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礼仪与修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节 礼仪与职业学校学生的素质

礼仪小故事——程门立雪

“程门立雪”这个故事出自《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程门立雪”讲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故事。杨时、游酢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他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这个故事,就叫“程门立雪”,在宋代读书人中流传很广。后来人们常用“程门立雪”的成语表示求学者尊敬师长和求学心诚意坚。

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是学生群体中独特的一部分,他们有自己的鲜明特点。他们不仅应当具备一定的文化理论知识,还应当具有就业之后的良好的职业道德,除此之外,掌握一定专门的职业技能也是高职生应有的基本素质。

一、高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基本素质

(一)思想道德素质

21世纪人才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所谓人才,首要的应该是一个品质高尚的、和谐的、趋于人格完善的人,是一个和社会融洽相处并且受社会欢迎的有道德的人。而在一个人身上确立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同样需要经过长期的学习和锻炼过程。加强思想素质建设,首先,要建立辨识思维。这是一个人的世界观问题。其次,要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的作用越来越大,但它们不能作为人生价值观的核心。金钱在经济领域里的作用越来越大,这是市场条件下的一种进步。但是,一旦金钱越出经济轨道,介入社会其他领域,就会产生腐败和社会丑恶现象,因此不能把它当作人生的最高目标,要正确对待金钱。资本主义社会以金钱和商品的占有量来作为价值的标准,而社会主义社会要根据一个人的贡献大小来衡量他的价值。因此,正确对待金钱,多向社会作贡献,是对当代高等职业学校学生价值观的基本要求。

(二)业务素质

业务素质是高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必要素质,是为社会服务、为国家作贡献的必备本领。现代社会的特征之一是社会竞争加剧,而竞争时代的要求就是凭真才实学取胜。业务素质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和精辟的专业造诣。

(2)不断进行专业研究、专业应用、专业开拓的能力。

(3)管理能力。

(4)融合能力,当今时代的任何科学技术的突破都来自学科专业的融合,学生的专业融合能力实质上就是创造能力。

(5)敬业精神,贝弗基在《科学研究的艺术》一书中总结道:“科学上成年人思维的发展,只能达到青年时期打的基础所能支撑的高度。”

因此,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必须充分意识到基础的重要性,特别要在“牢固”和“扎实”上下功夫,切忌搞花架子。

(三)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通常又被称作人的文化素养,是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外化为人的人格、气质、修养。文化可以给我们很多直接和间接的人生体验和人生哲理,帮助我们了解世界,明确自己对社会的责任。人文中有些很精彩的东西,能直接给我们以启迪。以往教育模式的缺陷是人文教育薄弱,培养出来的人才知识结构不完善,甚至出现人格不和谐的现象。21世纪的人才必须全面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汲取前人的智慧,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极作贡献。

(四)心理素质

我们的民族历来重视心理素质,《易经》上讲“自强不息”,也就是讲自尊、自强、自立,可以理解为民族心理或是民族文化的概括。在高职生以往接受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中,缺少有意识的艰苦磨炼教育、承受挫折教育、适应环境教育、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教育等和心理素质有关的强化教育,造成一部分学生心理非常脆弱,不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这给高等职业学校的心理素质教育提出了艰巨的任务。

二、礼仪与修养

礼仪教育和礼仪修养是培养一个人具有良好礼仪行为的两种主要手段。如果说,礼仪教育是客观外界对受教育者施加的一种影响,那么礼仪修养则是通过自己教育自己的方式来培养自身良好品行的过程。也就是说,要使一个人在礼仪方面具有良好的表现,这两个方面都是不可忽视的,礼仪教育对受教育者来说是外因,而受教育者的自我修养则是内因,只有把外因和内因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收到好的效果。中国传统的礼仪教育一贯重视在礼仪教育过程中启发、引导人们自觉地进行礼仪修养,认为只有把外在的礼仪规范转化为一个人内心的自觉要求和坚定的信念,并进而形成行为习惯,才能使其成为一名彬彬有礼的“君子”。实际情况也是如此,在历史上和现实中,凡是具有良好礼仪风范的人无不重视自身的礼仪修养。

礼仪与修养是人类优秀文化底蕴的再现。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应酬,一方面是一种出自本能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促进社会发展、个人进步的一种必不可少的途径。从表面上看,人际交往中的礼仪是技巧,是艺术;从本质上说,人际交往更有赖于人的内在品质和修养。因此,提高修养、强化礼仪,是高职学生立足于社会并求得发展的重要条件,其重要意义绝对不在掌握外语、电脑、驾驶等热门专业技术之下,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沟通的成败。加强修养、应用礼仪已成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的共同需要。

高等职业学校是学生走向社会岗位的前站,知荣辱、明礼仪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良好的修养与礼仪将成为学生学习、交往、沟通、求职的向导,引领高职生成长进步,找到施展自己能力的社会大舞台。因此,修养与礼仪教育已成为职业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它在职业道德教育、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等工作中具有独特的功用。

三、学会基本礼貌用语

(一)基本礼貌用语

祝福用语:祝你快乐,祝你平安、顺意、健康,祝您全家幸福。

迎送用语:欢迎、欢迎光临、欢迎再次光临、再见。

致谢用语:谢谢您、多谢了、十分感谢。

拜托用语:请多关照、承蒙关照、拜托。

慰问用语:辛苦了、受累了、麻烦您了。

赞赏用语:太好了、真棒、美极了。

问候用语:您好、早安、午安、晚安,多日不见,您好吗?

祝贺用语:祝您节日快乐、祝您演出成功。

应答用语:没关系、不客气、照顾不周的地方请多指正、非常感谢。

理解用语:深表同情、深有同感、所见略同。

道歉用语:实在对不起、请原谅、打扰您了、失礼了、完全是我的过错。

婉言推托语:很遗憾不能够帮您的忙;承蒙您的好意,但我还有很多工作呢!

(二)礼貌用语在生活中的运用

人们走路的时候,特别是在像办公楼的走廊、楼梯上,旅馆的厅堂、电梯里彼此相逢,即使相互并不相识,也要打个招呼,说一声早上好或晚上好,至少也应该点头微笑致意;如果彼此是熟悉的,还要停下脚步来寒暄几句、问候一下。诸如谢谢你、对不起、请原谅等客气话应当作为人们的口头语,经常用到。

每个人得到别人的馈赠、帮助、服务以及任何其他的恩惠时,都应当向对方道谢,表示领情。有时尽管是很小的事情,例如,别人向你敬酒,为你让座,或者为你捡起落在地上的一件衣服,都需要道谢。即便是别人想为你帮忙却没有帮上,譬如,你向别人问路,别人不知道,也需要向别人道谢。在收到别人道贺或慰问的时候,也是要表示谢意的。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当有人对你恭维或称赞的时候,你应当回答谢谢,而不是像传统所习惯的那样说“不敢当”或“过奖了”等客气话。

“对不起”或“请原谅”也是社交场合常用的词语,它们既是用来表示自己的歉意,又是用来表示自己对别人的尊重。在公交车里不小心踩了别人的脚,在宴会上不小心打了个喷嚏或咳嗽了一下,甚至杯盘相碰撞发出了响声,都要向别人说一声“对不起”。对不起有时候还含有遗憾的意思,譬如,在交谈中问及别人的双亲,如果是已故,应当马上说“对不起”,意思是为此感到难受并为自己的唐突致歉。另外,冒犯或烦扰了别人,必须道歉。如果是轻微的损害,应当面向当事人口头表示歉意加以补救就可以了。如果是比较严重的冒犯,则要作书面道歉。有时,除当面道歉外,事后还应当补寄一封致歉的短简,甚至附上补偿的物品。

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在社交场合经常不忘致谢和道歉,会博得人们的尊敬和好感。如果应该说谢谢、对不起或请原谅的时候而不说,就会失礼,引起人们的反感,当然没有必要致谢的时候,也不必说谢谢,否则也会给人一种喜欢趋迎奉承的印象。

四、学会与身边的人相处

(一)老乡

老乡是在家乡之外才产生的概念,其核心为乡情,具体表现为共同生活多年的地域,共同的或相近的方言,相近的饮食习惯以及一些以地域为特征的文化、习惯和风俗。这些是同乡无论何时走到何地,无论年龄、地位、职业有多大差异,都能够产生共鸣的东西,而且,在中国这样一个自古以来安土重迁的国度里,这种乡情会随着离开故乡的年头,随着地理位置的渐远以及在故乡生活时间的长短,而更加浓烈。这种感情应该是淳朴的,应该是无私的。当然,在今天的商品经济和市场竞争充斥的社会,一切都不免沾染上功利的色彩,老乡这种特殊关系有时也成了一种竞争资源的手段,到底如何把握,关键在自己。

正确处理老乡关系,不仅能起到联络感情、传播信息、交流思想、互相帮助、互相启发的作用,还能满足人们合群和交友的需要。但交往不慎,也会带来一些副作用。我们在老乡交往中应注意做到:不以职位相称呼,不以位置高低而论尊卑;不分年龄大小,在尊老爱幼的基础上一律平等。大家可以互通信息,互相提醒,在法律和政策的许可范围内尽量互相帮助。不可以有狭隘的地方观念,要立足全局、放眼全局,待人处世不能唯地方主义。不可以产生只有老乡才可靠、才能提拔重用的错误思想,一定要顾全大局。不可以养成拉帮结派的不正之风,这是在老乡交往中必须杜绝的。不要有感情用事的现象。只要是老乡,有事就帮,不管合法不合法,不管正确不正确,一切以乡情为基础,以乡情代替政策,感情用事,破坏组织原则,这种想法和做法是绝对不可取的。

以和为贵

(二)朋友

朋友,是人际关系中颇为重要的交际对象,友情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有的人与朋友交际有始无终、半途而废;有的甚至反目成仇、相互暗算。其实,说到底这都是没有掌握与朋友成功交际的原则问题。一般来说,朋友之间的交往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原则。

1.善于倾听朋友的诉说

作为朋友,你要学会倾听。当你的朋友遇到挫折而烦恼时,往往需要找一个发泄情感的对象,而你作为朋友,能够真诚、耐心地倾听对方的诉说,就是为朋友开了一个情感的发泄口。朋友在向你诉说的过程中,你需要耐心的倾听,给予适当的安慰,抑或为朋友出出点子、想想法子,朋友的情绪会因此得到缓解,甚至消除,他也会觉得有你这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依靠。这样,朋友的情感会加深,友谊更会与日俱增。

2.给朋友留有自由空间

社会关系网是广阔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交际圈子,我们需要给朋友留有足够的交际空间。首先,要尊重朋友跟你意见不合的人的交际。君子和而不同,如果发现朋友另外所交的人正是跟你曾有摩擦的人时,应该宽宏大度。否则,如果因此去责怪朋友,将会让朋友左右为难。其次,不可将朋友的交际半径仅仅局限在你的空间里。如果你不管别人乐意不乐意,客观上允许不允许,都把朋友“缚”在你的身边,只能适得其反。因为,即使“缚”住了朋友的身,却“缚”不住朋友的心,朋友多半会由怨而生恨,离你而去。

3.交际往来要有“度”

中国有句话叫“物极必反”,朋友之间的交际也是如此,过往甚密,则容易出现裂痕。只有把握适中的“度”,才能使朋友的友谊成为永恒,这是因为,每个人在文化、道德、性格、处世态度、做事潜能及家庭情况等方面都会存在差异,这种差异的大小,有时会与朋友间的交际频率成正比,即交际越频繁,差异也就越大。所以,朋友间的交往,无论是相处的时间,还是次数、距离等,都要适度,意犹未尽、情犹未了,才会因朋友的到来而欣喜,因朋友的离去而思念。

4.不要单纯追求功利性交往

交友互利,人之常情。但是,切勿把与朋友往来单纯作为功利交往,因为,朋友之间的交往,除了有事相互帮助之外,还有思想交流、知识互补、情感抚慰、怡情悦性等方面的作用,如果朋友之间一味地追求功利性交往,那么,这样的朋友是不会长久的。

(三)异性

男女之间,本来应该有正常的交往关系,然而,由于“性”这个永恒的敏感话题,以及老祖宗传下来的那些正统观念,以至于人们谈“性”色变。然而,人都在社会中生活,不与异性交往是不可能的,人无法回避也不应回避异性,应正视异性,并使自己与异性的交往正常化。异性之间来往,关键在于掌握好“度”,性别的差异要求人们不应出现失礼和无礼的言行。

1.正确把握友情与爱情

男女之间除了爱情,还可以存在友情。虽然有性别差异,但是,只要注意把握好尺度,是可以建立健康、高雅、纯洁的友情的。这就是要求男女同学之间把握好友情与爱情的关系:一是男生不要冒犯女生的尊严,应尊重女生的人格;二是男女双方都应该认清友情与爱情的区别,友情只是男女之间的一种友好往来,而爱情却要向对方负起责任,如婚姻、家庭等,它有一定的专一性、约束性。友情与爱情之间有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如果其中一方错把友情当爱情,特别是在另一方已经明确表示他们的关系是一般朋友关系时,仍固执地以为爱情取决于自己的言行,这很可能会影响二人关系的正常发展。

2.举止适当、注意场合

有些人在异性面前过于注重对方对自己的看法,交往中显得很不自然,这反而不能引起对方的好感。另一些人则相反,他们在异性面前过于随便,常常口出不逊、举止轻浮,甚至在某些场合对异性实施某些不轨行为,这同样会引起对方的反感。

有些人虽然与异性交往中显得彬彬有礼,但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到交往时间或空间的适当性,也影响了交往。从交往时间看,有些人在与异性交谈时,似乎有意拖长时间,对方又不好意思说什么,但拖到一定时间,就会使对方感到烦躁,交谈结束时,对方会产生“以后可不敢跟他(她)谈话了”的想法。有些人与异性交往则不考虑场合,自以为没关系,可对方在这种场合交往却觉得十分不快。

3.了解对方忌讳

有些人在与异性交谈时,不善于了解对方的忌讳,常常提出一些令对方窘迫或烦恼的问题,这是唐突和不礼貌的。比如,轻率地询问女性的年龄、询问女性的家庭住址及家庭情况、对男性横加指责等。

(四)同学

同学关系的好坏影响着人的成长和学业的进步。既是同窗学友,自然不应独来独往,孤芳自赏。加入到同学交往的大圈子来,每一个人都会感到温暖和幸福,因为人本来就是社会性的,离开了集体,离开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怀和帮助,便会觉得失去了生活的基本价值。

1.不搞小团体主义

一个班级里的同学中总会产生一些朋友群体,但是,不论群体内的人,还是群体外的人,都是自己的同学,不要只与群体内的同学相处,而不与群体外的其他同学相处。尤其是,当小群体的利益与全班的利益发生矛盾时,不应当牺牲全班的利益来满足小群体的利益。

2.杜绝不正当攀比

同学交往,免不了攀比,关键看比什么。如果是比思想进步,比学习进步,比身体健康,这固然好;如果是比谁家家世显赫,谁打扮入时等,就不可取了。前一种比,比的是志气、信心,后一种比,比的是虚荣、虚伪。其结果当然是前者越比越进步,后者越比越落后。所以,更要看比什么,要坚持比好,杜绝不正当攀比。

3.坚持人格的平等

无论是学习成绩好坏,同学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因此不应该在同学面前表现出明显的自傲或自卑来。自傲和自卑会使自己与其他同学之间拉开距离,从而影响同学关系的正常发展。

(五)师生相处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生不能无师,人一生都要学习,终生都在求师。师生交往就成为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方面。许许多多的名人在他们的学生时代就留下许多与老师融洽交往的美谈,在他们后来成为人师的时候,同样表现出崇高的美德。

学生与老师之间,最应该注意的是不尊敬老师或对老师无礼。大多数老师都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生扑在教育事业和学生身上,用自己的知识和汗水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国家需要的人才,而他们默默无闻、不计得失。他们最高兴的莫过于看到自己培养出来的学生成才进步,如果学生不尊敬老师,在老师面前言谈举止不当,将会给师生关系罩上一层阴影。

另外,学生不能过于苛求老师,一位教师面对的是几十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满意显然是不易做到的。在师生交往中,教师很可能有这样或那样的疏忽与缺点,学生应该予以体谅。良好的师生关系离不开师生在交往中对相互过错的谅解和宽容态度。当然,学生如果真正发现了教师的缺点,并真诚地、以恰当方式为教师指出来,教师一定会很高兴地接受,从而能将师生关系推向更好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