趋于多样化。
(二)研究生教育的经济功能
经济增长与发展主要取决于四个要素:人力资源、资本、劳动生产率、科技进步。研究生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研究生教育对人力资本配置、劳动生产率、科技发展以及生产管理现代化的推动效用上。一般意义上,教育虽然不能直接产生生产力,但是研究生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既作用在点上,表现为劳动者以文化科学为主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我国受教育人力资本存量的提高;又作用在一定的空间上,表现为研究生教育通过推动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优化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第一,研究生教育促进经济增长。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教育在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渐提高,人们对教育与经济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学者对研究生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对比研究生教育规模与其他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规模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大小;考察不同区域研究生教育规模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对比研究生教育规模对不同产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教育和人力资本能够对国家的经济增长起到促进的作用。21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曾经长时间困扰拉美国家的“中等收入陷阱”问题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我国当前经济水平已经跨入世界银行划分的中等收入区间,正处在从中等收入经济体向高等收入经济体迈进的关键时期。如何在新的高速发展的经济环境下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研究生教育作为人力资本产出的重要领域,与社会科技创新、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密切相关,而这些因素是解决“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因素。
第二,研究生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从总体上来说,研究生教育结构的发展变化、调整改革受到经济结构的制约,但同时研究生教育结构一经形成又对经济结构产生巨大的影响。研究生教育结构对经济结构的影响主要通过高层次人才的结构来实现。首先,研究生教育的层次结构影响着高层次人才技术水平结构的形成;其次,研究生教育科类结构影响着高层次人才岗位类型和专业结构的形成,科类结构失调会导致专业不对口;再次,研究生教育的地区结构影响着高层次人才的区域分布。
第三,提高人力资本推动经济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经济增长所要求的劳动力的素质也在不断提高,现代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正是通过将知识形态的生产力不断传递,从而提高现有和未来劳动力的素质,进而推动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的增长。过去的以增加劳动力数量来推动经济发展的模式已经过时,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来说具有不可持续性。
正如美国经济学家哈比森所言:“人力资源是国民财富的最终基础。”人力资本不同于其他的生产要素,资本和资源具有被动性而人才的培养具有能动性。人作为知识的能动载体,既是知识的创造者同时又是知识的使用者和传播者,知识型人才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实际上就是知识型人才的竞争,研究生教育强调对知识的探究、加工与再生产,经过研究生教育培养出来的具有“高深知识”的人才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数量和受教育程度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存在着显著的推动作用,1996—2009年,我国研究生教育对经济的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年均拉动GDP增长0.46个百分点,对GDP年均增长的贡献率为4.11%。这也就说明,在人口自然增长的情况下,每年授予的研究生学位数越多,经济增长的速度也就越快。2015年,我国人力资本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15.8%,比2010年上升3.8个百分点;2015年我国人才贡献率达到33.5%,比2010年上升6.9个百分点,研究生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内生”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