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2.1 手工管理
20世纪50年代以前,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外存只有纸带、卡片、磁带,没有直接存取的储存设备,并且那时还没有操作系统,没有管理数据的软件,数据处理方式是批处理。
手工管理阶段具有以下特点:
❶ 不保存数据
在手工管理阶段,由于数据管理规模小,加上当时的计算机软硬件条件比较差,处理方法是在需要时将数据输入,用完就撤走,数据管理中涉及的数据基本不需要,也不允许长期保存。
❷ 没有软件系统对数据进行管理
在手工管理阶段,没有相应的软件系统负责数据的管理工作,数据需要由应用程序自己管理。应用程序不仅要规定数据的逻辑结构,还要设计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存取方法、输入方式等,这就造成程序中存取数据的子程序随着数据存储机制的改变而改变的问题,使数据与程序之间不具有相对独立性,给程序员带来了极大的负担。
❸ 数据不共享
数据是面向应用的,一组数据只能对应一个程序。当多个应用程序涉及某些相同的数据时,由于必须各自定义,无法互相利用、互相参照,因此,程序与程序之间有大量的冗余数据。
❹ 数据不具有独立性
数据的逻辑结构或物理结构发生变化后,必须对应用程序进行相应的修改,这就进一步加重了程序员的负担。
在手工管理阶段,程序与数据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如图1.2所示。
图1.2 手工管理阶段程序与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