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圣地形象的塑造
延安革命圣地形象的产生起始于中共到达陕北后大量的宣传、文艺工作。1936年7月初,中共中央及其相关机构进驻延安后,各方面条件都有一定的好转,打破国民党的新闻封锁,加强宣传中共的政治主张,就得到中国共产党领导层高度重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延安的各个方面在完成宣传任务的过程中,成功地塑造了延安革命圣地的形象。
1936年6月,美国新闻记者斯诺进入陕北苏区,在志丹会见毛泽东,7月至9月间,斯诺与毛泽东就外交、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统一战线及毛泽东的个人经历等问题进行了多次交流。之后斯诺将其与毛泽东的谈话内容赶写出来并发表。毛泽东头戴八角帽的光辉形象首次在西方世界出现,这是陕北中共以英文为媒介走向海外的第一步,同时在国内也引起了民众的广泛关注,人们希望对中共和延安有更加深入、具体的了解,于是延安方面将当时延安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情况及时真实地介绍给外界成为其对外宣传工作的主要内容。
对延安的宣传工作,主要通过延安方面的党政机关、新闻传播媒介、文艺工作团体以及个人因素等几个主体来进行的。首先是延安方面的党政机关,1938年9月召开六届六中全会,会议重新确定了中央组织机构,其中的中央宣传部就是宣传延安方面的决策机构,其主要职能就是“从宏观上指导精神产品的生产,负责规划、部署布局性思想政治工作任务,指导宣传文化系统制定政策、法规”等。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在中宣部的领导下,具体指导边区及各根据地文化人士和文化团体的工作。军队方面,先有红军总政治部,后有八路军总政治部,在驻军延安时不仅负责部队的思想政治和文化宣传工作,也担任着宣传延安的工作。中共陕甘宁边区党委设有宣传部,负责指导边区各基层宣传机构的政治和思想文化宣传工作。此外边区交际处也“实事求是地宣传我们党的政策”“宣传我党、我军、抗日根据地人民战斗胜利的成绩”等。党政机关对延安宣传工作的指导和实践,是延安得以树立圣地形象的重要保证。
其次,在新闻传媒方面,延安的传媒媒介主要有报刊、通讯社和广播电台三类。在延安的报刊主要有《新中华报》《解放日报》《八路军军政杂志》《中国青年》《共产党人》《中国工人》《中国文化》《边区群众报》等,从上层到基层宣传延安。为扩大宣传教育工作,中国共产党还支持创办地方报刊,使延安中央的政策精神及时传输到全国各地,如广东东江革命根据地创办了《东江民报》。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的报刊主要是《新华日报》,以宣传持久抗战、统一战线以及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和陕甘宁边区的建设成就为主。共产党还在国外创办了报刊《救国报》来宣传中共的抗战政策和主张。报刊对中共中央及延安进行的大量宣传,是延安革命圣地形象的塑造和传播过程中最普及最重要的宣传形式。
延安时期的通讯社主要是新华通讯社。全面抗战爆发后,新华社开始向各根据地播发中共中央的宣言、声明及评论,并从1941年开始将各地的地方通讯社统一改名为新华社某地分社。此后,“全国、全党、全军性的新闻电讯,统一由新华社对外发布,新华社成了传达中共中央声音的重要喉舌。”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也担任着传播延安革命圣地这一形象的重要使命。1940年中共中央建立广播电台,播送中共中央重要政策、国内外新闻、《新中华报》社论及演讲、文艺等内容。1946年后成为新华社总社的一个部门,其工作细节主要有:“宣传党的政策和主张,报道国内外时局的动向,有计划与有系统地宣扬我党我军与解放区的事业和功绩,揭发国民党的腐败黑暗统治,并宣传与鼓励其统治区广大人民的民主运动。”
再次,文艺团体及文艺工作者方面,有中国文艺协会、陕甘宁边区文化界救亡协会、陕甘宁边区音乐界救亡协会、陕甘宁边区美术工作者协会、鲁艺文艺工作团、人民抗日剧社、中央剧团、延安青年大合唱团、鲁艺木刻工作团、八路军总政治部电影团等,通过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和体裁将全面反映和展现延安及边区人民的政治经济活动、文化以及社会生活各方面,宣扬了延安革命精神,塑造了延安在群众心里特有的圣地形象。
此外,中共领袖形象的光辉是延安革命圣地形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共领袖光辉形象的塑造和传播的过程,也是对延安革命圣地形象塑造的过程。自从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进驻延安后,延安一词便与毛泽东三个字紧密联系在一起,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带领中国人民走向革命胜利。当许多青年朋友被问起为什么会去延安的时候,他们会满怀期待地回答说其愿望之一就是见见延安时期的毛主席。杨闻宇说:“延安之成为革命圣地,与共产党人的领袖毛泽东的名字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确实通过对历史史实的学习以及当时的文学作品的研读,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伟大、神圣的毛泽东形象,我们可以看出,在延安革命年代,毛泽东被群众荣称为革命领袖、太阳和救星一点都不为过。从当时报刊上刊载的歌颂毛泽东的文章以及传唱至今的颂扬毛泽东救星形象的歌曲、诗歌等文艺作品中,处处都在展现着一位“人民革命领袖”的光辉形象,同时也体现着延安革命圣地的形象。
不可忽视的是,从埃德加·斯诺访问陕北开始,许多外国记者和国际友人如美国医生马海德、美国作家艾格尼丝·史沫特莱、加拿大医生诺尔曼·白求恩、德国医学博士米勒、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及美军观察组成员、中外记者西北观察团等先后来到延安。他们将自己在延安经历过的看到的一切包括延安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介绍给全世界,这样,延安的光辉形象就通过这些国际友人的报道而走向世界。通过国内和国际两方面对延安和中共中央的大量宣传,不仅是完成党中央对延安方面的宣传任务,同时也成功地塑造并传播了延安的革命圣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