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力量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有德者居之——政治中的道德感召力

1948年东渡黄河后,毛泽东乘吉普车由城南庄去西柏坡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吉普车翻山越岭,在山路上艰难爬行。经过一道两面峭壁的大山沟时,看见一个八九岁的女孩子躺在路边茅草上,身边坐了一个三十多岁的农村妇女。女孩子双眼紧闭,脸色蜡黄,坐她身边的女人正在流泪。

毛泽东身体一震,叫道:“停车!”

司机把车煞住,毛泽东第一个跳下车,大步走到那女人和孩子身边,摸摸孩子的手和额部,动情地问:“孩子怎么了?”

“病啦!”女人泪流满面地回答。

“什么病?”

“请一个先生看过,说是伤风着凉,气火上升。可吃了药不管事儿,烧得说胡话,这会儿只剩一口气了……”女人呜呜地哭出声。

毛泽东眼圈泛红,猛地扭回头,招呼自己的保健医生朱医生过去。

“快给这孩子看病。”毛泽东急切地说。

朱医生连忙用听诊器听,又量体温,然后问那妇女孩子发病的过程。

“有救吗?”毛泽东声音略显颤抖。

“有救。”

“好,一定要把她救活!”毛泽东放开声音说,表情轻松了许多。

“可这药……”

“没药了?”毛泽东神色又紧张起来。

“有是有……只剩一支了。”

“什么药?”

“盘尼西林。”

“那就快用。”

“这是进口药,买不到,你病的时候我都没舍得用,不到万不得已……”

“现在已经到了万不得已,请你马上给孩子注射!”毛泽东以不容置疑的口吻命令。

朱医生只好将那支珍藏很久没舍得用的盘尼西林注射进孩子体内。那时,抗生素不像现在这么泛滥,所以效果显著。朱医生打过针,用水壶喂那孩子水。工夫不大,孩子睁开眼睛,轻悠悠叫了一声:“娘……”

那妇女呆呆地睁着大眼,泪水哗哗往下流。扑通一声跪倒,哭叫着:“菩萨啊,救命的菩萨啊!”

毛泽东转身吩咐朱医生:“你用后面那辆车送她们回家吧。再观察一下,孩子没事了你再回来。”

后来,每当谈到那个孩子和流泪的母亲,毛泽东眼圈总要泛红:“也不知那孩子现在怎么样了?把她带来治疗一段就好了……”他多次感慨:“农民缺医少药,闹个病跑几十里看不上医生,要想个法子让医生到农村去。吃了农民种的粮就该为农民治病嘛!”

这则真实的故事告诉世人,一个真正的政治家,不乏指点江山的雄才大略,更有悲天悯人的朴素情怀,心中始终装着劳苦大众,懂得尊重人、真诚维护人、倾心服务人。正是因为老一辈革命家的这种政治品格,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华民族从嘉兴南湖一艘小船起航,一路劈波斩浪,开创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纪元。

【品味经典】

1.为人民服务——毛泽东在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的会上的讲演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还要和全国大多数人民走这一条路。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德惟善政,政在养民。

——《尚书·虞书·大禹谟第三》

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这要成为一个制度。这个方法也要介绍到老百姓那里去。村上的人死了,开个追悼会。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选自《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

2.治国当先修身——《大学》中的先贤格言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格,在于使人弃旧向新,在于使人的道德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沉静,沉静才能够心神安定,心神安定才能够思虑详审,思虑详审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知道了本末始终的程序,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想要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想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想要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想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的道理。

指责人民有眼无珠的往往就是那些蒙住人民眼睛的人。

——(英国)弥尔顿

通过对万事万物道理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一国君主,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如果不分先后、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将应该重视的事情忽略了,应忽略的事情却重视起来,想要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也是从来没有的事。

——选自《大学·中庸》,王国轩译著,中华书局,2009年9月版

3.从他人学习美德——古罗马的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的沉思

从我的祖父维勒斯,我学习到弘德和制怒。

从我父亲的名声及对他的追忆,我懂得了谦虚和果敢。

从我的母亲,我濡染了虔诚、仁爱和不仅戒除恶行,甚而戒除恶念的品质,以及远离奢侈的简朴生活方式。

从我的老师那里,我明白了不要介入马戏中的任何一派,也不要陷入角斗戏中的党争;我从他那也学会了忍受劳作、清心寡欲、事必躬亲,不干涉他人事务和不轻信流言诽谤。

从戴奥吉纳图斯,我学会了不使自己碌碌于琐事,不相信术士巫师之言,驱除鬼怪精灵和类似的东西;学会了不畏惧也不热衷于战斗;学会了让人说话;学会了亲近哲学。

从拉斯蒂克斯,我领悟到我的品格需要改进和训练,知道不迷误于诡辩的竞赛,不写作投机的东西,不进行繁琐的劝诫,不显示自己训练有素,或者做仁慈的行为以图炫耀;学会了避免辞藻华丽、构思精巧的写作;不穿着出门用的衣服在室内行走及别的类似事件;学会了以朴素的风格写信,就像拉斯蒂克斯从锡纽埃瑟给我的母亲写的信一样;对于那些以言词冒犯我,或者对我做了错事的人,一旦他们表现出和解的意愿,就乐意地与他们和解;从他,我也学会了仔细地阅读,不满足于表面的理解,不轻率地同意那些夸夸其谈的人。

从阿波洛尼厄斯,我懂得了意志的自由,和目标的坚定不移;懂得了在任何时候都要依赖理性,而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懂得了在失子和久病的剧烈痛苦中镇定如常;从他,我也清楚地看到了一个既坚定又灵活,在教导人时毫不暴躁的活的榜样;看到了一个清醒地不以他解释各种哲学原则时的经验和艺术自傲的人;从他,我也学会了如何从值得尊敬的朋友那里得到好感而又丝毫不显得卑微,或者对他们置若罔闻。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从塞克斯都,我看到了一种仁爱的气质,一个以慈爱方式管理家庭的榜样和合乎自然地生活的观念,看到了毫无矫饰的庄严,为朋友谋利的细心,对无知者和那些不假思索发表意见的人的容忍:他有一种能使自己和所有人欣然相处的能力,以致和他交往的愉快胜过任何奉承,同时,他又受到那些与其交往者的高度尊敬。他具有一种以明智和系统的方式发现和整理必要的生活原则的能力,他从不表现任何愤怒或别的激情,完全避免了激情而同时又温柔宽厚,他能够表示嘉许而毫不啰嗦,拥有渊博知识而毫不矜夸。

从弗朗特,我学会了观察仅仅在一个暴君那里存在的嫉妒、伪善和口是心非,知道我们中间那些被称为上流人的一般是相当缺乏仁慈之情的。

从柏拉图派学者亚历山大,我懂得了不必经常但也不是无需对人说话或写信,懂得了我没有闲暇;懂得了我们并不是总能以紧迫事务的借口来推卸对与自己一起生活的那些人的义务。

从克特勒斯,我懂得了当一个朋友抱怨,即使是无理地抱怨时也不能漠然置之,而是要试图使他恢复冷静;懂得了要随时准备以好言相劝,正像人们所说的多米蒂厄斯和雅特洛多图斯一样。从他,我也懂得了真诚地爱我的孩子。

从我的兄弟西维勒斯,我懂得了爱我的亲人,爱真理,爱正义;从他,我知道了思雷西亚、黑尔维蒂厄斯、加图、戴昂、布鲁特斯;从他,我接受了一种以同样的法对待所有人、实施权利平等和言论自由平等的政体的思想,和一种最大范围地尊重被治者的所有自由的王者之治的观念;我也从他那里获得一种对于哲学的始终一贯和坚定不移地尊重,一种行善的品质,为人随和,抱以善望,相信自己为朋友所爱;我也看到他从不隐瞒他对他所谴责的那些人的意见,他的朋友无需猜测他的意愿;这些意愿是相当透明的。

……

——摘自马可·奥勒留《沉思录》,何怀宏译,2003年版

【故事里的事】

1.闻“骂”则喜的毛泽东

1941年,陕甘宁边区天气大旱庄稼歉收。一个叫伍兰花的妇女,丈夫去世,她一个人养活三个孩子,还要照顾多病的婆婆,日子很苦。偏偏这时候村干部又上门催收公粮,而且态度又不好,双方发生抢夺粮食的争执。伍兰花当即和村干部又哭又闹。情急之中,伍兰花脱口叫骂:“你们拿走我的救命粮,我一家人怎么活啊!世道不好,共产党黑暗,晌午打雷,咋不叫这雷劈死毛泽东呢!”听到她竟敢如此咒骂共产党和毛泽东!村干部和几个民兵立刻把伍兰花抓起来,并绑赴延安审判,初审判处枪毙。

毛泽东从警卫员口里知道这件事情后,立即批评和阻止了中央社会调查部的抓人的行为,说你们这样不是和国民党一个样吗?他叫人把伍兰花带到他的窑洞里。毛泽东拿过一张木椅,让伍兰花坐下,半开玩笑半认真地问她:“你这个婆娘好厉害呀!你为什么要让天雷劈死我?”伍兰花坐在木椅上,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把自己的困苦和村干部强行征收公粮的事情经过哭诉一遍。

毛泽东听完心情非常沉重,她安慰了伍兰花一番,亲自下令放人,并派人把伍兰花送回家,还让通讯员把自己的口粮和自养的一头奶羊送给了这位农妇,以解养家糊口的燃眉之急。之后又派人带上公文,向当地政府当面讲清楚,她没有什么罪过,是个敢讲真话的好人。她家困难多,当地政府要特别照顾。并转告当地干部说:“我们决不能搞国民党反动派那一套,不管老百姓的死活!”

人民的安全乃是最高的法律。

——(古希腊)西塞罗

通过这两个事情,毛泽东开始深深的思考,他派人深入到农民中调查,农民为什么对共产党不满意?调查的结果是:边区政府对农民征粮过多,农民负担太重,导致农民的不满和埋怨。当时,共产党控制的陕北解放区只有150万人口,但是在陕北的中央机关各级干部和部队超过10万人,这10万人都要老百姓养活,由于当时的劳动生产率很低,恰好又遇到了连续三年大旱,便产生了共产党与老百姓争粮的问题。

问题的症结找到了,怎么样解决?毛泽东和党中央决定,采纳党外人士李鼎丞精兵简政的建议,并减征公粮,开展大生产运动。毛泽东号召要“自力更生,丰衣足食。”这就是大生产运动的由来。此后几年,毛泽东一直念念不忘此事,并在四次会议上检讨了这个问题,用以教育全党干部。

而那位农村妇女伍兰花经过此事,以后逢人就讲:“古人讲,宰相肚里撑大船,将军头上跑快马。毛泽东太了不起啦,真是个不怕雷打、不怕鬼吓的大人物!”她并且成了村里大生产运动的带头人,她带领村里的妇女们,白天种地,晚上纺纱织布。1943年春节,伍兰花把自己生产的粮食送给边区政府,当年被评为陕甘宁边区一等劳动模范。毛泽东得知当初骂他的农妇当上了劳动模范,就很高兴地请伍兰花一块看春节秧歌表演。

1951年,伍兰花作为劳动模范,从陕北的小山村来到北京,参加建国两周年进京观礼。在天安门城楼上,她第三次见到毛泽东。伍兰花握着毛泽东的大手,幸福的泪花落在胸前的奖章上。

——张小星/文

2.周总理三付饭费

20世纪70年代,周总理陪同外宾到杭州访问。有天下午周总理就要离开杭州了。几天来随行人员十分辛苦,周总理就吩咐秘书说:“今天中午,我请大家到楼外楼去吃便饭。”

楼外楼菜馆的经理、厨师和服务员一听到周总理要来请客的消息,都非常兴奋。11时左右,周总理和随行人员谈笑风生地踱过西泠桥,漫步白堤,来到了楼外楼。席间,他热情地与随行人员一一碰杯,感谢他们辛苦地完成了这次接待任务,并向北京来的同志一一介绍杭州名菜:这是活杀活烧的西湖醋鱼,这是产自西湖的油爆大虾,这是叫花子鸡,都是北京人难得吃到的西湖佳肴。当周总理看到服务员端上一盘盘他最喜爱的家乡菜时,一边举筷品尝,一边又向大家介绍说:“好久没有吃到家乡菜了,大家也来尝尝,这是绍兴梅干菜蒸肉,豆芽菜,霉千张,味道不错的嘛!”吃得大家兴高采烈。

饭后,周总理叫秘书去结账。省里同志出来阻拦说:“不必总理付了,由我们地方报销吧!”周总理听了说:“今天我请大家,当然由我付钱啰!”店里经理知道周总理的脾气,若不收钱,总理会生气的,就收了10元钱。谁知周总理又不肯,当即对旁边一位姓姜的服务员说:“这许多菜10元钱怎么够呢?一定要按牌价收足。”经理和厨师商量了一下,又收了5元钱。不料,又被周总理看到,生气地说:“谁请客吃饭谁付钱。总理请客吃饭,也要和一般顾客一样付钱嘛!”楼外楼经理没办法,只好又收了5元钱。这样共收了20元钱。

哪里晓得过了1个小时后,笕桥机场给楼外楼经理打来了电话,说周总理临上飞机前留下10元钱,付中午的饭费。楼外楼经理和职工们捧着这30元钱,都深深地为总理的这种廉洁奉公精神感动得热泪盈眶。

大家商量了一下,只有按总理的吩咐去做,当即把当天午餐的饭菜,按照牌价单仔细算了一下,总共19元5角,和普通顾客一样结了账,并给周总理写了份详细报告,附上清单和多余的10元5角,寄给北京国务院周总理办公室。

——佚名/文

3.彭德怀:我们不是帝王将相

真理最伟大的朋友是时间,她的最大敌人是偏见,她永恒的伴侣是谦虚。

——(英国)戈登

彭德怀从不允许人家招待他,不买票的招待电影他不看,超过伙食标准的招待饭菜他不吃。他极端讨厌请客送礼,对那种连吃带拿的腐朽作风更是深恶痛绝。他总是当着那些爱请客的人批评说:“什么你请客?人民请客,国家请客!这种风气要不得,慷公家之慨!”(《在彭总身边》,四川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64页)1955年他在烟台视察时,对那里的招待所所长和管理人员讲:招待费“只能招待外宾。你们想一想,主人自己每天大吃大喝起来,把自己当成外人,这个家还能当好吗?不吃穷了才怪呢!尤其是首长们,本来工资就高,又白吃白喝白拿,再弄个双份。为老百姓想一想,他们该生气吧?这不像为他们当家做主的样子吧?人家不喜欢这样的当家人吧?升官发财搞特殊,这是国民党的传统,咱们共产党人,不能向他们学习。”(《彭德怀罗瑞卿体察实情敢讲真话》,第58页)为此,彭德怀每次外出视察,在离开地方上车时,他都严格检查是否多出了什么东西。一次,他发现多出了几个捆好的篓子,就问警卫员是什么,警卫员说是人家送你的水果。彭德怀马上严肃地说:“讲过多少遍了,不许任何人拿公家的东西送礼,这是什么作风?是国民党吗?快搬下去。”(同上,第268—269页)

彭德怀对己严于自律,不搞特殊,也坚持反对下级和服务部门为领导人搞特殊。在一个著名的风景区,彭德怀得知一些小洋楼是专给中央来的首长准备的,哪一级住哪一层都有规定,有的楼一年到头都空着。他难以成眠,半夜还围着那些空着的小楼转圈,并自言自语:有些人硬要把我们往贵族老爷、帝王将相的位置上推,还怕人家不知道,在这儿修了当今帝王将相的庵堂庙宇咧!离开那个风景区时,彭德怀针对这件事,跟当地的一位负责人讲:你们也许是真心实意尊重我们,但我也要真心实意告诉你们,我们不是帝王将相!你们这样搞,是在群众面前孤立我们嘛。人们看到这些长期关闭的房子,会怎么想?不骂娘,起码他会觉得我们这些人太特殊了吧?这样搞,又有什么必要?我们来了,住个普通招待所有什么不好?看看人民住的什么?我们革命,不就是为了打倒压在人民头上的贵族老爷吗?(《在彭总身边》,四川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65页)

彭德怀的一生,官不可谓不大,从军长、军团长到八路军副总司令,从野战军司令员到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从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到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因为工作所掌握的权力也不可谓不大,但他在工作和生活上公私一向极为分明,从来不为自己谋取私利,其清正廉洁的程度为一般人所想象不到。他身后一无所有,留下的是一颗不谋私利、克己奉公的丹心,一座不染一尘、极为清正廉洁的丰碑。

——摘自崔广陵《论彭德怀优秀崇高的政治思想品格》

4.草鞋将军陈赓

1933年3月,当时担任红军师长的陈赓不幸被捕。国民党捕获如此大官,如获至宝,立即向蒋介石报告。

蒋介石要人将陈赓押解来。有人为陈赓准备了纸和笔,要他面对蒋介石悔过自新。陈赓不假思索,振笔疾书,打倒蒋介石等语,顿时跃然纸上,蒋介石大失颜面,一时恼羞成怒,命令将陈赓关押起来。

几天之后,蒋介石再次将陈赓找来。这次,他极力装出恢宏的气度,和颜悦色,俨然将前几天的难堪与震怒忘得一干二净。

蒋介石亲自给陈赓上茶让座。陈赓知道其用意,直截了当对蒋介石说:“你不用演戏了,不要对我抱有任何幻想。”

敢在蒋介石面前如此不恭,换上第二人,很可能身首异处,必死无疑。可蒋介石对陈赓触犯“龙颜”的“无礼”却不生气,他旁若无人,视而不见地摆出当年黄埔军校校长的姿态,居高临下地说:

“你不要激动,不要那么激动嘛,我看你还是当年在一块共事的脾气。年轻气盛干什么?今天不谈这个,谈点儿别的,我们多年没见面了,啊……有好几年了……”

见陈赓不语,蒋介石接着说:“现在国家弄成这个样子,每天都有人流血,中国怎么总能这个样子呢?呵,是不是……”

陈赓忍不住打断他的话说:“这还用你说吗?谁造成的这个局面?中国人心里都有数,你自己心里也有数,你不抗日,还发动内战,造成中国人打中国人,屠杀中国人民,难道这些还让中国共产党人负责吗?”

陈赓的话令蒋介石气愤,也令他失望,觉得继续谈下去,不会有什么结果。于是,他站起来踱着步子,若无其事地说:“你还年轻啊,前途无量嘛,俗话说,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转眼就是百年啊,你还是想开点。”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代)于谦《石灰吟》

看到陈赓衣衫褴褛,十分破烂,蒋介石接着说:“你也是大官了,还穿着这满是虱子的衣服,有失体面,有失体面啊。”

陈赓冷笑道:“虱子天生和我陈赓有缘分,虱子是革命虫!怕你还生不得!”

这一番话气得蒋介石发抖,可他仍装出很有涵养的样子说:“那你的鞋子总该换换吧。”

“我天生就是草鞋将军!用不着换。”

蒋介石看话不投机,悻悻地说:“只要你肯过来,我马上给你个师长,就是让你当军长也是我一句话,怎么样?要不让你当特务总队长,只有你听我的,还像我们东征时那样很好地合作。一切保你满意,没有问题。”

听到这里,陈赓觉得再没有必要周旋了,大声地说:“我一进你的门就直说了,我陈赓是中国共产党党员,绝不做你的狗官!更不会像你卖国求荣,背叛革命,背叛人民,成为千秋罪人,你想让我背叛革命,是打错了算盘!死了这条心吧。”

一番话令蒋介石彻底丧失了信心,无奈,只得让人把陈赓押回了监狱。蒋介石大概永远不会理解,共产主义为何令陈赓坚定不移。

为最后争取陈赓,在国民党监狱里,他们将一美女与陈赓押在一起,使其二人日夜形影不离。国民党和蒋介石劝降陈赓,看来真是煞费苦心了。尽管如此,陈赓仍然坚贞不屈,富贵不淫。后来,在党组织和宋庆龄的营救下,陈赓终于逃离虎口。

——佚名/文

5.牛玉儒的一封家书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古而今,关于家书的故事,我们已经听了很多很多。它们中有会心的微笑,有心酸的落泪,更多的是那化不开的浓浓亲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每个人都曾在家书的方寸之间动容过……

这样的诠释,对于习惯于电话、邮件的现代人来说,似乎有些老套。也许,家书注定要成为过去时代的一种符号,但维系在亲人间的那份真情,注定也是永恒不变的。这里,我们要讲述的是,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楷模牛玉儒同志的一封家书的故事。

这是20多年前父亲写给牛玉儒的一封普通家书。遗憾的是,由于时间比较久远,又经过多次辗转,这封家书现在已经无法找到。不过,牛玉儒的妻子谢莉依然清晰地记得信中的那些话语。

“我从不担心你会犯什么错误,就担心你能不能永远地去为人民服务,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好官……”

“玉儒,你现在区里工作,咱们家的亲戚多,有这样那样的事情找你,你一定要拒绝,你不要在乎他们骂你六亲不认,骂你的声音越高,老百姓的信任越多。”

……

我们无法得知当年牛玉儒读这封信时的感受,也不知道年轻的牛玉儒在当时能不能理解父亲的一席话,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牛玉儒没有辜负父亲对他的希望,他是老百姓眼里的一个堂堂正正的好官!

当年亲手寄出这封信的二嫂,含泪向我们讲述了“摔电话”的故事。

那是发生在2002年秋天的事。当时牛玉儒的侄子从电大法律系毕业已经一年多了,但一直没能找到正式的工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的二嫂坐不住了,瞒着老父亲从通辽来到了牛玉儒的家里,希望做叔叔的能够帮一帮亲侄子的忙。

一听说是为孩子找工作的事,牛玉儒皱起了眉头,没等嫂子把话讲完就说:“二嫂,这个忙我不能帮。”听到这话,二嫂的眼泪立即掉了下来,尽管来之前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她没想到牛玉儒连通融的机会都没有给。

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意大利)但丁

又过了一段时间,孩子的工作还是没有头绪。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人事局办事的二嫂无意中听到局长说:孩子他叔当市委书记,找工作还不好办吗?不就是一句话的事。说者无意,听者却有点动心了。乘老父亲出门散步的时候,思虑再三的二嫂还是拨通了玉儒的手机。让二嫂失望至极的是,电话那端,牛玉儒答复的第一句话竟然还是“这事我帮不了”。没等牛玉儒说完,怎么也想不通的二嫂就气呼呼地摔掉了电话……

经过自己的努力,2003年孩子终于找到了自己满意的工作。尽管如此,心怀芥蒂的二嫂还是不明白:小时候,玉儒与二哥总是形影不离;长大后,两人感情也一直不错。为啥玉儒就不帮这个忙呢?

直到弥留之际,当已经说不出话的牛玉儒双手紧紧握着哥嫂的手,眼睛里噙满愧疚泪水的那一刻,二嫂明白了:这个自称是“牛家最不孝的儿子”,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不近人情……

在妻子的记忆中,牛玉儒这个平常坚强刚毅的蒙古汉子,也曾有过一次流泪的时候。

2000年春的一个傍晚,包头市土右旗一辆接送学生的中巴车突然起火,9名学生不幸遇难,多名学生受伤。当时正在接待外宾的牛玉儒听到消息后,立即赶到现场指挥抢救工作。几位重伤员被转移到包头市医院救治后,牛玉儒一直在医院守到凌晨2点多。凌晨3点半,牛玉儒回到办公室,召开市长紧急会议,连夜部署全市安全工作。会议结束后,牛玉儒又赶回医院,看望受伤的学生、慰问伤员家长。当牛玉儒从医院出来时,已经是上午9点多了。这期间,牛玉儒连口饭都没顾得上。

这天晚上,已经熬了一个通宵的牛玉儒,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妻子心疼地问他是不是不舒服,面色凝重的牛玉儒哽咽了:“我心里难受呀!这么多孩子咋一下就没了……”微弱的灯光下,两行泪水顺着牛玉儒的面颊无声地流了下来。

谁说牛玉儒是“六亲不认”的“铁石心肠”?妻子说,玉儒其实是个最重感情的人,但不管在哪里,他一直没有忘记父亲对他的嘱咐。在他的眼里,老百姓就是自己的亲人。

“平民书记老百姓的官。”这是个大实话,也是人们给牛玉儒的一个最好的评价。

——顾阳/文

6.要和普通老百姓一个待遇的好书记王伯祥

新时期县委书记的榜样王伯祥信奉一条很朴素的理论:“吃了人家的嘴短,收了人家的手软,不吃不收心里安然。头上没有小辫子,就不怕人家抓,就能理直气壮地同歪风邪气斗。心底无私天地宽,‘天地宽’才能无所畏惧!”

1987年,县百货公司经理知道王伯祥家收入不高,家里也没有件像样的家用电器,就按批发价卖给他家一台冰箱。妻子侯爱英租了一辆三轮车,把冰箱拉回了家。

王伯祥晚上一进家门,看到家里多了一件“奢侈品”,有点怀疑,就问侯爱英:“你去买的吗?你舍得这么多钱?”

侯爱英正在照顾小儿子睡觉,轻轻地说:“从百货公司批发的,享受了个批发价,少花了几百块钱。”

跑了一天已经疲惫不堪的王伯祥本来一句话都懒得说了,可侯爱英低得几乎听不清的话语却在他耳畔轰然炸响,他把侯爱英叫了出来,要问个究竟。

侯爱英只好把事情经过又说了一遍。王伯祥沉着脸说:“这事你做得不对啊。百货公司经营是必须有利润的,还要交税,你把差价‘吃’了,人家还创什么,用什么给职工发工资?”

里屋的孩子喊妈妈了,王伯祥还跟在侯爱英身后叮嘱:“以后千万想着,在这些事情上,咱们要和普通老百姓一个待遇,绝不能搞特殊。”

第二天一上班,王伯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电话让百货公司经理到他的办公室,补交了五百元的差价款。

1990年,王伯祥到省委党校进修学习了两个月,他妻子侯爱英跟车去看病,住了两晚上招待所。

过了几天,王伯祥回县里开会,问妻子:“上次看病住的房间多少钱一晚上?”

侯爱英说:“不知道,司机小林结的账。”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东汉)张衡

王伯祥叫了起来:“坏了,他肯定把你的房费一起报销了!”

第二天早晨回济南,他一上车就开始训小林:“你大姨是到济南出公差吗?为什么不让她自己掏钱结住宿费?你怎么也学会假公济私了?”

走了一路,教训了一路。小林说:“我马上找那家招待所重新开发票就是了。”

王伯祥说:“这就对了!公就是公,私就是私,咱不能损公肥私。你年轻,来日方长,什么事都可能遇上,只有站得正走得直,才能经得起风浪。”

如今一些地方的一些人,总在有意无意地炫耀权力之荣耀,由羞羞答答变得大摇大摆,甚至是无所顾忌,把“本不应当”看成“理所当然”。公车私用已经习以为常,熟视无睹。王伯祥却遵守着一个“古老”的规矩:公车只能用于工作,不能用于私事;“我”的车只能用于“我”,不能用于“我们”。所以他的车从来不允许家属亲友乱乘,连老父亲来县城看望孙子,也得自己买票,来回坐公共汽车。

一次,张桂昌听说王伯祥的父亲看完孙子要回老家,正好王伯祥下午开会不用车,就想让司机把老人送回去。

这事不知怎么让王伯祥知道了,他沉吟良久,对张桂昌说:“开完会说不定还要下去呢,还是我把老人送到车站吧!”

对王伯祥知根知底的张桂昌明白他的真实用意,却也只能由他。

王伯祥给父亲买好车票,送父亲上车,泪眼模糊地目送客车徐徐开动……

——佚名/文

7.一文钱筛掉一个人

清康熙年间,北京城延寿寺街上有一家廉记书铺,一个江南少年站在离柜台不远处看书。这时,进来一位书生购买《吕氏春秋》。书生付款时不小心将一枚铜钱掉在地上,正好滚到那少年脚边。少年惊喜地斜睨着扫视一下周围,连忙挪动右脚把铜钱踩住。当书生付款离开后,少年俯身捡起这枚铜钱,他的举动凑巧被坐在店堂里的一位长者尽收眼底。长者凑过来主动与他攀谈,得知他叫范晓杰,父亲在国子监任助教,他随父亲从江西来到京城,在国子监读书多年了。长者听罢冷冷一笑离开了。

后来,范晓杰以监生身份进入誊录馆工作,不久通过了吏部考试,被派到江苏常熟县任县尉,范晓杰兴高采烈,风尘仆仆南下赴任。到南京的次日,就去上级衙门江宁府投帖报到谒见上司。当时的江苏巡抚汤斌就在江宁府,收了范晓杰的名帖,没有接见。范晓杰只好回驿馆住下等待。第二天再去,同样没有接见,一连跑了10天也没见到。到了第11天,他耐着性子又去,衙役向他传达了巡抚大人的命令:“范晓杰不必去常熟县上任了,你已经被巡抚大人上奏弹劾,就要革职了。”范晓杰莫名其妙,迫不及待地问道:“大人为什么要弹劾我,在下犯了什么罪?”衙役答道:“贪钱。”

范晓杰非常吃惊,辩解道:“我还没有到任,怎么就有了贪赃的罪证呢?一定是巡抚大人弄错了。”他请求面向巡抚大人陈述,以澄清事实。衙役进去禀报后,不久出来大声传巡抚大人的话:“你不记得延寿寺街书铺中的事了吗?你当秀才的时候尚且贪图一文不义之财,如此毫无德行之人,侥幸当了地方官,怎么不会成为一个戴乌纱帽的强盗呢?常熟百姓有什么罪,要受你的盘剥?”

范晓杰搜索往事,方知在京城廉记书铺里遇到的老翁,就是现在的江苏巡抚汤斌。

一文钱断送了范晓杰的官运,让他还没有上任就被弹劾革职了。归根结底不是那一文钱有多厉害,而是人的品性太差,良心还没有铜钱眼大,当然掉进去出不来了。为官是一时的事,为人是一辈子的事,为人品性不行,为官亦不会有好结果的。

——摘自海若空编著《入世做事,出世做人》,成都时代出版社,2009年版

有道德始有国家,有道德始成世界。

——孙中山

8.谁比谁更富有

有位非常有名的雄辩家为了一起诉讼案件前去罗马,途经爱比克泰德住处,特意去拜访这位哲学家。

雄辩家想跟爱比克泰德学习斯多葛派的哲学,但是爱比克泰德不相信这位雄辩家的忠诚,于是非常冷淡地接待了这位来访者。“你来寒舍,只不过是想借机批判我的风格,”爱比克泰德说,“而并非真诚地想向我学习一些我所坚持的原则。”“不错!”这位雄辩家回答说,“不过,倘若我也像你一样潜心这些原则,我也会成为一个乞丐,就不会有金银餐具,不会有户从,也不会有土地。”“我不需要这样的东西,”爱比克泰德斩钉截铁地回答道,“而且,不管怎样,你比我更穷。因为有没有庇护人,对于我来说可以不在乎,而你,却要依靠他谋取你的饭碗。我能不在乎恺撒大帝怎样看待我,我也可以从不对任何人阿谀奉承,这就是我的财富,它比你的金银餐具更宝贵。相反,你所拥有的金银器皿,只不过是用贪欲制成的陶器。而我的‘金银器皿’,就在于我的心灵是一个无限广阔的王国,充满了欢乐和幸福,而不像你游手好闲,懒惰成性,还要依托庇护人来换得可怜的供你挥霍逍遥的沾满世俗的金钱。两相比较,对你来说,你的所有财富都显得那么渺小;而对我来说,我的财富是那么的弥足珍贵。你的贪欲是永无止境的,而我的欲望往往能适可而止。因此,我比你更富有,决然不像你所讽刺的那样,大言不惭地说我像一个乞丐。”

休谟曾说:“道德原则是社会的、整体的。在一定程度上,它是人类反对邪恶、反对无序、反对敌人的一个部分。”因此,生活的经验警示我们,一个人除了要诚实之外,还必须要坚守自己的原则,从而能不偏离正道,坚持不懈地追求真理、正直与忠诚。因为一个人倘若没了原则,就会像一艘在大海中失去了航向的大船,随风飘荡,径自飘零。一旦如此,他就会沦为一个目无法律、目无规则、目无秩序、目无政府的人。

——摘自塞缪尔·斯迈尔斯著《品格决定成功》,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9.不屈不挠迈向目标的林肯

1831年6月的一天,美国南方城市新奥尔良的奴隶拍卖市场上,一排排黑人奴隶戴着脚镣手铐站在那里,他们都被一根根粗壮的绳子串在一起。奴隶主们一个跟着一个走了过来。像买骡子买马一样仔细打量他们,有时还走上前摸摸他们的胳膊,拍拍他们的大腿,看他们是不是长得结实,肌肉发达,将来干活有没有力气。奴隶主们用皮鞭毒打黑奴,还用烧红的铁条烙他们。这时,几位北方来的水手走了过来,他们都被眼前的悲惨景象惊呆了,其中一个年轻人愤怒地说:“太可耻了!等一天我有了机会,一定要把这奴隶制度彻底打垮。”说话的这人就是亚伯拉罕·林肯,后来他当上了美国总统,真的实现了这个伟大的抱负。

1809年2月12日,亚伯拉罕·林肯出生在肯塔基州哈丁县一个伐木工人的家庭,长大后,林肯离开家乡独自一人外出谋生,他什么活都干,打过短工,当过水手、店员、乡村邮递员、土地测量员、还干过伐木、劈木头的大力气活。不管干什么,他都非常认真负责,诚恳待人。他当乡村店员时,有一次,一个顾客多付了几分钱,他为了退还这几分钱竟追赶十几里路。所以,他到一处,都受到周围人的喜爱。1834年,他当选为伊利诺斯州议员,才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

——李白

当时,美国奴隶制猖獗,1854年南部奴隶主竟派遣一批暴徒拥入堪萨斯州、用武力强制推行奴隶制度,引起了堪萨斯内战。这一事件激起了林肯的斗争热情,他明确地宣布了他要“为争取自由和废除奴隶制而斗争”的政治主张。1860年他当选为总统。南方奴隶主对林肯的政治主张是清楚的,他们当然不愿坐以待毙。1861年,南部7个州的代表脱离联邦,宣布独立,自组“南部联盟”,并于4月12日开始向联邦军队发起攻击,内战爆发初期,联邦军队一再失利。1862年9月22日,林肯宣布了亲自起草的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文献——《解放黑奴宣言》草案(即后来的《解放宣言》),从此战争形势才开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北部军队很快地由防御转入了进攻,1865年终于获得了彻底的胜利。此时,林肯在美国人民中的声望已愈来愈高了,1864年,林肯再度当选为总统。

但不幸的是,1865年4月14日晚上,林肯在华盛顿的福特剧院里看戏时,被南方奴隶主收买的一个暴徒刺杀。林肯的不幸逝世引起了国内外的巨大震动,美国人民深切哀悼他,有700多万人停立在道路两旁向出殡的行列致哀,有150万人瞻仰了林肯的遗容。林肯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为推动美国社会向前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受到美国人民的崇敬,在美国人的心目中,他的威望甚至超过了华盛顿。革命导师马克思高度地评价林肯说,他是一个“不会被困难所吓倒,不会为成功所迷惑的人,他不屈不挠地迈向自己的伟大目标,而从不轻举妄动,他稳步向前,而从不倒退;……总之,他是一位达到了伟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优良品质的罕有的人物”。

——佚名/文

【编者小语】

中国古代的政治格言说,天下者,惟有德者居之,又常说施政要“以德服人”,“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不讲道德的政治,是最恶劣的政治。古今中外论述政治与道德关系的经典文献数不胜数,如《大学》讲的修齐治平是中国数千年政治文明的基本理想,而毛泽东在追悼张思德会上的演讲《为人民服务》更是高度凝练地概括出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理念和政治品格。马可·奥勒留作为西方政治传统中的伟大人物,他所留下的西方政治文明中的经典名篇对我们来说,也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政治家的品德最关乎政治的优劣。政治人物应当具备的德行中,最根本的就是“以天下为公”的那份公心,为此他应当对何谓人生幸福、对世俗的享受有清醒的认识;他还应当有担当重任和坚守原则的勇气,有谦逊的胸怀,和大度的气派。否则,他踏入政治领域就是一个错误,而他握有的权力越大,对人民的伤害就愈严重。

道德能帮助人类社会升到更高的水平,使人类社会摆脱劳动剥削制。

——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