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六 云南昆明明通小学踩踏事件
一、事件概况
2014年9月25日下午,云南昆明明通小学体育教师将两块体育教学使用的海绵垫临时靠墙放置于学生午休宿舍楼一楼单元过道处。当天14时许,一、二年级午休学生起床后返回各班教室上课,学生在下楼过程中,由于靠墙的其中一块海绵垫平倒于一楼过道,造成通道不畅,先前下楼的学生在通过海绵垫时发生跌倒,后续下楼的大量学生不明情况,继续向前拥挤造成相互叠加挤压,导致学生严重伤亡。踩踏事故造成学生6人死亡、26人受伤,其中2人重伤。2014年9月27日,昆明市盘龙区政府对外通报,明通小学踩踏事件原因已初步查明,五名官员停职检查,两名官员被免职。
二、舆情传播态势及舆论关注焦点
(一)舆情传播态势
经监测,昆明明通小学踩踏事件的传播过程可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媒体关注度趋势如图1-2所示。
图1-2 昆明明通小学“9·26”踩踏事件媒体关注度走势(单位:篇)
数据来源:百度搜索
1.第一阶段:舆情发生期(2014年9月26日)
踩踏事件发生后,立即引起大量媒体关注。事件被新华网、人民网、中新网、新浪、搜狐、网易、腾讯和凤凰网等媒体报道后,被迅速传播。当天媒体报道量为810篇,报道内容重点集中于事件情况,如新华网文章《昆明市明通小学发生踩踏事故已造成6人死亡22人受伤》,有80余家媒体进行了转载;凤凰网文章《昆明小学踩踏事故致32人死亡学生受惊痛哭》,有120余家媒体进行了转载。微博方面,踩踏事件发生后,《春城晚报》《京华时报》、环球网等官方微博发布的消息,引起了微博用户对踩踏事件的关注和讨论。2014年9月26日的相关微博有8000余条,转发5000余次,评论3000余条。
2.第二阶段:舆情发酵期(2014年9月27日)
从9月27日起媒体评论开始增多,当日媒体报道量为1010篇,舆论关注聚焦到事故发生的原因及相关调查结果和处理意见,如环球网文章《昆明明通小学踩踏事故原因查明七名官员受处》,有170余家媒体转载;新华网文章《昆明小学踩踏事故原因初步查明4名受伤学生出院》,超过210家媒体转载报道;凤凰网文章《昆明小学踩踏事故7责任受处分教育局副局长被停职》,超过200家媒体转载报道等。
3.第三阶段:舆情高涨期(2014年9月28日)
9月28日,多名遇难学生家属聚集在学校门口,祭奠遇难学生。同时,对学校的午休环境提出了质疑,要求严惩责任人。一位曾姓家长称,他们看了事发时的监控后发现,事发当时并没有老师陪同学生下楼。引起相关负面舆论井喷,当日媒体报道量为1320篇,达到顶峰,舆论纷纷质疑事故发生的原因,如荆楚网文章《说棉花垫是昆明小学生踩踏事故真凶,冤吗?》;光明网文章《“校园踩踏”事故完全能够避免》;大河网文章《昆明学生踩踏,踩失了谁的责任?》等。
4.第四阶段:舆情回落期(2014年9月29日)
相关报道趋势回落,当日媒体报道量为520篇。深刻反思、吸取教训,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成为舆论主基调。如新华网文章《对昆明踩踏事故要痛彻地反思》;《湖北日报》文章《媒体评昆明学生踩踏事故:海绵垫并非罪魁祸首》;澎湃新闻网文章《寻找昆明踩踏事故6位遇难孩子的人生:隐患重重的“名校”》;商都网文章《“踩踏”出的教训:“有序”才有未来》等。
(二)媒体经典评论
1.“校园踩踏”事故完全能够避免
光明网:造成“校园踩踏”事故悲剧的根本原因是学校安全意识的淡薄和相关责任老师的疏忽或渎职。首先,由于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差,所以非常容易出现拥挤、跌倒、踩踏,因此必须要在关键的上下楼道等地安排专职老师疏导。其次,像体育用的大厚海绵垫子必须平放,而且不用时还必须要放在体育器械室内,而不能竖靠着墙壁放在走道,因为这样很容易发生倾倒,压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再者,学校要在容易发生踩踏的楼梯安装监控,而且在不上课的时候,这些监控必须要有专人盯着,一旦发生踩踏事故,紧急通知全校老师赶紧放下手头的事情,迅速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疏导和救护。如果这些工作都做到了,校园踩踏事故就能最大程度地预防住。
2.说棉花垫是昆明小学生踩踏事件真凶,冤吗?
荆楚网:就常识而言,一个省级文明示范学校,怎会把旧的棉花垫放在教学楼内,难道就没有想过会带来安全事故吗?何况,学生们击打旧棉花垫,又怎会轻易造成极度的恐慌,难道说整个学校的人都在争着去击打这个棉花垫,如果是小量的人击打棉花垫,即使倒了,也不至于造成恐慌和踩踏事故。因此,从种种不符常理的判断看,棉花垫恐怕还不是学校踩踏事故的真凶,棉花垫也不能承担这一事故的责任。而真正的责任承担者,应该是学校,是学校对学生安全工作的漠视,才导致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应该痛定思痛,认真吸取教训,要坚守安全红线,真正把学生的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唯如此,我们才能避免下一次悲剧的发生,也才能保护更多的无辜的生命。
3.频发踩踏事故“踩”痛了谁的心
荆楚网:尽管每次事故发生后,当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都非常重视,立即调查事故原因,安抚死伤学生家属,专门下发红头文件,如何如何吸取教训,如何如何加强安全,一阵风吹过,又传来某学校发生了严重安全事故。人们不禁要问,频发学生踩踏事故,究竟“踩”痛了谁的心?是“踩”痛了伤亡学生的心,“踩”痛了学生家长的心。关键是要从主观上分析原因,查找问题,厘清事故的真相,给受害者家属及广大市民一个有说服力的交代。还要对相关责任人迅速进行严厉查处,当处分的要处分,当刑拘的要刑拘,绝不心慈手软。
4.“踩踏”出的教训:“有序”才有未来
商都网:几乎所有的踩踏事例都少不了两个罪魁祸首:通道狭窄拥堵和失序!踩踏事故的发生离不开通道狭窄拥堵,但通道狭窄拥堵却并不一定会发生踩踏事故,唯有“失序”,才是踩踏事故发生的充分必要条件。因此,要规避踩踏惨剧,其实并不需要太高的硬件环境和技术含量,保持“有序”足矣。序从哪里来?安全规定的履行才是根本。
(三)网民观点
1.分析学校频繁发生踩踏事故的深层原因
新浪网民“1414108642”称,“把大块地卖给开发商,就是不愿多建学校和扩建学校,搞得现在城市学校像手掌那么大,活动场所都上楼顶了!学校人多地少,不出事才怪。”
新浪网民“修前世今生”称,“关键是现在学校学生过多,一、二年级小学生不该在楼上,学校并校,过于集中,是学校出各种事故的主要原因,只处理下边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新浪网民“qingfengq_e1u”称,“不把薄弱学校改造迎头赶上,而是急功近利地将薄弱学校并给好的学校。合并后,家长还不想去分校,造成了学校人满为患。如果政府投入力度大,每所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师资水平差不多,大家就不会择校了。人少再加教育得当,事故才能降低。”
搜狐手机网民称,“学校的硬件工程难道学校自己解决得了吗?政府的职能呢?”
2.认为学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并呼吁问责相关人员
网易广东省东莞市网民称,“事件不能完全怪官员,学校老师领导才是主要责任人!”
新浪网民“随走随看风景WYT”称,“应该说校方有很大的责任。导护值日的哪去了?”
新浪网民“悟道的途中”称,“强烈要求追究相关责任人的相关责任并给予处罚,孩子的安全是无条件要得到保障的,无论是不是有直接责任,都要体现出良好的责任追究体制。”
搜狐手机网民称,“学生伤害处理办法和相关法律规定得很明确,明知校舍安全存在隐患而不采取措施,导致严重后果的,主要责任人应负刑事责任。”
腾讯网民“老实人”称,“学校没有维持秩序的老师或管理人员在场,说明学校在防踩踏事故上没有安全意识是学校管理的失职,相关负责人应该受到严厉的处罚。”
3.呼吁吸取教训,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新浪网民“北宁老头儿”称,“不要总是亡羊补牢,能不能高瞻远瞩,防患于未然?只要安全员用心其实都可以避免,希望通过这样‘血的代价’能给全国各个学校的安全保障工作警钟长鸣。”
新浪网民“反同扩散”称,“建议研究防止儿童踩踏事故的演练方法。比如前方踩踏后,倒地孩子喊‘踩踏’,后面听到后马上重复‘踩踏’报警,直到队伍最后面。后面人听到警报马上转身撤离,并报告大人,没倒地的孩子拉起前面倒地的孩子撤离,并重复这一过程。”
三、政府在舆情等方面的处置情况
事故发生后,昆明市成立了事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要求迅速查明原因,查处事故责任人,在全市校园进行安全隐患的排查工作。2014年9月27日,昆明市盘龙区政府对外通报,明通小学踩踏事件原因初步查明,五名官员停职检查,两名官员被免职。2015年3月4日,昆明市纪委网站发布消息,经事故调查组调查认定,该事故是一起校园安全责任事故。根据调查结果,昆明市纪检监察机关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分别对7名责任人进行了处分。
四、对类似事件应对处置的思考
这起事件反映出,校园安全舆情分析的重要意义。因为通过校园安全舆情分析,才能增强安全意识、提升校园安全管理的软实力,通过及时、动态、综合的舆情分析,最大程度地关注各地不同时间发生的安全事故的共性和个性,从而结合不同学校的地域特点、校园环境特点、学生规模特点等时时向负责校园安全工作的领导和成员提出舆情警示,以便学校作出相应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