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榆林历史(第二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节 城市接管

一、解放初期榆林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榆林位于陕西省最北部,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也是一片蕴含着红色基因的神奇热土。现辖定边、靖边、府谷、绥德、米脂、清涧、吴堡、佳县、子洲9县,榆阳、横山2区和神木1市,总人口370多万,总土地面积43578平方公里。新中国成立前,榆林曾分属榆林、绥德、三边3个分区。

1949年6月1日,榆林城和平解放,人民解放军进驻榆林城。8月初,人民解放军连续攻克安边、定边、盐池3座县城,马鸿逵、张廷芝部向西逃窜,三边光复1949年9月三边分区撤销,所辖靖边、定边2县划归榆林分区。,榆林全境解放,饱经战火摧残的榆林人民迎来了当家做主、建设家园的新时代。

榆林解放之初,大西北尚未全部解放,周边地区仍有大量国民党军队存在,时刻威胁着榆林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和黄土高原的榆林、绥德两分区,农业生产的条件恶劣,水、旱、虫、雹、病等自然灾害频发,加之各类反动势力破坏和多年战争创伤,两分区均面临着诸多困难。但总体而言,绥德分区的情况要好于榆林分区。

榆林分区是一个新老结合的解放区,各级党、政组织不够健全,敌特、地富分子、一贯道等反动势力活动猖獗。榆林分区北部地区土改尚未完成,且有大量土匪武装存在,社会混乱、经济凋敝、人民生活困苦。因此,解放初,榆林分区首先面临的任务是要接管和改造国民党各类机构和军队,彻底摧毁国民党各级残留政权、组织,建立健全中共各级党政组织机构。同时着重开展清匪反霸、打击一贯道等反动势力斗争,迅速稳定社会秩序,完成土地改革,巩固新生政权。在此基础上,开展生产救灾,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工农业经济发展。

绥德分区在新中国成立前已是老解放区,组织机构健全、社会秩序相对稳定,各项事业已经获得一定程度恢复发展。在解放榆林、三边及大西北过程中,大批干部岗位变动或外调支援新解放区,而新提拔和补充的干部因业务生疏,对具体情况不甚了解,短期内给分区各项工作的开展带来一些困难。加上榆林分区、三边分区等周边地区相继解放,返乡人员增多,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因此,在新中国成立初时,绥德分区的各项工作是在储备、健全缺职干部过程中进行,以生产救灾、建设经济为重点任务。积极开展清查外回返乡人员,清除一贯道等反动组织,打击破坏金融秩序行为。在稳定社会经济秩序的同时,结合整党有步骤地推进土地登记评产、生产救灾、军工属和伤残军人优待、抚恤及动员支前等各项工作。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陕甘宁边区各区、市、县人民纷纷举行欢庆活动,并向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发出贺电。10月26日,毛泽东给延安和陕甘宁边区发来复电:“延安的同志和陕甘宁边区的同胞们:接到你们的贺函,使我十分愉快和感激。延安和陕甘宁边区,从1936年到1948年曾经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曾经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人民对于全国人民是有伟大贡献的。我庆祝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人民继续团结一致,迅速恢复战争的创伤,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我并且希望全国一切革命工作人员永远保持过去十年间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工作人员中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的作风。”《毛泽东文集》第六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17页。

在毛泽东复电精神的鼓舞下,榆林、绥德两分区各级党组织带领人民,以饱满的热情攻坚克难,迅速稳定社会秩序,积极医治战争创伤,克服灾荒困难,全面推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恢复和发展。榆林分区顺利接管了新解放区的国民党各级机关,和平改编了国民党驻榆二十二军,基本稳定商业市场,渡过灾荒。1950年7月榆北土匪基本肃清,土改工作稳步推进。1949年底,绥德分区的农业生产不仅克服了灾荒,而且获得一定程度恢复发展,商业经济获得新生,工业基本恢复到战前水平。到1950年,绥德地委明确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的口号,开始大力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二、接管榆林城市

榆林市自古就是长城沿线的军事重镇,也是榆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49年6月榆林和平解放之初,潜藏的反动势力制造谣言,暗中破坏,导致人心浮动,社会不稳。如何顺利、稳妥地接管榆林城,关系着古城榆林数万百姓切实利益,更是考验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试金石。

1949年6月2日,人民解放军入城的第二天,奉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电令,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榆林军事管制委员会(以下称军管会)。曹力如、吴岱峰、朱侠夫、张博学、罗明、刘兰亭、武文斌、黄镇威、白伟章、李志洁、马济堂等11人为军管会委员,曹力如为主任,吴岱峰、朱侠夫、张博学为副主任。军管会下设军事、政务、文教、金融贸易、工交企业等部门,具体组织接管事项。姬伯勋、霍仲年、马师冉、魏正延、贺治华、冯继胜、刘威珠、杨笃谦、赵达孝等人,负责各部门组织接管工作。军管会为榆林军事管制时期的最高权力机关,统一管理榆林的军事、政治、经济等各项工作。遵照中国共产党各项城市接管政策及人民解放军约法八章,与同日成立的中共榆林市委、榆林市人民政府相配合,开始城市接管工作。

3日,军管会分派军事代表赴国民党各机关接管。具体步骤和方法是:先由军事代表召集原机关、单位全体人员宣读接管命令,进行集体训示,然后再进行个别谈话,阐明共产党对原国民党军政机关、单位人员约法八章的政策,指出其应交代事项和交代中的奖惩条例,随后转入具体的交接清点工作。根据各单位不同情况,按照接受范围与性质,命令其将武器、弹药、通信器材、电台、电话及公文卷宗、档案、文件等造册清点,按指定时间逐一交清。

首先对原国民党陕北日报社、地方卫生院、榆林军火库、修械所、中国农民银行榆林办事处、榆林邮政局、榆林电信局、榆林中学等企事业文教单位进行接管。4日,市长罗明奉军管会命令,接收了原国民党榆林县政府,并阐释了对旧公务人员的政策:愿参加工作者,经军管会临时敌伪人员审查委员会审查,量才录用;愿改造学习者,介绍学习;愿回家者发给路费。5日,《榆林报》创刊。同日,军管会发布第二号布告和第一号命令,布告宣布终止使用国民党政府发行的货币金圆券,公私交易、纳税记账等以人民币为本位票币。命令对各机关、部队入城后纪律,商业金融政策等做出明确规范。人民解放军、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以自己实际行动,揭破敌特散布的各类虚假谣言,迅速稳定人心,为后续的接管改造顺利进行奠定了结实基础。6月18日,榆林各界庆祝榆林解放大会在城北大仙楼操场举行,工人、农民、学生、妇女、市民及各级机关、部队共2万余人参加。古城榆林呈现出一派喜庆祥和的气氛。6月27日,军管会发布第三号布告,宣布解散国民党陕西高等法院第二分院、榆林地方法院,废除国民党政府全部法律,成立榆林分区高等分庭及榆林市人民法院。7月5日,榆林军管会下令逮捕了抗拒接管、隐藏武器的原国民党榆林地方法院院长孙士英。7月中旬,各机关部分公务人员在榆林职业中学梅花楼开始集中学习,改造思想。经过军事代表、接管干部的努力,加上群众及部分旧公职人员的协助,8月上旬,各类机构先后接管完毕。共计接收国民党军事、地方军政等6个系统、大小50多个单位。

被接收的单位中有国民党旧职人员600多人,这些人员经过自己交待和根据其有无罪恶行为、有无立功表现、有无技术特长和不良嗜好等,经军管会组织临时国民党人员审查委员会逐一审查后,录用128人,遣散回家143人,送分区学校培训改造后分配人员90人,送整编委员会19人,经训练后管制11人。

经过榆林市委、市政府、军管会近一年紧张有序的工作,榆林城区政治经济形势趋于稳定,军管会完满完成历史使命。于1950年4月,奉西北军政委员会命令,榆林军事管制委员会撤销。

三、和平改编驻榆林国民党第二十二军

榆林和平解放后,在接管古城的同时,对驻榆国民党二十二军的整编工作也着手进行。

1949年6月4日,根据之前双方达成的《榆林局部和谈协议》,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整编二十二军委员会(以下简称整编委员会)正式成立,启动了对国民党二十二军的整训改编工作。整编委员会中西北军区张达志任主任,委员黄罗斌、朱侠夫,二十二军高凌云任副主任、委员鱼渤然。后随着人员的调整,先后担任整编委员会主任的有吴岱峰、朱侠夫,委员有郭恕斋(二十二军代表)、王心瑀(西北军区代表)。整编工作分为造册、点验、编制、整训四个步骤,决定先整编师级单位,后整编军直单位。

6月5日,开始造册。8日,造册完毕。9日至11日,整编委员会派出四个大组去各单位对人员、马匹、械弹、仓库、被服进行点验。13日,开始编制工作,整编委员会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编制方案,进行了人事配备。6月14日,二十二军军长左协中,军参谋长张之因等共同署名,致电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表示坚决接受中共中央及人民解放军的领导,待命参加解放西北的伟大战争。27日,整编委员会宣布编制及人事配备。原二十二军八十六师辖二五六、二五七、二五八等3个团,原有人数4695名,其中军直1313人,师直和3个团3382人。整编后,退役官兵328人,送军分区教导队学习67人。对于年龄过大、健康不佳、有不良嗜好、不能胜任工作、思想不易改造及要求改业者,大部分由本人自动提出申请,经审查同意后予以遣散。共遣散干部208人、士兵484人、家属150人。遣散时发给路费、遣散证并介绍回原籍安置。个别有困难者、有家眷者酌情用牲口转送。但在整编过程中,因部分官兵心存疑虑,加之榆林城四个城门城防移交工作不及时,导致出现三三两两、甚至整班整排携械出走现象。截至整编结束,被整编部队人员逃亡官佐153人、士兵610人。7月6日,整编基本完毕,依据民主原则,二十二军八十六师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独立第二师,高凌云任师长。黄罗斌任政治委员,李新国任参谋长。独二师下辖四、五、六3个团,基本上由原任团长担任,全师政工干部均有西北军区调派。除军直781名外,原八十六师2818名人员全部编入独二师,其中共产党派干部62名。

整编后,独二师开始整训和学习。7月10日,毛泽东、朱德就左协中等复电慰勉:“望努力团结部队,加强整训,改善官兵、军民关系,为参加西北解放斗争的伟大任务而奋斗。”《榆林党史资料通讯》,1989年6月1日第二期,第16页。毛泽东、朱德的复电慰勉,使左协中等将领及二十二军全体官兵备受鼓舞。7月12日,独一师(7月1日由警二旅改编)在榆林中学大操场隆重召开庆功大会,特邀请独二师全体官兵参加,以此影响和教育该部队,收到良好效果。7月14日,独二师接西北军区出征命令后,在干部士兵中进行了政治动员,17日出发,开赴三边参加解放大西北的战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

在独二师整编及出征后,二十二军军直干部认为“共产党只要八十六师不要军部”,产生恐慌心理。针对这种情况,8月,整编委员会组织军直及独二师留榆干部进行了政治学习,成立学习委员会,主要学习了《论人民民主专政》《新民主主义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著作以及人民军队的建军思想、解放军各种制度及取缔“一贯道”的相关政策。经过两个月的学习,干部们了解了共产党的政策及中国革命的基本理论,解除了思想上的顾虑和隔阂,政治觉悟有了显著提高,纷纷戒除旧的恶习和不良嗜好,积极要求进步,部队面貌焕然一新。尤其是两周的反“一贯道”学习,对二十二军官兵中浓厚的封建迷信思想进行了彻底斗争,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一贯道”的反动性和欺骗性。曾参加“一贯道”的118名干部,均坦白悔过,主动退出封建迷信组织,并深入群众开展反“一贯道”的宣传,推动了榆林市各界群众反对“一贯道”运动的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