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时代精神,树立核心价值,构筑实现梦想的精神力量
“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时代锻造伟大的精神”,延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救国救民道路过程中形成的延安精神,春风化雨般滋润了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党,培养了陕甘宁边区不怕困难、坚忍不拔、真心支持抗战的人民,这是我们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首先,延安精神是凝聚党心的精神支柱。延安时期,面对物质条件的极端匮乏、日本帝国主义的残酷“扫荡”和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党能领导人民迅速推进革命的胜利发展,并创造出引领时代潮流的政治文明和相对丰富的物质条件,最充分体现了延安精神巨大的能动力量,塑造了中国共产党不同于其他政党的精神风貌。通过理论学习,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克服各种错误思想,全党在政治上达到高度统一;通过整风运动,强调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将自觉性与科学性贯彻于党的行动之中,全党在思想上达到空前的团结和一致;通过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陕甘宁边区涌现出一大批为人民服务的典型,如“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白求恩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精神,在对他们的学习和宣传中,为人民服务逐渐渗透到党员思想深处,全党的宗旨意识全面提升;通过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全体党员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以辛苦劳动达到“丰衣足食”,其中,把处处荒山变为陕北好江南的南泥湾精神是其典型代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由此成为全党的优良传统,也成为实现梦想历程中最值得宝贵的精神资源。
其次,延安精神是凝聚民心的精神纽带。陕甘宁边区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是极端贫穷落后的地区,人们不仅物质匮乏,精神生活也极端贫乏,社会上存在各种封建腐朽现象。中国共产党到达陕北后,在加强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造过程中培育了延安精神,涤荡了社会文化,不仅使全党的精神面貌发生根本变化,也使边区社会风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陕甘宁边区成为全国最进步的地方,这里“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三没有赌博,四没有娼妓,五没有小老婆,六没有叫化子,七没有结党营私之徒,八没有萎靡不振之气,九没有人吃摩擦饭,十没有人发国难财”,是新中国的样板和希望所在,陕甘宁边区成为延安精神激励下的革命圣地,吸引着来自全国的众多知识青年和进步人士。据统计,“1938年末,等待批准进入陕甘宁边区的青年学生就有2万人。投奔延安的人中,有来时带着钻石首饰的华侨,有上海滩的女明星,有冼星海、邹韬奋、丁玲、艾青、茅盾、萧军等著名的文化人,也有张学良的弟弟张学思、杨虎城的儿子杨拯民这样的爱国军人”。边区的这种吸引力,说到底是延安精神的吸引力,任何一个忧心国家民族命运的爱国人士,都会情不自禁地向往这个抗日民主的圣地、人民心中的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