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好方法没那么难以坚持
我们经常听到身边的人在说想学英语,也分享学习方法。可在网络上看来看去,身边的朋友也请教来请教去,基本上都是以背为主,枯燥得一塌糊涂,培训机构的收费还都比较高。参加直接针对各种考试的培训固然可以提高英语水平,但因为考试必然要划定范围,所以局限性也特别大。“新概念英语”丛书的创始人L.G.Alexander(L.G.亚历山大)曾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强调:“TOEFL is just a test,you need to improve your actual English skills.”(1)。可是actual English skills(切实的英语能力)怎么培养就鲜有人提了。
国外的ESL(2)教学如火如荼,各种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层出不穷,世界各地的语言实验室成果颇丰。笔者(奶爸)认为,诸多学派中,最适合中国人学英语的理论创始人,就是南加州大学的荣休教授斯蒂芬·克拉申(Stephen D.Krashen)博士了。国内英语专业的学生,只要上课没有完全睡觉,就应该知道克拉申。
笔者先将本书中即将用到的克拉申的部分假说理论稍稍叙述一下。
(1)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克拉申认为,第二语言学习的根本在于input(输入),缺乏足够的输入就不可能学好任何一门外语。所以说,我们身边的很多人英语不好,原因恰恰是“输入量”太少,而不是“练习量”太少。这一点,英语专业的同学应该有切身体会:身边的同学中,水平真的好的并不是那些整天热爱和外教混在一起标榜“口语流利”的人,而是那些听力和阅读输入量很大的人。
(2)“i+1”公式。也叫作“可理解性输入假说”,这条理论和上面的输入假说是最核心的两条理论。也就是说,在你认同输入假说的基础上进行输入练习时,一定要遵循i+1的原则,“i”即你现在的水平,“1”即比你现在稍微高一点点的难度。这一点有些人可能已经知道了,但大家容易忽略的是,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后,英语水平提高了,以前的i+1其实已经是你现在i的水准了。这个时候,一定要提醒自己,去主动开拓,寻求进一步的提升,主动给自己的学习难度适当升级,时时刻刻保证自己的输入材料完全符合i+1,而不是i+10或者i-1。
(3)窄域输入(narrow input)。输入的材料类型和难度级别在一定时间内相对要狭窄,这样做有极大的好处,只输入自己感兴趣的材料,可以把熟悉的语言知识以不同的模式快速掌握好。像那种听、说、读、写齐头并进的方法,其实是把注意力分散了,样样抓,样样都不精。所以在一定的时间内,先学习适合自己级别的内容,待水平提高后再去接触下一个级别的材料。(3)
(4)情绪机制。学习的材料应该是有趣的,学习的环境应该是轻松自如的,这样才能实现效果的最大化。
以上阐述的是克拉申的一些重要观点,根据笔者个人的经验和实际教学成果,我们这本书又加了一条:
英语学习必须建立一个系统化、可量化的流程,规定好整个学习周期的时间,彻底突破!
我们是反对所谓“英语学习要靠积累”的态度和方法的,很多专家和指导书籍都强调过,学习要保持积累。可是用这种每天学一两个单词、背一两个句子的积累办法,学10年也学不好英语,更不要说大部分人都没有足够强的毅力,去坚持这么长时间的“积累”了。
对于我们,尤其是忙碌的职场人士来说,要么彻底放弃英语,要么就一鼓作气,建立一个量化的考核标准,利用一两年的时间,每天抽出一两个小时的茶余饭后时间,彻底把英语学好,学到足够把英语作为自己的学习和工作语言使用的程度。否则断断续续学了10年时间,反复放下,又反复拿起,今天看两页书,明天抛之脑后,后天捡起发现全部都忘记了,实在太浪费时间了。
英语学习若不能一鼓作气,不如彻底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