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榆林市中小学后勤管理服务中心
榆林市中小学后勤管理服务中心,位于榆林市东山翠华路3号。是榆林市教育局直属正科级事业单位,单位现有干部职工26人,党员7人。
1983年榆林地区教育局决定成立榆林地区教育局勤工俭学办公室,指导榆林地区的学校勤工俭学工作。主要职能是:(1)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的有关政策,制定全区中小学勤工俭学和校办产业发展的政策、规章和实施细则,并组织实施。(2)制订和实施中小学勤工俭学和校办产业发展的长远规划,组织、指导学校勤工俭学工作,充分发挥规划、协调、指导、服务和监督的职能作用,引导中小学校开展各种勤工俭学活动。(3)负责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对实践基地设施、活动项目、活动教材、师资等建设进行引导、协调和评价。(4)负责指导、协调勤工俭学的日常工作,加强勤工俭学的理论研究和宣传,不断探索勤工俭学发展的方式方法。
1983年全区61%的中小学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总收入28.85万元,生均0.84元,居陕西省第10位。1988年95.5%的中小学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总收入211.2万元,生均5. 72元,居陕西省第5位。同年,榆林市牛家梁中学、横山县朱家沟中学、府谷县职业中学和清涧县的李宗义出席了全国勤工俭学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会议。1989年10月,陕西省教育厅在绥德县召开了全省勤工俭学陕北片现场会。至1990年,全区共有农林渔基地32311亩,校办工厂37个,第三产业79个。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蛋奶工程”、“两免一补”、“营养改善计划”相继实施,2009年全市启动实施“蛋奶工程”;2012年在绥德、清涧、子洲、米脂、吴堡、佳县、横山7县启动了“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计划在2013年实现全市“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2011年,榆林市教育局决定将榆林市教育局勤工俭学办公室更名为榆林市中小学后勤管理服务中心,通过资源整合拓展了原来勤工俭学办公室的职能,增加了“蛋奶工程”和“营养改善计划”的监督管理、学校食堂建设的指导与管理、学校劳动实践基地建设、标准化公寓建设管理等职能。并成立榆林市学生资助中心,负责全市各县区中小学家庭经生资助、生源地助学贷款、中职学生资助。2012年3月在陕西省丹凤县召开的全省中小学后勤管理工作现场会上,榆林市府谷县、靖边县做了交流发言。2012年,有府谷县武家庄学区劳动实践基地、大岔九年制学校劳动实践基地,横山县雷龙湾中心小学劳动实践基地,神木耳林兔初级中学劳动实践基地。
中学劳动实践基地被陕西省教育厅命名为“陕西省农村中小学劳动实践示范基地”。
2012年5月,经省级专家组评估验收,定边县、府谷县、神木县、横山县、米脂县、吴堡县顺利通过县级标准化学生资助中心验收。2012年完成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1.6亿元,惠及学生2.7万名。完成全市贫困高中生资助金额5300万元,惠及学生4.7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