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经济学:经济常识一看就懂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卡尔·马克思的价值论

卡尔·马克思(1818—1883年),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

马克思的主要代表作品《资本论》创造了一个崭新的思想体系,其研究世界的方法源于德国哲学、早期社会主义理论和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

马克思价值论的主要原理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在古典政治经济学论证的基础上通过批判而发展起来的,包括以下主要原理。

1.抽象劳动创造价值的原理

马克思在他首创的劳动二重性学说中阐明了这一原理。他指出抽象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实体,是商品经济中社会劳动的存在形式。它反映着商品生产所特有的社会生产关系。

价值是通过物与物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人与人的关系。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的原理

商品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3.价值形成过程的原理

商品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作为劳动过程,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作为价值形成过程,抽象劳动创造出商品价值。

具体劳动在创造使用价值的同时把生产资料中包含的物化劳动转移到商品之中,同时作为抽象劳动又把新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之中。从价值形成过程来考察,商品价值首先包含从生产资料中转移来的物化劳动,这部分劳动实际上是生产资料生产过程中的活劳动耗费。另外,商品价值还包括当期投入的活劳动。

在商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如果在价值形成过程中只形成与购买劳动力的花费相等的价值,资本家就不会进行生产投资。

资本家生产的目的在于使资本增值,资本能够增值的原因在于劳动力是能够创造价值的商品。

资本家购买劳动力的垫付资本只是劳动力的价值,这部分价值劳动者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就能够创造出来,而必要劳动时间以外的剩余劳动时间创造出剩余价值,从而使资本增值。

4.价值增值过程的原理

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过程不仅是价值形成过程,而且是价值增值过程。价值增值过程是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社会特征。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中,资本家垫付资本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5.商品价值构成的原理

从价值增值的过程来看,价值由生产资料的物化劳动、劳动者的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三部分组成。从资本主义生产者的角度来看,价值由补偿购买生产资料的不变资本c和补偿购买活劳动的资本v及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m三部分组成,即商品价值=c+v+m。

马克思对劳动价值论的发展

(1)马克思首次提出了抽象劳动的概念,这是以前的经济学家的各种价值理论所没有强调的。马克思认为,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的核心区别为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

那么,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是如何区分的呢?

比如,人们为了生产衣服,就需要进行剪裁、缝制这种特定种类的生产活动,这种成衣工人所从事的特殊的生产活动是由它的操作方式、手段和结果所决定的。工人在制作衣服这种具体形式上进行的劳动就是具体劳动,它是生产出某种特殊的使用价值的劳动。

各种不同形式的具体劳动,创造出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比如,成衣工人的具体劳动生产出五彩缤纷的服装,面包工人的具体劳动生产出各式各样的面包。正是由于不同形式的具体劳动创造出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才产生了交换的必要。

生产使用价值的各种具体劳动,是形式各不相同的劳动。如果把生产活动的特定形式移除,生产活动可以归集为一点:它是人类劳动力的耗费,都是人的脑、肌肉、神经、四肢等的生产耗费。从这个意义上说,各种具体的生产活动都是人类一般劳动,即抽象劳动。作为价值所体现的,就是这种相同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

比如,一件衣服100元、2.5千克面包100元,就是生产一件衣服和2.5千克面包付出的社会劳动量是相等的,就是付出的人的体力脑力的综合抽象劳动相等。

生产衣服的具体劳动过程和生产面包的具体劳动过程完全不一样,根据具体劳动无法比较它们的价值,只有通过对抽象劳动进行量的计算,才得出他们的价值,进行相互比较,进而进行商品交换。

(2)马克思还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这也是马克思价值理论的一大特色,其主要观念如下。

举一个例子:

小明在制鞋厂打工,小明制作一双皮鞋,需要原料30元,机器折旧、水电能源、房租等其他成本30元,老板支付小明工钱10元,皮鞋加工好后出厂价100元。

剩余价值=100-(30+30)-10=30(元),m=商品价值-c-v

按照马克思的理论,这些原料及其他成本从价值60元(不变资本c)变成价值100元的皮鞋,中间增长的40元钱是小明的劳动创造的。然而老板只付给小明10元(补偿劳动活劳动资本v),另外30元便是“由小明创造而被老板无偿占有的价值”,即剩余价值(m)。

以上著名学者提出的价值论基本都是劳动价值论的继承和发展。到了19世纪后期,西方学者又提出了边际效用价值论和均衡价值论,这两种价值论实际上已经脱离了劳动决定商品价值这一基本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