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用数字看打江山的子长人
子长,革命烈士鲜血染红的地方,这里不仅是民族英雄谢子长的故乡,也是谢子长、刘志丹最早创建的陕北红色政权所在地,是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的落脚点和红军抗日的出发点,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了著名的瓦窑堡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关头和中国革命转折时期召开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会议所制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政策和军事战略,向全党全军规定了明确的战略任务,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转战陕北期间,毛主席在这里的任家山指挥了青化砭战役,部署了羊马河战役,给胡宗南部队以沉重的打击。子长县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毛主席、党中央与人民群众水乳交融、患难与共、用“蘑菇”战术歼灭敌人的深深印记。
子长县有句民谣:“哪怕人头挂高杆,也要闹共产。”从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时期,子长县就有7064人参加了红军、八路军和解放军,其中2000多名烈士为国捐躯,也涌现出阎红彦、贺晋年等十位共和国将军,因而子长又有“将军县”之誉。
1947年3月12日,先期离开延安的朱德、刘少奇路过子长县城时,刘少奇边走边用手指着瓦窑堡城说:“党中央到瓦窑堡,我就在那里住了70余天,亲眼目睹了瓦窑堡人民欢迎党中央进驻的热烈而盛大的场面,以及群众为我们缝衣服、送粮食、积极参军支前的动人故事。”朱德说:“是啊,我们不应该忘记陕北人民做出的巨大贡献。”
有一篇题为《用数字看打江山的子长人》的文章,用大量的数字,铁的事实,全方位、多角度、生动翔实地反映出子长人民在毛主席率中央机关转战陕北期间,以及在各个历史时期对中国革命的无私奉献和巨大牺牲,读来非常感人。
数字一:党中央在瓦窑堡时期,据1936年《红色中华报》报道,1月至7月,子长全县动员,共参加红军3434人,平均每两户1人。向中央红军和苏维埃政府缴纳公购粮6500石,人均1.5斗,为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初到陕北落脚的红军营造了比较安定的环境,使革命走出低谷,走向胜利。
数字二:1937年,子长县响应党中央领导下的西北青年救国会与妇女各界救国联合会关于慰问八路军的号召,全县动员捐献牲口100头,征集毛袜1700双,支援前线。
1938年8月1日,子长县委、县政府在瓦窑堡召开抗日募捐现金大会,机关干部、学校师生捐献现金300余元。红军抗日军政大学政委胡耀邦登台演讲,决定抗大师生节食一日,献金100元。县委书记高腾霞讲话,决定党政机关工作人员节食一日,献金420元。同年,抽调300人参加修建飞机场,捐献牲口100头,做毛袜800双、布鞋120双,支援前线。
1939年,全县扩红200人,征集马料1400石、马草7万多公斤、牲畜3400头、草鞋950双,支援前线。
1941年,全县动员人力43759人次,征集牲畜30143头次、火硝781公斤、马草27.5万公斤、军鞋15.0202万双、鞋底1700双,缝制衬衣1200件,献椽700根、高粱秆500捆,慰劳军队蔬菜13.787万公斤,为特务营腾并窑洞480孔,提供席子500张、锅60口,调剂耕作条件较好的川地1300亩。
1945年,修机场、转运军粮、护送过往军队总共动员人力19077人次,做军鞋315双,慰问部队猪肉1000余公斤。
数字三:据陕甘宁边区政府民政厅统计,在三年解放战争中,子长县共动员4180人参军,占全县总劳力1.1万人的38%,其中五分之一在战场上立功受奖,牺牲210人,致残90多人。
1948年9月20日,子长县政府《战勤兵源调查》载,1947年至1948年,全县共动员战勤民工164284名、驴工120552名。在战勤民工中,有直接随军从事担架的3380人、780副担架,参加延安抗击战和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沙家店、瓦子街等20多个重要战役的战勤服务,总服勤20多万人。其中,延安抗击战出动担架300副1900人,服勤半个月;青化砭战役出动担架25副125人,服勤7天;羊马河战役出动担架85副420人,服勤5天;蟠龙战役出动担架90副450人,服勤8天;二次解放榆林出动担架80副400人,服勤一个月。新寨河战斗,出动担架120副600人,服勤4天,解放兰州、青海,全县组织常备担架80副479人,随军服勤一年。
1946年至1948年,全县共缴送军公粮19600余石、马草122553公斤(折合小米1400石),负担代耕粮9960石,人均负担0.5石。
1949年1月,全县动员担架24副142人,捐献牲畜6头,开赴洛川、澄城、泾阳一带,随军服务半年;动员担架60副300人,先赴宝鸡,后至兰州、青海一带,服勤三个月。
数字四: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子长县先后有2000余人为革命壮烈牺牲,其中碑刻英烈1200多名,也有不少是爷孙、父子、父女、兄弟、夫妻英烈。谢子长一家就有九名烈士。烈士中省军级、师长、团长、营长、连长、游击队长、县委书记、工会主席、农会主席等占了三分之一以上,约有500人。烈士们的英雄事迹撼天地、泣鬼神,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
数字五:全县在战争年代涌现出党代表16人。陕北特委是中共在陕北地区的最高权力机关。1928年4月,中共陕北第一次代表大会在绥德苗家坪召开,会议选举成立了中共陕北特委,参加会议的7个人中,就有3个是子长人。中共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盛大、最圆满的一次代表大会,它为党领导全国人民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思想、组织基础,子长县有13人出席了这次代表大会,他们是阎红彦、贺晋年、李赤然、强晓初、李景膺、李子厚、吴岱峰、惠枫林、杨和亭、高维嵩、魏怀礼、史秀芸、董学源。在一次全国党代会上,一个县有这么多人出席实属罕见。
数字六: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子长人民为革命事业冲锋陷阵、流血牺牲,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指挥将领,其中有10位将军。阎红彦、贺晋年、贺吉祥、李赤然、高维嵩、吴习智、陈克功、贺毅、姜聚华是新中国成立后授予的军衔,谢子长因伤于1935年2月逝世,他是其他9位将军的领路人,应该是当之无愧的将军。因而,可以说子长是全国少有的将军县。
数字七:据统计,子长县有伤残军人和老红军500多人,有离休干部近500人,有省军级领导100多人。他们在各个历史时期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个数字在其他县也是少有的。
数字八:子长县既有历史文明遗址,又有红色文明遗址。境内钟山石窟精美绝伦栩栩如生的石刻造像,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革命战争年代留下的红色革命遗址多达100多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国家把子长县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基地。每日来子长参观的人络绎不绝,不少游客感动地说,不看不知道,一看心惊肉跳。子长县真正是全国名副其实的好汉县、英雄县、将军县,是陕北最早的红色革命根据地,是老区中的老区,是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的落脚点,是红军抗日的出发点,是革命的红都。
呵!子长,英雄用赤诚造就了革命老区,烈士的鲜血染红了秀美山川,领袖的足迹谱写出历史神奇!
呵!子长,抗日统一战线和抗大的诞生地,毛主席率中央机关转战陕北多次居住过的地方,在这块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英雄传奇和壮丽史诗,在中国革命史上闪烁着最为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