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气候
勉县属亚热带北部,位于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北部秦岭,南部大巴山,对气流的运行有抬升阻滞作用,寒潮暑气不易侵入,对气候因素影响较为强烈,使勉县气候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点,四季分明,春秋略短而冬夏较长。每年10月至次年4月,干寒的冬季风从西北吹向东南,造成寒冷而干燥;春末至9月,从太平洋上向大陆吹来的暖湿气流,使气候高温而多雨。雨热同季,为动植物提供了优越的滋育条件,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孕育和发展。
勉县气候温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稻麦两熟,自古即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勉县2004~2007年气象情况统计表
第一节 气温
勉县四季分明,各季时间长短不一。冬春升温早,波动大,稳定迟;秋季降温快,低温到来早。平川区四季划分大致为冬季最长,夏季次之,秋季最短。春季3月16日~5月31日,77天;夏季6月1日~8月31日,92天;秋季9月1日~11月10日,71天;冬季11月11日~翌年3月15日,125天。平川区霜冻,每年约始于10月中、下旬,终于翌年3月中、下旬,偶尔延迟至4月上旬。无霜期237天。
据观测,春季稳定通过10℃界温,最早年在3月7日,最迟年在4月15日,变辐39天。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一般趋势是海拔公里以下,每升高100米递减0.6℃;海拔公里以上,每升高100米递减0.5℃。由于西北冷空气在春季的多次侵入,春季温度多数年份为波动形回升,每升高1℃约需7.9天。秋季因受连阴雨影响降低很快,平均每降低1℃需5.7天,有“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得穿棉”或“一雨成冬”的民谚。
每年1月份气温最低,月平均3~4℃;7月份气温最高,月平均24~26℃。极端最低气温-10.2℃(1991年1月),极端最高气温38℃(1995年7月)。
勉县1988~2007年平均气温和极端气温统计表
勉县1996~2003年月平均气温统计表
第二节 日照
勉县日照属全国低值区之一,夏多冬少,春秋差异大;日照不均,平川、山地、阳坡、阴坡差别则更大。据1996~2007年观测,年平均日照数1506.4小时。春季日照时数427.9小时,夏季574.1小时,秋季327.1小时,冬季318小时。一年中,由于伏期雨量相对减少,且多阵性降雨,故8月日照总时数最多;2月,干旱多风,大气透明度减少,加之太阳位置偏南,故日照总时数为全年低值的转折月。
勉县1988~2007年日照时数统计表
第三节 地温 降水
据测定,勉县平川地面多年平均温度16.5℃,最高出现在7月,月平均值29.2℃;最低出现在1月,月平均值3.0℃。地面极端最高温度68.1℃,最低温度为-14.5℃。一般把地下5厘米的地温作为农作物播种的适宜温度。地下5厘米深处,3月份平均地温为10.6℃,4月份平均地温为16.3℃。冬季冷冻不大,冻土一般夜冻昼消。
勉县雨量充沛,时空分布不均,虽处丰水地区,却时有冬、春、初夏干旱与伏旱发生。平川区多年降水量598.6~1522.7毫米,年度异系数0.24。一年中降水的时段分布趋势是冬、春少雨,盛夏多阵雨,秋季多连阴雨,有“十秋九霖”的规律。
勉县1988~2007年降水量统计表
第四节 气压 风向 风速
勉县处于东亚季风环流控制内,复杂的地形、地势导致多样化的小气候类型,尤其是县境北部秦岭对气候影响很大。
冬季,北方冷空气在秦岭受阻,移速变缓,被小气候肢解,在梁峁谷盆中迂回,风向零乱,山谷风效应突出,风速大小悬殊。若遇风口地带,则山高风急。寒流漫过秦岭,受南北大地形夹持,构成短时的偏北或偏西风。
春季,北方冷空气逐渐减弱,如遇西伯利亚寒流侵入,就会出现乍暖乍寒天气,风力比其他时节略强,伴随强风,卷起地面尘沙,称之为“下黄沙”。
夏季,大陆高压不断向极地收缩,海洋温热气流易沿汉江谷地由两翼纵深向西北推进,盛行偏东风和山谷风。遇有北方冷空气楔入时,偶有局部狂风与雷阵雨,有时在局地高温诱导下,狂风、暴雨、冰雹天气常酿成局部灾害。
秋季,大陆高压逐渐加强,海洋气团被迫南退,气候锋相对稳定在华西地区,盛行偏东风,导致秋雨连绵。若冷高压迅速南下,则出现秋高气爽天气,多静风。
风力总体较小,年平均风速1.3米/秒。每年春夏,均有几次七八级的大风出现。10级以上狂风,虽曾有之,但概率极小,瞬间最大风速26米/秒,如遇此狂风则损失惨重。
第五节 节气与物候
按照农历和民间习惯,勉县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之始。境内动植物及农事物候明显。
勉县四季物候情况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