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的逻辑:如何持续做正确的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穷人思维vs富人思维

有一句话特别火,叫作“寒门再难出贵子”。结合一系列时事,这碗毒鸡汤扎扎实实地喂进了广大普通家境的年轻人口中,浇灌着愈发普遍的“人之命天注定”的佛系人生观。

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从穷到富的跨越,社会阶层的流动,变得越来越难了吗?自身努力带来的价值,意义在慢慢消减吗?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除去财富量级上的差异,穷人与富人的差别究竟在哪里。

资源

年少时期,穷孩子为凑足学费风雨兼程,富孩子却在贵族学府接受着高等教育。

毕业之后,穷学生苦于纠结继续深造还是赚钱养家,富孩子却能够随心所欲地选择方向。

人到中年,穷人还在为本月的信用卡账单发愁时,富人正在查看自己投资组合的收益额。

更残酷的还在后面。表象上,好像只要穷人有钱了就可以扭转命运;但事实上,穷与富的差距并不只是金钱,更是人力和物力资源。浮现在海面上的不过是冰山一角,真正量级庞大的,是海面下支撑起财富的人脉网络,信息渠道,以及商业视角。毕竟,富人的财富也并非一夜之间出现在账户上,而是通过积累各类资源慢慢建立起来的。而一旦拥有了这些资源,也意味着即使失去了金钱的加持,他们也有能力东山再起。

环境

如果把一个人的身份比作与生俱来的基因,那么他所成长的环境,就是影响着基因选择性表达的培养皿。一个人从小到大接受的家庭教育,身处的文化环境,服从的社会制度,都对他的人格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十年前一篇叫作《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的文章,令人唏嘘。大山里走出来的农家学子第一次踏入城市高校,瞬时感到无所适从。不要说人人都会的乐器、同学们口中的港台明星、课上讲的商学概念,就连超市、机房、咖啡厅这些遍布全球的设施,他都是闻所未闻。尽管羡慕大城市的同学多才多艺、知识面广,他同时也深知,只有闷头死读书,一切都服从于升学考试的目标,他才有机会与他们比肩,坐在同一间教室学习。

而且,贫寒家境给人本身带来的负面影响,远不止自卑情绪。家里收不到新闻台、电脑碰都没碰过的大学生,如何具有国际化视野和互联网思维?仍在温饱线上挣扎的家庭,如何给孩子的教育投入大笔资金,为儿女提供最好的学习条件?一分一角攒出学费的农家孩子,如何让他放开那改变命运的唯一契机,去培养什么闲情逸致?普通家庭出身的年轻人,怎么可能无视风险,放下顾虑大胆创业?

现实的阻力,往往限制了贫寒学子思维和行动上的自由。社会向来不公,它发生在我们看得到的地方,也发生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

思维

资源和环境很大程度上影响思维。而思维,正是这场风起云涌的社会游戏中划分等级的决定性因素。

在这里,我将引用三个概念,浅谈富人思维和穷人思维的差别。

第一个概念:风险承受力。

对普通人来说,万一创业失败,不仅本金付诸东流,还要背负更大的经济压力、承担更重的家庭责任,怎敢轻易做出尝试?行动之前,必定要百般衡量风险,倘若潜在损失超过了自身承受力,那便只能放弃。即使真的付诸行动,也容易被金钱封锁住目光,瞻前顾后,患得患失。这也是为什么,有想法的人很多,敢尝试的人很少。

王健林说:“我允许思聪失败两次。”但是普通人呢?恐怕一点小小的闪失就会造成对自己而言巨大的金钱流失,失之毫厘,往往意味着一败涂地。

试错成本的高低,造就了风险承受力的差异。而一个人对待风险的态度,则决定了他能否跳出自己的层级,实现高一量级的财富积累。

第二个概念:我称之为“生产者思维”。

同样是排队买奶茶,一类人埋怨队伍排得太久浪费时间,另一类人思考生意火爆背后的商业秘密。双十一淘宝店庆,一类人争抢各类优惠券,另一类人分析价格歧视在中国市场的强大效应。咪蒙火了,一类人哀叹这个社会变得庸俗不堪,一类人参考借鉴咪蒙公司的营销策略和管理制度。

这两类不同思维角度的人群,往往就对应着穷人和富人。相比于穷人,富人更能轻易接触到企业内部管理结构,所以习惯从管理者的角度观察产业本质。相反,大部分穷人只习惯于从使用者的视角看待产品,用自身体验感性地衡量一个产品或一项服务的价值。

思维站在消费方还是生产方,注定了你是普通消费者还是商业决策者。前者看到表象,后者分析成因。前者被动支配,后者主动管理。而哪一种更有利于财富的积累?答案不言自明。

第三个概念:对待金钱的思维差异。

穷人为了省打车钱,可以花半小时走路上班。但这半小时的时间,明明可以花在更值得的地方,说不定还能用来缩小贫富差距。

穷人因为在菜市场成功砍价五块钱而沾沾自喜,却没意识到浪费这一小时带来的损失,远远超过了五块钱本身的价值:他们经常过分低估自己的时间成本,或者根本没有这个意识。

穷人吃得了暂时降低生活质量的苦,却吃不得埋头学习但看不到出路的苦:他们更关注当下账户能多出来几个子儿,却不能接受可以带来远期收益的自我投资造成的资金缺口……

而消费观的差异,源于对金钱本质不同的认知——穷人擅长攒钱,把节衣缩食当美德;富人擅长用钱,明白金钱的核心在于交易和流动。

而从穷到富的难点和关键点正在于此。尝试把目光放长远,懂得自我投资,理性看待金钱,善于管理金钱,才能吸引资源翻升资本,获得更多财富。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想,原来穷人和富人差距那么大,反正也比不过人家,读书还有什么用。

但是,富人群体本来就是人群中的少数,构成社会的主体还是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况且,资源和环境虽是命中注定,思维却可以在学习和实践中逐步培养。主动调整思考事物的角度,利用网络多多汲取知识扩大视野,敢于突破囹圄做出尝试。而读书,便是其中风险最小而收益最大的自我投资方式。

更何况,没有谁生来只手遮天,资源也可以主动去挖掘和争取。“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善用杠杆思维,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假借他人的力量,增强自己有限的能力,在这个信息高速流动的时代并非难事。

寒门真的再难出贵子吗?希望你能用事实否定这个问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