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的青年社会化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引言 青年社会化研究的缘起

青年一般是指生理年龄处于青春期阶段的群体,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 ICEF)和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会都把青年(Youth)定义为年龄为“15~24周岁”的人。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规定,本规划所指的青年,年龄范围是14~35周岁。但《规划》同时又规定,规划中涉及婚姻、就业、未成年人保护等领域时,年龄界限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可见,与相对简单的生理年龄划分相比,青年更是一种社会意义上的分类,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历史时期会被赋予不同的意义。因此,青年作为一个社会概念,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社会类别,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角色类别,邓志强.青年发展规划与新时代青年发展的时空指向[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8(1):121-128.是处在特定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中的人们对处于青年期这一阶段的群体的一种约定俗成的特殊认识,是一个被特定时代、特定社会、特定文化赋予特定期待和要求的群体。马昂,周菲.新中国成立以来青年“偏离”现象初探[J].当代青年研究,2011(1):33-37.在我国,自从出现“年轻人”这个社会类别,青年角色就开始被建构起来,特别是在我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国社会对这个年龄的群体同样有过特别的期待和要求,而广大中国青年也在历次社会运动甚至日常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且不说五四运动和“一二·九”运动中的爱国青年,始终在运动中扮演先锋队和主力军的角色,即使是目前广大农村青年,同样构成农村外出务工大军中的主力,在国家经济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并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王希.高校外来务工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高校后勤研究,2016(1):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