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治集团内斗
阿保机建国后,册立了皇太子,初步确立了继承人。但契丹社会世选制的残余仍根深蒂固,贵族特别是宗室成员在辽朝政治生活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于是,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矛盾冲突与争权夺利的斗争交织在一起,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局面。
东丹失位与太宗之立
辽太祖有嫡子三人,长子耶律倍立为太子。及灭渤海,耶律倍奉太祖命主东丹国事。耶律倍仰慕汉文化,尊崇孔子和儒家思想。次子德光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掌征伐和兵马大权,事母淳钦皇后述律氏甚孝谨。少子李胡残忍好杀,不得人心,却甚得述律氏偏爱。
天显元年(926年),太祖灭渤海回军,死于黄龙府。淳钦皇后称制,权决军国事。述律氏“简重果断”,在太祖建立政权的活动中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但在国家治理上却重视契丹部落和畜牧业,忽视汉人、渤海人和农业。早年辽太祖有意南下幽州,述律氏则主张遣骑兵掠其四野;王郁、王处直求援解镇州李存勖之围时,述律氏也曾极力反对。在皇位继承上,她舍弃太子倍另立大元帅德光,并杀害了一些拥护耶律倍、倾向学习中原文化的契丹、汉人官僚。这又为以后的权力争夺埋下了隐患。为削弱和控制耶律倍,辽太宗将东丹国的政治重心自牡丹江流域移至辽东,同时加强对他的监视和防范,以至耶律倍发出“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的感慨,并愤而浮海投奔后唐。
辽太宗德光在位期间,与太后述律氏政见也多有不合。在太宗灭晋战争中,述律氏一直持消极和反对态度。她认为,“虽得汉地,不能居也”,屡欲与晋和。至太宗死于栾城,遗体运回草原,述律氏不哭,且说:“待诸部宁一如初,则葬汝矣。”一方面反映了她对灭晋战争耿耿于怀,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她对这次皇位继承仍忧心忡忡。不出所料,不久,在述律氏、李胡与辽世宗耶律阮之间就爆发了又一次斗争。
横渡之约——世宗之立
大同元年(947年)四月,耶律德光灭晋后回军,病死栾城。东丹王耶律倍子、永康王耶律阮为契丹随军诸将拥立,即位于镇州(今河北正定),为辽世宗。
▲大康元宝(辽)
世宗之立,是东丹王失位后辽宗室内权力斗争的继续。太宗在述律氏支持下夺太子之位当了皇帝,东丹王无端失掉了继承权,契丹贵族的同情自然在他一边。太宗死后,人们便于军中拥立其子。太宗即位时,述律氏曾杀害了一批持不同意见的契丹贵族,军中诸将担心悲剧重演,也希望早日确立继承者。因拥护东丹王被杀的契丹贵族的子孙,对述律氏一直心怀不满,也欲借此机会为先人复仇申冤。耶律阮同其父一样仰慕中原文化,能任用晋朝降臣,得到汉臣的拥戴,所以在军中和朝中都有众多的拥护者。
辽军中诸将会议于中京镇州,议所当立。南院大王耶律吼、北院大王耶律洼、宿卫耶律安抟起了关键作用。吼先与洼议,指出:“天位不可一日旷。若请于太后,则必属李胡。李胡暴戾残忍,讵能子民,必欲厌人望,则当立永康王。”洼颇表赞同。诸将虽欲立阮,又因李胡与太宗子寿安王璟在太后身边,不能不有所顾忌。耶律阮召宿卫耶律安抟问计,安抟认为:“大王聪安宽恕,人皇王之嫡长;先帝虽有寿安,天下属意多在大王。今若不断,后悔无及。”适逢京师有使至军中,安抟乘机诈传李胡已死,以坚定众心。然后拜诣南、北大王。三人议合,遂召集诸将,洼下令说:“大行上宾,神器无主,永康王人皇王之嫡长,天人所属,当立;有不从者,以军法从事。”诸将皆从,于是派天德等护太宗灵柩先至上京。
述律氏对东丹王奔唐心怀不满,又偏爱幼子李胡,加之与耶律阮政见分歧,拒绝接受军中的决议,并决心以武力否决耶律阮对权力的继承。她派李胡领兵逆击耶律阮。耶律阮以皇叔祖、五院夷离堇安端,西南边大详稳刘哥为先锋,败李胡军于泰德泉。接着,述律氏与李胡以兵据潢水之北,双方于潢水石桥,夹河对阵,形势危急。惕隐耶律屋质居间调停,为双方陈述利害。为避免骨肉相残和国家实力的损失,述律氏勉强接受了约和的建议。她说:“向太祖遭诸弟乱,天下荼毒,疮痍未复,庸可再乎!”一触即发的横渡之战终于和平了结。不久,述律氏又与李胡秘密策划夺权,被世宗囚禁于祖州(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哈达英格),同时处死太后派贵族划设、楚不里。
辽世宗为人隽伟,亦工画,能饮酒,好礼士,虽在辽朝九帝中享国最短,却是一个有所作为的皇帝。他致力于辽统治机构的建立和制度的完善。
由于世宗多用晋降臣,轻慢契丹贵族,引起了契丹诸贵族的不满。在统治尚不稳固的情况下,屡议兴兵南伐,也遭到诸部贵族的反对。在他执政的短短四年中,契丹贵族的谋杀行刺事件不断发生,严重地干扰了他建立统治秩序的活动,并最终结束了他的统治。这就使辽朝的巩固与发展推迟了至少20年。
天禄年间的夺权斗争
述律氏舍耶律倍立耶律德光,破坏了耶律阿保机最初的安排,嫡长子继承制未能确立。由于世选制在贵族中的影响,契丹贵族君臣观念并不严格,如麻答(耶律拔里得,太宗叔剌葛之子)留守中京期间,“出入或被黄衣,用乘舆,服御物,曰:兹事汉人以为不可,吾国无忌也”。这是辽宗室内权力争夺屡屡发生的社会基础。
▲天禄通宝
天禄二年(948年),太宗第三子天德密结侍卫萧翰、惕隐留哥(刘哥)及其弟盆都,阴谋行刺世宗,事觉未遂。天德被杀,杖萧翰而释之,流刘哥于乌古部,遣盆都出使黠戛斯。不久,萧翰与其妻、世宗妹阿不里致书安端,谋废世宗。耶律屋质得其书,上奏世宗,萧翰被杀,阿不里囚死狱中。
契丹贵族的夺权斗争牵扯了世宗的精力,辽军北撤后中原的形势也发生了变化。太宗离汴时,以宣武军节度使萧翰守汴,翰担心刘知远领军南伐,遂擅自立唐明宗子李从益为帝,自领契丹兵至中京与世宗会。世宗自中京撤军时,又以麻答为中京留守。麻答残忍贪酷,克扣汉军粮饷,激起兵变,被逐出镇州,北还草原。世宗责其失守,不服,杀之。萧翰、麻答北归后,中原州县所任各节度使纷纷降汉,世宗统治不稳,无暇南征,遂失去对中原的控制权。
天禄五年(951年),后汉枢密使郭威即位,建立后周。河东节度使刘崇自立于晋阳,称北汉。刘崇使其子承钧致书辽世宗,称“本朝沦亡,绍袭帝位,欲循晋室故事,求援北朝”,约世宗率兵南下,与北汉合击后周。时值灭晋战后不久,诸部厌兵,不欲南下。世宗强令出兵,自将南伐。军至归化州祥古山火神淀(今河北宣化西),祭东丹王,群臣皆醉。安端子泰宁王察哥(又作察割)与南京留守燕王牒腊(又作述轧)等乘机杀世宗于行宫,立牒腊为帝,史称“火神淀之变”。右皮室详稳耶律屋质逃出,遣人召诸王和侍卫军平乱,杀察哥、牒腊,立太宗子耶律璟,是为穆宗。
应历时期贵族的篡权活动
辽穆宗改天禄五年为应历元年(951年)。应历前期,契丹贵族的夺权活动仍不时发生。穆宗“好游戏,不亲国事;每夜酣饮,达旦乃寐,日中方起,国人谓之睡王”。他“赏罚无章,朝政不视,而嗜杀不已”,大失人心。他既无政治才干,又无治国求贤之志,却心胸狭隘,任人唯亲,凡当时拥立世宗者,并其子孙,多被疏远,不见任用,辽统治集团人心不稳。应历二年(952年),先有太尉忽古质谋逆,伏诛。接着,政事令娄国(东丹王子,世宗弟)因“穆宗沉湎,不恤政事”而生觎之心,与林牙敌烈(又作敌猎),幽州节度使萧眉古得(世宗妻弟),侍中神都、郎君海里密谋废立。一些汉人官员对辽政权也失去了信心。宣政殿学士李瀚向后周提供情况说:“今皇骄骏,唯好击鞠,耽于内宠,固无四方之志,观其形势,不同以前。亲密贵臣,尚怀异志,即微弱可知……乘其乱弱之时,计亦易和,若办得来讨唯速,若且和,亦唯速,将来必不能力助河东。”鼓励后周对辽用兵或与之讲和,事情败露后,图谋南奔,未能实现。李瀚遭杖责,眉古得、娄国等被处死。
▲玉雕镂空带板(辽)
三年(953年),李胡之子宛,林牙华割,郎君嵇斡、敌烈、新罗等又谋废穆宗,穆宗弟罨撒葛令司天占卜吉凶。事泄,华割、嵇斡被杀。宛获释,罨撒葛被贬戍西北。
九年(959年),穆宗四弟王子敌烈与前宣徽使耶律海思、萧达干等再次谋反,事情败霹,敌烈获释,海思囚死狱中。
十年(960年),政事令耶律寿远、太保楚阿不等谋反被杀。接着李胡子喜隐又反,李胡也被牵连。喜隐获释,李胡被囚,死于狱中。经十年多次争夺,穆宗一次次制止了宗室的夺权活动,保住了统治地位,此后宗室间的篡权活动暂告平息,而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却日趋尖锐。
穆宗时期的权力斗争仍在东丹王、李胡和太宗的子孙间进行,实质上是东丹失位和横渡之约两次权力斗争的继续。
乾亨、保宁间的权力斗争
应历十九年(969年)春,穆宗春猎至怀州,亲射获熊,侍中萧思温、夷离毕雅里斯等进酒上寿,欢饮而醉,庖人辛古挟刀进食,与近侍小哥、盥人花哥等杀穆宗于行宫。萧思温与南院枢密使高勋、飞龙使女里迎立世宗子耶律贤,是为景宗。
为巩固统治地位,景宗与皇后萧绰首先向自己的拥护者授以重要官职,以控制辽朝的军政大权。保宁元年(969年),任命萧思温、高勋为北、南院枢密使,耶律贤适加特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时大封宗室子弟为王,以安反侧。仅保宁元年一次,就分别封东丹王、太宗和李胡等人的儿子共八人为王。
景宗幼遭火神淀之变,赖御厨尚食刘解里以毡包裹,藏于积薪中,得以免遭杀害。即位后,患风疾,多不视朝,“刑赏政事,用兵追讨,皆皇后决之”。故夺权者的打击目标首先指向皇后父萧思温。
▲辽玉柄龙凤金刀
保宁二年(970年),在国舅萧海只、海里、神都的策划下,萧思温被害。海只、海里被杀,神都被流于黄龙府,后被杀。
保宁六年(974年),李胡子宋王喜隐因密谋夺权被废,乾亨二年(980年)复反,被囚;三年,上京汉军军变,劫喜隐未成,另立其子留礼寿,被镇压,留礼寿被杀。四年,喜隐被赐死。
保宁八年(976年),景宗弟宁王只没、高勋等谋废立,只没、高勋除名,只没妻安只伏诛。
景宗与皇后萧绰“任人不疑,信赏必罚”,却仍不能使辽宗室诸王的夺权活动稍事收敛。诸王的争权活动严重干扰了辽朝秩序的稳定和统治的巩固,也牵制了辽与宋在河北、河东的争夺,幸赖诸臣的同心协力,皇后萧绰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取得了燕京保卫战的胜利,得以辅佐圣宗,开创了统和、开泰年间的繁荣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