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船舶行业
一、创新平台
依托海洋油气矿产勘探开采和海洋养殖企业、装备制造企业、科研机构、专业机构等联合组建海洋工程装备创新联盟,建立国家级深海试验、检测平台,支持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建立和完善海洋工程通用系统和设备、专用系统和设备,以及关键部件的检测试验设施,加强相关系统和设备技术标准和规范研究、制定,建立数据服务平台。
支持船舶产品原始创新和建造示范项目,符合最新公约、标准和规范要求的绿色环保型主力船舶、豪华邮轮、豪华客滚船、大型汽车滚装船、极地运输船、海底光缆铺缆船等高技术船舶、智能化船舶。支持海洋工程装备创新示范,边际油田自安装采油平台、大型自升式钻井平台、半潜式钻井平台、浮式钻井装备、多功能海洋工程船舶、半潜运输船、物探船和潜水作业支持船等。支持特种海洋资源开发装备、海洋牧场装备创新示范。支持高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关键配套设备创新示范。
建设深海试验场、水下系统和设备虚拟仿真装配和维护平台、水下生产系统试验井等设施,满足海洋工程装备试验验证需要。
二、基础能力
(一)基础零部件(元器件)
齿轮、密封件、船用燃料电池、EGR 系统、SCR 装置、RV 减速器、电子调速器、薄壁轴瓦、大型及新型推进装置、单点系泊系统、动力定位系统、深海锚泊系统、海洋钻机模块、水下井口装置、AIS 核心芯片、潜式“星-潜”通信中继浮标、具备信息组网能力的海洋综合环境测量浮标、小型海洋空间立体信息综合处理终端、磁控管、水下采油树系统和水下控制模块、水下连接器、水下阀门、水下脐带缆、水下声学定位系统产品、全回转舵桨装置、深海高效矿石切割钻头、海洋温差能大深度海水提升泵、超大型浮体高承载连接器、岛礁海域超大型浮体复合系泊系统、雷达前端信号处理模块、雷达回波视频信号压缩传输模块、尾气后处理复合(IEGCS)装置、紧凑型能量利用与消声(I-EUS)装置。
(二)基础材料
高性能海工钢、镍钢配套焊接材料、COT 船用耐腐蚀钢焊接材料、水下焊接材料、海洋工程用Q690大厚板配套焊接材料、海洋工程用高效无缝药芯焊丝、低温材料(极地船用低温极端环境用钢)、降低船体摩擦阻力涂料、船用低含量/无挥发性有机物(VOCs)涂料、透声材料、金属复合材料、超级双相钢材料、水下非金属密封材料、深水平台专用钢材、柔性立管复合材料、高性能深水阳极材料、深海装备高强高韧易焊钛合金材料、深海矿石切割头材料、水下履带用复合材料。
(三)基础工艺和技术
激光复合焊接工艺、增材制造工艺、高精度激光焊接工艺,舰船用燃气轮机薄壁、异型等关键零部件精密加工与焊接工艺,船用发动机智能化电控系统精密制造与检测技术,双燃料低速船用发动机试车系统,大型海洋风电叶片全尺寸静动态测试技术,薄壁小径管爬波超声检测技术,船用发动机智能化电控系统精密制造与检测技术,大型船用锻件的低成本、长寿命制造技术,基于大数据的高技术全波质量与可靠性信息收集分析平台。
三、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
重点突破总体、设计、工艺、管控和决策等关键技术,攻克船体零件智能理料、船体零件自由边智能打磨、小组立智能焊接、中组立智能焊接、分段外板智能喷涂、管件智能加工等船舶智能制造短板装备。
选择骨干企业,重点围绕切割、加工成形、装配、焊接、除锈涂装工序,形成型材加工、板材加工、分段喷砂除锈、分段涂装,以及VOC 处理等智能制造单元,建成型材切割、小组立、中组立、平面分段、管子加工、构件自由边打磨等船舶中间产品智能生产线,以及分段制造、管子加工、分段涂装等船舶智能化车间。
结合船舶工业特点,构建船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
构建面向船舶生产全过程、全业务链的网络化协同体系,开展船舶工业企业供应链协同应用。面向船舶行业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支持建立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采集系统,开展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产品追溯等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应用。
建立船舶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通行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和全价值链的全面连接,支持数字化管理、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智能化生产及产融结合等新模式发展。
针对船舶总装、配套设备制造和航运智能化运营,构建工业互联网安全综合防护体系,应用到主流船舶、豪华游船、大型汽车滚装船等高技术智能化船舶及数字化船坞等场景,形成船舶行业企业纵深防御体系和安全综合防护、监管能力,确保船舶行业企业具备主机、设备、网络、数据等安全防护能力。
四、绿色制造
(一)绿色制造
1.节能环保绿色装备。岛礁海水淡化工程、岛礁空气取水系统、岛礁生活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系统、岛礁固体垃圾处理系统。
2.绿色加工工艺技术。数字化板材/管材/型材冷弯成形,净成形制造,虚拟现实技术与敏捷制造,搅拌摩擦焊、电子束焊和激光焊等高效焊接技术,区域化涂装环保作业等绿色涂装工艺。报废船舶绿色智能精细拆解与高效分选回收。
3.节能环保管理技术。开展动能统筹优化配供技术、焊接设备生产过程网络化集群监控技术等研究应用。
(二)安全生产
海洋工程平台火灾安全评价系统、LNG 货物仓焊接综合控制安全管理系统、易燃易爆气体监测系统;焊接、涂装作业防护设备设施等。
五、质量提升
(一)核心设备
1.船舶配套装备。电力推进船用燃料电池、LNG 罐式集装箱专用运输船配套系统、智能环保型船用中/低/高速柴油机、LNG 船用双燃料低/中/高速柴油机、纯气体燃料低/中/高速柴油机;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智能化电控系统、单级或两级超高压比增压器、EGR 系统、SCR 装置等柴油机关键部件;喷水推进系统、全回转舵桨系统、一体化推进器、动力定位系统、永磁推进电机、高端船用发电机、船舶电站、电力推进装置等动力传动装置;电动克令吊、甲板拖带系统等大型、高端甲板机械及关键部件;自有品牌货油泵、焚烧炉、分离机、污水处理装置、海水淡化装置,遥控阀门、压载水处理装置等舱室设备;海上船舶无线通信网络、连续波固态雷达、新一代自有品牌综合船桥系统、符合IMO 规范的船用导航雷达系统等通信导航和自动化系统。
2.海洋工程关键设备与系统。海上高精度地震勘探系统,深海锚泊系统,内转塔、单/多点系泊,动力定位系统,海洋平台甲板机械,海洋平台控制系统,海洋平台电站,大型海上发电用内燃机/双燃料燃气轮机/天然气压储机,分油机,压载泵,深水钻机(钻井包)/修井机,自升式平台钻井系统,钻井/生产隔水管,自升式平台升降/锁紧/滑移系统,海洋观测/监测仪器设备,板翅式换热器,超低温特种电机,深海通用基础件,深海探测/识别和预警装备,深海装备公共试验/检测平台,反渗透海水淡化膜组器、能量回收装置、膜压力容器、海水高压泵及海水高压循环增压泵和蒸馏法海水淡化核心部件、中空纤维超滤组件、LNG 气化及冷能利用系统等。
3.水下系统和作业装备。水下管汇和井口头,水下采油树,水下防喷器,水下成橇化生产装置,水下抽油设备,水下集输管汇系统,水下设施应急维修设备,钛合金隔水管,输液旋转接头,应急减灾和消防设备,ROV/AUV 和多功能水下机械手,载人深潜器,海底管线切割/焊接设备,大深度/高耐压测井仪器,海底挖沟机,海底管线检测和维修设备等。
(二)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
1.高技术船舶。主要包括极地运输船、豪华邮轮、豪华客滚船、液化天然气船等高技术船舶研发、设计、建造、试验等。
2.海洋工程装备。主要包括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采工程装备及深海养殖工程装备研发、设计、建造、试验、检测、鉴定与标准化技术;深海空间站、大型浮式结构物开发与建设等。
3.配套设备。舰船系统与配套设备集成化、模块化技术,主要是高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重点配套设备集成化、智能化、模块化设计制造技术。
(三)船舶新材料
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用材料。以高强、特厚为主要方向,开展齿条钢特厚板(大于180mm)、大壁厚半弦管(最大壁厚85mm)、大规格无缝支撑管(最大φ400mm×30mm)、钛合金油井管、X80级深海隔水管材及焊材、大口径深海输送软管、CT70级及以上连续油管、极地用低温钢、海底油气输送耐高压符合管材等开发及批量试制,完成在海洋工程平台上的应用验证。加快高止裂厚钢板(最大厚度80mm)、450MPa 级高强度双相不锈钢宽厚板、船用殷瓦钢及专用高强度聚氨酯绝热材料产业化技术开发,实现在超大型集装箱船、LNG 船等高技术船舶上应用。
六、服务型制造和技术改造服务体系
开展工业设计服务,鼓励船舶企业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推进关键领域设计突破,重点突破智能船、游轮等高技术船舶,深远海油气资源开发装备等海洋工程装备,以及核心配套系统、设备的关键设计。建立船舶行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建立零部件配套加工中心、培训服务中心、研发创意中心、电子商务平台、物流及售后服务平台、知识产权交易平台、产品检验检测服务平台等,为产业链上下游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建设以制造业企业为中心的网络化协同制造服务体系,鼓励船舶企业利用软件和信息通信技术开展信息增值服务,开展故障预警、远程维护、质量诊断、远程过程优化等在线支持和数字内容增值服务,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效率,提高产品附加值。支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向制造业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大力推动云制造服务。支持制造业企业、互联网企业、信息技术服务企业跨界联合,面向细分行业的研发设计、优化控制、设备管理、质量监控等提供云制造服务。鼓励中小企业采购使用工业云服务,承接专业制造业务,外包非核心业务。
支持船舶企业增强实力,取得资质,提供工程总承包、建设-移交(BT)、建设-运营-移交(BOT)、建设-拥有-运营(BOO)等多种服务,开展市场调研、产品设计、工程监理、工程施工、系统控制、运营维护等业务。
引导船舶企业通过设立金融租赁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租赁产业基金等方式,逐步发展船舶、设备租赁和融资租赁服务。支持企业与金融租赁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加强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加强与海外施工企业合作,开展设备海外租赁业务。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充分利用保险服务功能,落实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
利用并发挥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各级示范企业优势资源与作用,研究分析典型经验,总结推广经典案例与方法,以点带面促进全行业、全区域的工业企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