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现代化强国建设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时代要求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目的。”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16页。这要求我们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1.深刻把握我国社会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

中国共产党的认识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坚持从实际出发,一要坚持客观真实性,二要坚持事物的全面性,三要坚持发展变化性。这就要求我们看到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认识和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必须认清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反复强调:全党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他还指出,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等方面综合考虑,只有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结论。正是在这种系统性思维的指导下,才得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并没有改变我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判断。在认识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这一判断时必须把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问题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没有变的问题统一起来看待,把“变”和“不变”这两个论断统一起来把握,才能认清我国社会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

马克思主义认为,“唯物史观是以一定历史时期的物质经济生活条件来说明一切历史事件和观念,一切政治、哲学和宗教的。”《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20页。所谓“变”,反映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不断变化的特点。特别是当前,“中国经济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和不少困难,如产能过剩和需求结构升级矛盾突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金融风险有所积聚,部分地区困难增多。我们认为,这些都是前进中必然出现的阶段性现象,对这些问题和矛盾,我们正在着力加以解决,并不断取得积极成效。”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15页。随着我国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日益明显,党的十九大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矛盾的重要论断,准确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所谓“不变”,就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初的“一穷二白”,到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到解决温饱问题后“奔小康”,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没有改变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全球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美国的七分之一,排在世界八十位左右。”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8页。这是因为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任务还远远没有完成。只要这个任务没有完成,我国就会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就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改革开放40年,我国之所以能够创造“中国奇迹”,就在于准确抓住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抓住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2.党和国家出台改革举措要更加精准有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从 ‘物质文化需要’到 ‘美好生活需要’,从解决 ‘落后的社会生产’问题到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适应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要求,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战略重点的变化。”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年版,第70页。这一变化要求党和国家要针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新理念、新政策、新举措,下大力气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而展开。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为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带来重要机遇。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根本上要大力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以为人民谋幸福为立足点。正因为如此,习近平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要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6页。我们要以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以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为出发点,以改善人民生活的社会环境为出发点,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好条件为出发点谋篇布局。当前,“要继续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统筹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住房、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等各方面,切实做好改善民生各项工作。”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6页。这就要求全党全国要紧密结合党的十九大作出的战略安排,保持各项政策、方针、措施的连续性和前瞻性,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推进和落实各项改革任务,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目标。具体来说,要通过创新发展理念引领中国经济增长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后发优势走向先发优势;通过协调发展理念引领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解决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发展的不平衡问题;通过绿色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通过开放发展理念推动形成互利共赢的全面开放新格局;通过共享发展理念引领发展成果分享机制的转型,实现从少数人独享转向绝大多数人共享,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沈伯平:《准确把握新时代的“变”与“不变”》,《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8年第13期。

3.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

“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原。”回顾历史,我们党正是通过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揭示社会主要矛盾,进而分析和把握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推进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要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就必须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4页。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进一步讲,我们党只有针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进一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力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才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不断增强。对此,习近平强调,“我们要紧紧依靠人民,充分发挥人民依靠人民干事创业。我们要坚持 ‘以百姓心为心’,倾听人民心声,汲取人民智慧,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81页。解决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和最大实际,坚决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领导和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综上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和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的伟大事件,而且对世界历史的进程将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正如英国学者马丁·雅克所说,西方存在一种势力强大的臆断,认为中国应当跟西方一样;但中国从来都与西方不一样,以后也永远不会跟西方一样。西方必须学会接受这一点,设法按照中国自己的主张而非我们的主张去理解中国。因为21世纪西方将不再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和平崛起必将彻底改变世界经济格局。准确判断和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是我们党和国家制定正确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是化解矛盾、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力解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存在的社会主要矛盾,以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