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源年鉴.2018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12月21日在渭源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蔺红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7年工作回顾

2017年,是全县上下在挑战中克难奋进、在困难中砥砺前行的一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县人民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抓脱贫、扩项目、稳增长、促改革、保民生、维稳定,继续保持了经济运行平稳向好,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一)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好,综合实力持续增强。着力扭转经济持续下滑的严峻形势,及时制定落实“四重”“四策”措施,定期分析、精准调度经济运行,千方百计稳投资、稳增长,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预计全县生产总值达到32.9亿元,增长4.3%;固定资产投资38.8亿元,下降4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6亿元,增长9%;大口径财政收入2.6亿元,下降15.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到23.2亿元,增长3.9%;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66亿元、贷款余额达到53亿元,分别增长8.5%、0.9%,存贷比提高到80.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1587元、6815元,分别增长7.7%、8.6%。特别是临渭高速通车运营,兰渝铁路百年圆梦,渭武、定临两条高速,国道310线等三条主干道加快建设,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动脉”和通道战略优势逐渐打通。

(二)坚持精确精微、落细落小,脱贫攻坚扎实推进。开展“绣花式”扶贫,将2016年底贫困人口基数调整为1.7万户6.6万人,预计年内实现稳定脱贫人口1.5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5.6%。体制机制更加完善。进一步夯实县乡村、行业部门、驻村帮扶工作队责任体系和干部帮扶联系责任,创新推进东西部协作扶贫、社会扶贫,整合投入财政扶贫资金达到17.2亿元。落实动态管理和精准退出正向激励机制,按户均500元标准发放稳定脱贫户奖励资金109万元。脱贫措施到户到人。紧盯“七个一批”脱贫工程,1.5万人实现有稳定增收产业,培训贫困劳动力1.1万人,投入5700万元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69个,补齐历年易地搬迁欠账。选聘上岗贫困户生态护林员1073名,实施新农合报销、医疗救助、兜底补偿40.4万人次1.1亿元,为2.8万人办理“两保一孤”保险,社会兜底保障1.3万人,预计年内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184元,增长16%。基础短板不断补齐。创新政府购买融资模式,新建聚源、正源2个融资平台,撬动融资8.7亿元。在全市率先实施村组道路、巷道硬化工程,硬化道路948公里,建成后通组道路硬化率将达到30%。投资6114万元实施村级基础设施灌溉项目和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供水保证率达到95%以上。改造提升农村电网86.5公里,供电可靠率提高到99.7%。改造完成D级危房4181户,D级危房全面消除。新建村文化活动中心106个、标准化活动场所45处、“乡村舞台”106处,实现全覆盖。4G网络覆盖率达到100%,216个村拉通有线宽带、3万户农户接入互联网。

(三)坚持争引并举、狠抓落地,项目支撑显著提升。坚持谋划、前期、争取、建设同步推进,打出一套抓项目促投资组合拳,实现投资止滑回稳。强化前期保障。实施联审联批、“一会三函”,加大稽查调度、清单管理,领导包抓破解拆迁、资金、土地等重点难点,保障重大项目顺利推进。强化集中开工。全面落实项目建设“十个一批”措施,集中开工项目5批47个,实施项目120项,总投资143.6亿元,完成投资64.5亿元。强化谋划储备。围绕南向通道经济、渭河源区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等重点投资导向,谋划储备“十三五”后三年项目456项546亿元。强化招商引资。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抓签约与抓落地相结合,签约招商项目11个,签约资金21.5亿元,到位资金4.1亿元。

(四)坚持做大总量、优化结构,县域经济突围破局。把产业作为壮大县域经济的关键支撑,做精做强优特产业和工业经济,预计三次产业比调整到35∶13.5∶51.5。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引进马铃薯种薯扩繁品种18个,实验观察品种23个,建成产业核心示范基地16个5700亩,年产种薯80万吨,全县良种化程度达到90%,田地马铃薯系列产品填补了主食化加工空白。建成中药材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体系,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25万亩,加工能力达到5万吨,被认定为“国家级出口农产品(党参、黄芪、当归)质量安全示范区”。发展规模牧草种植10.5万亩,引进试种巨菌草200亩,新建养殖场45个、家庭牧场148个,培育省级标准化畜禽示范场1个,建成养殖专业村11个,畜禽饲养量达到540万头(只)。工业经济爬坡趋进。积极推进全国中药精制饮片加工示范基地建设,新引进入园企业2家,佛慈万吨中药饮片加工、康华制药器械生产线等15个工业项目进展顺利,投资净增2.7亿元。加强与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浙江中医药大学等科研机构深度合作,建成工业集中区创业创新孵化示范基地和企业“助保贷”融资平台,创建高新技术企业2家,培育规上企业4家、GMP认证企业5家、小微企业458户,工业增加值达到2.2亿元,增长6.6%。工业集中区被评定为“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和全省九个重点建设的中医药产业园区。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投资2.3亿元,建设旅游道路、渭河源景区环线道路及景观节点配套提升工程,与公航旅集团合作启动开发建设首阳山景区。成功举办中国·国际露营大会(渭源站)、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等系列节会和推介活动,新建农家乐17家,新增床位472张,年接待游客突破100万人次,综合收入达到4.6亿元。加快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建设,建成县乡村三级电商物流公共服务体系,新建乡村电商服务站(点)81个,新发展网店23个,配备物流车辆180辆,线上销售额达到1.8亿元。建设渭源县光伏食用菌扶贫产业园和村级光伏电站60个,总装机规模达到18兆瓦,可带动3702户贫困户稳定增收。

(五)坚持扩容提质、融合一体,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坚持县城、城镇、乡村统筹兼顾、城乡同治,发展面貌持续改善。城市功能更趋完善。实施城市建设项目18个53.8亿元,火车站站前广场、清源路东段拓宽改造等工程投入使用,北环路东段道路、文化综合场馆馆前广场,以及南门西侧、北环路西段等棚改工程顺利推进,百安商厦、首阳路步行街等商贸市场投入运营。城市征地拆迁取得重大突破,扎实开展城乡违法占地违法建设综合整治行动,依法拆除违法建设1.3万平方米。特色小镇加快建设。实施会川镇污水处理厂、莲峰镇垃圾填埋场及庆坪等4个乡镇镇区主街道给排水工程重点项目13个25.8亿元,田家河乡、峡城乡便民市场投入使用,五竹镇被列为市级旅游休闲特色小镇,上湾等4乡撤乡建镇,城镇化率达到24.6%,全省特色小镇培育创建现场推进会在我县成功举办。积极推广麻家集镇郭家山社美丽乡村建设经验,新建美丽乡村示范村9个、环境整洁村20个,罗家磨和香卜路村被住建部列为“第一批全国绿色村庄”,会川镇西关村当选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完成植树造林7.6万亩,林草覆盖率达到55%。全面落实县乡村三级“河长+警长”制,持续高压整治非煤矿山、河道非法采砂,依法停产、整顿企业43家。坚决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燃煤锅炉、建筑扬尘、餐饮油烟、清洁燃煤等领域专项治理,建成县级煤供中心2个、乡镇煤供网点22个,依法整治燃煤锅炉21台,全面划定水源地、禁养区红线。扎实推进全域无垃圾城乡综合治理行动,深度清理陈年垃圾,通过政府购买城市保洁服务模式,城乡面貌大为改观。

(六)坚持共建共享、兜底保障,民生民计有效改善。始终坚持民生为先,投入扶贫民生资金17.8亿元,办成了一系列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好事、实事。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投资8041万元新建改建校舍3万平方米,建成村级幼儿园21所,创建市级标准化学校16所,县幼儿园成功创建省级示范性幼儿园,渭源一中通过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专家评估认定。引进、招考教师102名,全县发放各类教育奖补资金7304万元。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高考二本上线率分别达到92.3%、92.5%、92.9%、35.7%。卫计改革有效推进。妇幼保健站综合楼完成装修,疾控中心综合楼启动建设,新建乡镇卫生业务用房2572平方米,标准化村卫生室实现全覆盖。深化健康促进模式改革,积极推行家庭医生“4+1”联包签约服务、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整合等改革措施,群众就医报销比率提高到69.2%,被确定为“全国健康扶贫工程示范创建县”“国家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联系点”。深入实施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新改建中医馆3个,顺利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国家评估验收。文体事业蓬勃发展。县文化综合场馆即将投入使用,全民健身体育馆正在进行内外装修,维修提升乡镇文化站14个,渭源堡址及渭源水磨群被列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渭源民间彩画列入第四批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0.55亿元,增长22.9%。圆满承办全省青少年足球锦标赛、自行车锦标赛等赛事,《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密集关注报道渭源经济社会发展,秦腔历史剧《渭水医魂》作为全省唯一剧目进京会演,本土文化的美誉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保障体系逐步完善。新增城镇就业277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下降到3.7%。坚持“东西并进”,设立晋安区、新疆劳务工作站,新疆转移就业安置农户271户,年内输转劳动力7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3亿元。改造棚户区450户,租售廉租(公租)房337套。建成儿童福利院和会川老年人照料中心。全力开展“7·26”暴洪灾害应急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

(七)坚持综合施策、标本兼治,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依法行政全面加强,“平安渭源”建设扎实推进,“七五”普法规划有效实施,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28件,调处矛盾纠纷4350件,办理民生平台事项6945件。大力开展社会治安集中整治,严格落实反恐防暴维稳措施,圆满完成党的十九大期间维稳安保任务。加强禁毒工作,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依法规范信访秩序,办理群众来信来访200余件。完成县级“1+36”应急预案修订,建立县、乡、村三级信息化应急体系,开展应急演练110场次。深刻吸取“2·6”较大交通安全责任事故教训,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扎实开展交通安全、食品药品、消防安全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

(八)坚持破解难题、优化环境,执政能力全面加强。推进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各方面监督,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84件、政协委员提案60件,办结率分别达到73%、75%。推进深化改革。稳妥推进水利、供销、公证、户政、国有林场、农业水价等重点领域改革,流转土地6.3万亩,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加快推进,省级验收评定为优秀。深入推进“放管服”“营改增”和商事制度改革,政务服务实现“网上行权”,增设项目并联审批服务窗口,清理收费项目18项,最大限度利企便民。推进科学决策。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全面推行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制度,修订完善县政府工作规则,实行周安排月计划季部署、督查督办问题线索向纪检监察机关移送等机制,政府落实力不断提升。推进廉洁从政。积极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讲看齐、见行动。坚持秉公用权和廉洁用权,强化审计监督和监察问责,工作效能不断提升。

同时,统计、机关事务、档案、双拥、人防、气象、通信、残疾人、老年人、妇女儿童以及国防动员、机构编制、民族宗教、防震减灾、粮食安全等其他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发展和进步。

各位代表!2017年,我县发展遇到的困难远比年初预想的多。面对困难,我们坚持推动脱贫攻坚不懈怠、加快发展不动摇、应对挑战不退缩、狠抓落实不松手,经济社会发展既有量的扩大,又有质的提升,总体呈现基础不断夯实、结构持续优化、发展加快升级的良好态势,实属不易。这是县委正确决策、坚强领导,县人大、县政协主动监督、倾力支持,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驻渭单位和公安民警、武警官兵以及所有关心、支持渭源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在回顾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全县应对经济下行的措施不够有力,部分经济指标、建设项目和重点工作没有实现预期目标,特别是受国家“营改增”税制改革、重大项目建设相继完工和财源培育不足等因素影响,财税收入降幅较大。当前,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正经历着改革转型的阵痛和稳定发展的挑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经济建设方面,县域经济总量小、发展不平衡,主导产业结构不优,基础设施欠账大,收支矛盾非常突出,特别是支撑性、带动性强的好项目大项目不多,民间投资乏力,经济增长内在动力不强。社会建设方面,深度贫困人口多,脱贫成本高、难度大,特别是村组道路硬化、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入住等欠账较大,补齐公共短板和促进稳定增收任务艰巨。教育、就业、卫生等领域的突出问题尚未有效解决,维稳、信访、安全等方面不稳定因素增多。文化建设方面,文化、旅游、健康、体育产业融合发展不充分,仍处于起步阶段,提高增速、加快发展、做大总量需长期推进,特别是旅游产业仍处于政府推动层面,“小、散、弱”的局面尚未改善,综合效益不高,带动能力不强。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保护压力增大,特别是耕地、环保、生态红线约束趋紧,保护和发展矛盾突出。政治建设方面,扶贫领域腐败现象、作风不实问题依然存在,承接消化落实“放管服”能力和水平不高,特别是少数干部责任意识、担当意识不强,抓落实的力度不大,“为了不出事、宁可不干事”,懒政、怠政、不作为的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对于这些困难问题,需要我们保持定力、顶住压力、清除阻力,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8年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党的十九大,为中国的发展勾勒了广阔蓝图,构筑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国稳步迈向了全面发展、全面进步、全面收获的新时代。我县也必将迎来新一轮跨越发展的黄金期,党的十九大顶层设计和政策红利叠加释放,潜力非常巨大,前景十分美好。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国家高度重视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的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兰渝铁路、临渭高速、渭武高速的相继建设通车和南向通道经济的不断融入融合,加之全县上下想干事、会干事、敢干事和干成事的环境更加优化,为渭源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我县多年来积蓄的发展势能正在不断释放,我们有条件、有底气、有决心、有能力发展得更好更快。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6%,达到34.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达到42.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达到8.2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达到1.4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7%、10.5%,分别达到23249元、7531元。重点在六个方面“狠下功夫”:

(一)狠下功夫脱真贫、真脱贫,重点攻克深度贫困。不畏艰辛、不避矛盾,聚焦深度贫困乡镇村,瞄准特殊困难群体,扭住重点难点问题,下足“绣花”功夫,落实脱贫攻坚“十大行动”,力争2万左右贫困人口稳定脱贫,50个左右的村达到脱贫退出条件,贫困发生率下降到9%以下。

加快深度贫困集中攻坚。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最大限度争取全省农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贷款支持,力争贷款资金达到10亿元以上。实施贫困村整体提升行动,加快对自然村及主巷道硬化,深入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和农网供电质量保障工程,建设村组道路1553公里,通组道路硬化率达到70%,供水保证率稳定在95%以上,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5万亩,改造提升农村电网75.3公里。实施安居扶贫行动,完成C级危房改造4011户,2019年基本完成C级危房改造任务。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行动,通过集中安置、插花安置、进城安置、赴疆安置等方式,完成搬迁1614户。

加快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创新“七个一批”措施落实,因村制宜、因户施策、因人而异,用好用活全省特色产业发展工程贷款,最大努力争取全省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实施产业扶贫行动,大力推进“四跟进”产业扶贫模式,创新电商扶贫、旅游扶贫、光伏扶贫、资产收益扶贫等多种途径,确保有发展致富能力的贫困人口有稳定增收产业。实施技能提升培训行动,积极开发保洁、绿化、护林等公益性岗位,通过实施“一业一训、一技一训”订单式培训、“带薪培训+实训”等,培训贫困家庭劳动力1.4万人次,使每户贫困户有一人稳岗增收。实施教育扶贫行动,全面落实奖学助学优先政策,实现有意愿的贫困家庭子女全部接受中职免费教育。实施健康扶贫行动,对所有贫困人口按30元标准代缴个人参合费,全面推行贫困人口大病保险、高额费用再报销等举措,创新建立新农合、大病救助两个“兜底基金”,彻底解决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实施生态扶贫行动,将生态护林员管护范围扩大到国有林场,通过建立扶贫造林合作社,吸纳参与造林等模式,增加贫困户劳务收入。实施兜底保障行动,全面落实各项政策兜底措施,加快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对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等特殊群体实施特殊救助,实现政策性兜底脱贫。

加快重点难点问题解决。实施内源扶贫行动,探索建立到户项目、资金、收益与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公益就业等相挂钩的正向激励机制,激发贫困户内在活力,教育引导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从根本上实现脱贫致富。坚持产业扶贫联通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探索光伏带动分红、可用财力分成、盘活资产分利、特色产业带动等有效的发展路径,实施28个村村级集体经济试点项目,新建村级光伏电站49个,全面消除“空壳村”。加大资金支持、项目倾斜力度,优先保障贫困人口直接收益产业发展需求。扶持壮大融资平台资本金2.5亿元以上,设立政府引导基金,撬动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20亿元以上。全面加快“厕所革命”,探索建立有效的城乡卫生厕所建设机制,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短板。

加快提高脱贫质量效益。落实扶贫攻坚责任制,把最强的帮扶力量、最有实力的帮扶单位、最优的帮扶资源集中到最贫困的乡、村、户,建立县级领导前线指挥、蹲村联系、现场包抓机制,确保各级干部用心用情用力抓好脱贫攻坚。全面落实与福州市晋安区东西部协作框架协议,引导更多民营企业开展“万企帮万村”行动,用好用活中国社会扶贫网帮扶平台,形成合力攻坚局面。科学合理制订贫困村贫困人口减贫规划和退出时序计划,加强贫困人口动态管理,严格贫困退出验收程序,确保做到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二)狠下功夫抓落地、扩投资,强势推进项目攻坚。将项目建设作为加快稳定脱贫和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保持抓项目促投资的劲头不减,千方百计加快项目建设。

着力谋划南向通道经济项目。按照“123”思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组建专门班子等方式,在提升传统产业发展的基础上,重点围绕光电材料、装备制造、能源环保、生态健康、绿色经济、金融保险、信息网络、种子种业、特色产业、科技商贸等十个方面,谋划既有助于当前止滑稳增,又有利于长远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论证完善“十三五”后三年项目库,力争尽快进入实施阶段。

着力开展项目大攻坚。全面落实领导包抓、“六张清单”、“八项制度”等项目推进工作机制,实施总投资117亿元的重点项目113项,完成投资52亿元。严格落实项目12月底前完成审批、3月底前完成前期并开工、6月底前全部开工“三个强制性节点”,狠抓土地、规划、环保、融资“四个关键性环节”,继续推行集中开工、集中调度、反向问责措施,确保项目建设一环一环环环相扣、一茬一茬压茬推进。

着力开展招商引智年活动。完善产业招商政策,瞄准福州晋安区、兰洽会、500强企业等重点区域、重要节会、领军企业,探索企业改造、社会参股、代理招商等招商新模式,实施更加主动、精准的招商战略,力争落地项目20项以上,到位资金20亿元以上。积极引进资产管理公司、专业保险公司和战略投资者,鼓励渭源籍企业家返乡创业,培养企业家,培育工匠精神,解决产业行业企业发展技术、资金、管理、人才、产品等问题。继续加大引进教育、卫生等领域紧缺人才,实施中药产业、中医事业等人才培养三年行动计划,争取引进人才30人以上、培养培训1700人。

(三)狠下功夫育产业、促升级,做大做强县域经济。积极构建“南薯北药、薯药强县、旅游富民”布局,扭住全产业转型、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三个关键,加快构建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做精特色产业。中医药产业要推进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先行先试工作,积极落实主要中药材“5G”标准体系,加快发展种子育苗产业,产值达到13.9亿元,“渭源白条党参”成功申报中国驰名商标。马铃薯种薯产业要抓好主食化战略先行试验示范区建设,支持鲜种化、主食化、工业化发展,引进试验种植新品种10个以上。年产脱毒原原种5亿粒以上,总产值达到1.4亿元,力争创建马铃薯种薯知名品牌示范区。草牧业要以畜禽品种改良、加工交易为重点,畜禽饲养量稳定在550万头(只),着力破解交易市场、屠宰冷冻等供应链瓶颈,总产值达到17亿元。统筹推进电商物流、新能源、蔬菜等多元化产业,完成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项目并规范运行,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4.8兆瓦,建设食用菌大棚170座,蔬菜种植面积达到6.5万亩。

做强工业经济。抓好平台建设,完善工业集中区排污、供热、节能改造等基础保障,加快佛慈、田地、渭河春等入园项目建设进度,布局建设创业示范基地、企业孵化平台和重点产业集群服务平台,引导产业向工业集中区聚集,新引进入园企业5家以上,企业融资18亿元以上。加快企业转型升级,落实“一企一策”措施,通过优化环境、股权转让、“借船出海”、合作重组等方式,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引导帮助企业达产达标常态化,力争培育规上企业3家、小微企业50家,工业增加值达到2.3亿元。强化创新驱动,规划建设全县统一的研发机构和专业检测机构,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和自主创新扶持政策,加强企业技术改造,新建GMP生产线5条,力争建成省市技术研发中心6个以上,培育甘肃省名牌产品2个以上。

做大旅游产业。精心打造核心景区,高起点谋划并启动太白山、秀峰山景区开发建设,完善渭河源景区基础设施,建成县城至渭河源旅游道路,加快首阳山国家AAAA级景区创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大景区管理体制改革。精心打造峡城秋池湾、上湾侯家寺等一批区域化旅游景点。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重点抓好渭河文化休闲小镇、峡口民俗度假村等招商项目的对接落地,加快提升旅游服务能力,全县涉旅接待床位达到4000张,新建农家乐20家。发展“候鸟式”康养旅游、体验旅游、休闲旅游、生态旅游,促进旅游与文化创意、民俗、健康、养老等产业要素深度融合,综合收入达到5.2亿元。

(四)狠下功夫重建设、严管理,协调推进城乡一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构建县城、小城镇、美丽乡村三位一体的城乡体系。

突出规划引领。坚持“多规合一”理念,积极探索“以河为魂、完善规划,提升功能、南游北居、闭环发展,会清一体、主动融入南向通道经济”的城市发展布局,完成县城、乡村、城市停车场等规划,启动北寨镇控规、路园镇总规修编工作,加强规划引领,强化蓝图落实。

完善基础设施。实施城乡基础设施项目23项,完成投资17.4亿元。完善交通路网,争取开工建设定渭高速、渭河大道,建设北环路东段、关中路、君山路地下通道、沈峡路等城乡干道和渭源汽车北站、火车站商贸综合体,争取启动建设国道310城区过境段、田麻路、朱韩路,逐渐形成闭环发展的交通网络体系。加快推进一中东侧、北环路东段、县城南门西侧等6个棚户区改造工程,实施棚户区改造2222户。启动建设城区供水工程,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麻家集、莲峰等4个镇区街道给排水改造,北寨、秦祁2个便民市场和会川、上湾2个仓储物流园建设项目,切实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打造特色小镇。按照特而优、特而强的思路,加快五竹旅游休闲小镇建设,因地制宜打造上湾、麻家集、莲峰、会川等一批以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特色产业为支撑的特色小镇。按照“崇尚自然、依山就势、就地取材、保持风貌”的思路,加大对传统村落的挖掘保护,新建美丽乡村4个,努力在各乡镇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

严抓城乡管理。完成城市执法体制改革,理顺城市管理机制。按照“杜绝增量、减少存量”目标,持续深化城乡违法占地违法建设综合整治行动,抓早、抓小、抓苗头,做到“露头就打”。制订出台《渭源县供热管理办法》,加强市政设施维护和物业管理,持续整顿马路市场,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全力推进全域无垃圾综合治理行动,下决心新建一批垃圾处理设施,建立完善“2334”全域无垃圾长效机制和“全域一张网”管理清单,加快推动“视线所及无垃圾”目标实现。

(五)狠下功夫保绿色、守底线,全面建设生态渭源。渭源的生态在全市乃至全省都是值得自豪的发展资本,绿水青山就是我们最大的家底、最亮的名片、最好的生产要素,我们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努力把渭源这片灵山秀水建设成为人人共享、代代受益、用之不尽的“绿色银行”。

坚持不懈加强生态建设。完善并落实生态造林十年规划,加快推进渭河源区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实施,高标准建设牧儿山万亩水资源涵养林,完成植树造林7.6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0.2个百分点,新建高标准农田1万亩,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55%。引导扶持发展沙棘、核桃、油用牡丹等经济林,探索“林药菌禽蜂”一体循环发展模式,发展大果沙棘等经济林5000亩,实现生态林、经济林、观赏林互为补充、良性发展格局。

落实最严格监管体制。深刻吸取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问题教训,全面推行“3+”环境监管模式、“1+4”环境监管责任体系,构建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严守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三大红线,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线、城镇开发边界线三条控制线,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和水资源保护制度,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面落实燃煤锅炉、扬尘、餐饮油烟、秸秆垃圾焚烧等大气污染治理措施,严格执行水源地保护、畜禽禁养区政策,推动“河长+警长”制常态化落实,持续加大非法采砂采石整治,实施渭河流域综合治理、畜禽养殖污染物治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项目,让渭源的天更蓝、水更净、地更绿。

(六)狠下功夫惠民生、增福祉,持续创造美好生活。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使全县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完善公共服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启动建设县城第三幼儿园,改造校舍2.2万平方米,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改造101所,高考二本上线率提高2个百分点,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加快健康渭源建设,深化健康促进模式改革,建成疾控中心综合楼,新建县医院妇儿科综合楼。文化综合场馆、全民健身体育馆开放使用。加快建设体育公园和山地自行车赛道,承办一批具有我县特色的品牌赛事。

保障基本生活。鼓励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增城镇就业2950人。突出晋渭劳务输转和新疆转移就业安置,实现输转劳动力7万人次以上。全面落实好城乡养老、医疗保险、城乡低保、特困人员社会救助等政策,高度重视特困人员、残疾人、留守妇儿等特殊群体帮扶救助。继续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足额兑现各项奖励优惠政策。

创新社会治理。建设诚信渭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和教育引领群众结合起来,加快构建社会诚信体系和个人诚信体系,形成“干部带头、群众跟随”的工作格局。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责任制,强化道路交通安全为主的隐患治理,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改进信访接访,实行诉访分离,切实加强群众反映突出问题的专办整治,加大信访积案化解力度。建设和谐渭源,扎实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惩治违法犯罪活动,重拳打击闹访滋事、恶意欠薪、恶意讨薪、要挟煽动等非法行为,切实加大禁种铲毒和毒品犯罪打击力度,不断加强网络虚拟社会管理防控,保障社会和谐稳定。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为政之要,贵在担当,重在落实。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雷厉风行、久久为功,以钉钉子精神全力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实现。

(一)旗帜鲜明讲政治。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自觉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市县党代会精神,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切实增强理论学习、政治领导、改革创新、科学发展、依法行政、群众工作、狠抓落实、驾驭风险的执政本领。强化政策研究和调研谋划,全面加强县政府及政府组成部门党的建设,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各项决策部署。

(二)运转高效重法治。把干部依法行政和素质提升作为政府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大规模开展政府系统干部知识提升“冬训”活动,提高干部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以及适应新时代、把握新时代、引领新时代的能力。加快依法治县和法治渭源建设,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和社会各界的舆论监督。充分发扬民主,严格遵守议事规则,做到依法决策、民主决策、阳光决策。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落实公职律师、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制度,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三)蹄疾步稳促改革。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抓好“三去一降一补”工作,重点抓好房地产去库存、政府性债务预算管理等工作。大力培育市场主体,落实非公经济发展和“双创”政策措施,深化“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等商事制度改革,鼓励更多的自然人、社会资源成为创业资本,逐步营造崇尚创业、敢创敢试、自强不息的创业环境。持续优化发展环境,深化财税体制、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放管服”及配套改革,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落实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办法,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全力推进“三变”改革。

(四)马上就办抓落实。坚持立说立行、攻坚克难、一线落实,营造“说了就算、定了就干、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良好政风。始终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实行“周安排月计划季部署”制度和重点工作项目化管理、重要工作限时办结,提高行政效能。严格落实“五步三法”督查办法和重点工作问责管理办法,紧盯不落实的事、曝光不落实的单位、问责不落实的人,坚决整治不干事、不作为、不担当、不积极等问题,倒逼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五)风清气正守廉洁。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相关规定,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内化为政府系统每一名党员干部自觉行动和行为习惯。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落实“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做到常态化监管、随时性提醒、及时性规范,尤其要扎实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对敢于向群众“养命钱”打主意、向扶贫资金财物“动奶酪”的人和事严惩不贷。加强对各项政策措施落实的跟踪审计、整改落实、行政问责,驰而不息纠正“四风”,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和各类违纪违法案件。

各位代表,美好的蓝图、伟大的征程,需要我们凝心而谋、聚力而为。让我们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饱满的激情、更加坚定的毅力、更加务实的作风,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渭源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