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原理与应用(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2 ERP的发展历程

课堂思考

1.库存到底给企业带来了哪些影响?

2.ERP发展的条件是什么?

1.2.1 库存的意义与作用

课堂游戏

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啤酒游戏的整个过程,至少经营30周。由此让学生体会库存在企业中的作用与意义,以及库存多少对企业的意义。

啤酒游戏规则

一、游戏的目的

在啤酒的配销系统中,由于结构及其内部要素互动等内在的原因,使消费者需求产生小幅变动,从而引发了需求大起大落的假象,导致决策错误,库存偏离合理量。问题的原因在于系统结构本身,而游戏中的各个角色也是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受系统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系统。但大多数人无法意识到这一点,把经营失败的原因完全归结为外部环境或他人的非理性行为。希望学生通过游戏进行讨论和总结,了解系统的结构误区,并注意有效避免。

本游戏的最终目的是各角色经营利润的最大化。

二、游戏简介

1.游戏出处

啤酒游戏是1960年麻省理工学院(MIT)的斯隆(Sloan)管理学院开发的。这是一个关于生产和配销单一品牌啤酒——情人牌啤酒的管理游戏。

2.角色扮演

(1)教师

主要职责:

•介绍游戏内容、规则、流程;

•宣布周次;

•主持并掌控游戏全程,维持游戏秩序。

(2)消费者

主要职责:

•根据规定的需求量自己决定向零售商购买啤酒的数量;

•需求量:第1、第2周4箱,第3、第4周8箱;

•在第5周负责向零售商发布市场信息卡。

(3)卡车司机(A、B)

主要职责:

•A负责传递零售商与批发商间的订单与发货单;B负责传递批发商与制造商间的订货和发货单;

•司机接到订单,在两周后送到批发商或制造商出处,批发商或制造商立即发货,司机在2周后送到货,共用4周时间到达零售商处。

(4)零售商

主要职责:

•每周订货一次,发货一次,均在期初进行;

•订货到收货需要4周时间;

•开始时库存为12箱;

•填写订货单和零售商情况表,如表1-2所示。

(5)批发商

•主要职责:

标准库存为24箱,线下有3个零售商;

•每周向制造商订货一次,需要4周时间;

表1-2 零售商情况表 单位:箱

•司机A给你带来各零售商的订单,同时你给零售商们发货,卡车司机B给你送货,并接受你的本周订单;

•每周结束后,批发商计算本期利润额,游戏结束后,各批发商计算总利润额并将结果上报给教师;

•需要填写批发商情况表及发货单订货单,如表1-3~表1-6所示。

表1-3 批发商情况表 单位:箱

表1-4 批发商情况表

表1-5 批发商订货单

表1-6 各零售商订发货统计情况表 单位:箱

(6)生产商

主要职责:

•每周制造商都可以对自己生产的啤酒量进行一次决定,但注意从决定啤酒生产量到啤酒产出至少需要2周;

•保持一定库存,标准库存为96箱;

•最低生产水平为30箱,最高生产生平为60箱。

制造商在此游戏模拟中需填写制造商情况总表和各批发商情况表及制造商发货单,如表1-7~表1-9所示。

表1-7 制造商发货单

表1-8 制造商情况表 单位:箱

表1-9 各批发商订发货统计情况表 单位:箱

三、流程示意

四、资料打印

•每个零售商:零售商角色资料卡1张,零售商订货单30张。

•每个批发商:批发商角色资料卡1张,各零售商订发货统计表1张。

•批发商订货单30张,批发商发货单30×4=120张。

•每个制造商:制造商角色资料卡1张,各批发商订发货统计表1张。

•制造商发货单30×3=90张。

•订单汇总表模板多个(每1个批发商要配1个,每1个制造商要配1个)。

资料来源:http://wenku.baidu.com/view/fc506333852458fb760b5607.html

1.库存的意义

在上述游戏中,大家可以充分体会到,当你对市场预测不充分时,在悲观的情况下就会出现缺货现象,减少企业获利的机会,且有被边缘化的可能;在乐观的情况下,就会出现库存大量积压,这样就会占用流动资金,增加人工费用,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资金链断裂等糟糕的情况,甚至可能导致企业破产。

案例

2015年我国汽车4S店面临者资金链断裂的危机

在汽车业蓬勃发展的今天,中国的汽车4S店将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机。从我国汽车的经营模式我们不难发现,4S店是靠库存进行生存的。在这条供应链里,起主导作用的是汽车生产厂家,4S店只是面向市场、销费者的一个中间环节,他们的经营方式是向银行大举借贷,以满足能够拿到畅销车型的必备条件。然而,车型的配备是由生产企业说了算,在配备畅销车型的基础上,生产厂家也会给4S店配备一些非畅销品种,同时对4S店的销售额有一定要求:若完成今年的任务,明年配备的车型就会好一点。为了满足生产制造企业的要求,在多个大城市限购限牌的环境下,4S店不得不做一些促销活动,减少库存及资金占用,这种做法的最终结果却是每卖一辆非畅销车辆,就要亏损一笔钱,如果不卖,这些车辆就要占用大量库存空间及流动资金。

由上可见,依靠库存经营的意义有以下3个方面。

(1)有利于实施科学管理,防止短缺现象发生。库存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在需要之时,将必需的物资按需要量供应。企业生产急需的物资不能及时供应,管理就会混乱;医院没有一定数量的床位库存,病人就无法住院治疗;银行没有现金库存,存户就可能取不到钱。

(2)有利于提高资金的利用效果,缩短订货提前期。当制造商维持一定量的成品库存时,顾客就可以很容易地采购到他们所需的物品,由此缩短了顾客的订货提前期,使得企业的经营活动更为灵活。

(3)有利于更有效地开展仓库管理工作。通过库存,可使原来零散放置的物料整理得井然有序,废旧物料堆放整齐,工厂空地整洁干净,从而实现文明生产。

此外,还可以把经常动用的物料以及危险性物料分片保管,以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

通过柯达克和美国钢铁公司1966年和1970年期间库存的变化,可以看到库存问题的重要性。1966年,柯达克公司的资产中25%是库存,1970年该比例下降到19%,库存负担费用按库存价值20%计算,节约成本3600万美元。同期,美国钢铁公司的库存量从占资产的23%上升到27%,如果按20%计算,结果是增加了2600万美元的库存负担费用。

库存尽管有如此重要的作用,但也有其不利的一面:库存占用了企业大量的资金,而且物资库存要修建仓库,同时库存还容易掩盖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因此,库存管理的目标不是增加库存,而是在保证一定服务水平的基础上不断降低库存。

2.库存管理的作用

对于库存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角色,不同的部门有不同的看法。所以,为了达到最佳库存管理,需要协调各个部门的活动,使企业内每个部门不仅要以有效实现本部门的功能为目标,更要以实现企业的整体效益为目标。

库存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可归纳为以下6点。

(1)增强生产计划的柔性。激烈的市场竞争造成的外部需求波动性是正常现象,加强库存管理能减轻生产系统尽早出成品的压力。

(2)满足需求的不断变化。顾客可能是从街上走进来买一套立体音响设备的人,但他的需求与另外一个顾客的需求可能不一样。这些库存就涉及了预期库存,因为它们被持有是为了满足预期的平均需求。

(3)防止中断。制造企业为保持生产的连续运行不致中断,一般用库存作缓冲。

(4)阻止脱销。持有安全库存可以弥补到货延误。此处的安全库存是指为应对需求和交付时间的多变性而持有的超过平均需求的库存。

(5)充分利用经济订购量的折扣优势。订购量大时一般折扣较大。

(6)缩短订货周期。产品的生产周期与生产系统的库存成正比,与产出率成反比。一般而言,库存高、生产周期长,会加大生产管理的复杂性与难度,使企业难以保证产品交货期。搞好库存管理既能缩短产品生产周期,保证产品的交货期,又能提高生产系统的柔性,提高对用户多样化需求的服务能力。

观点

ERP的产生是在为减少库存积压、减少流动资金占用并能保证企业生产的前提下提出来的。

1.2.2 ERP发展历程

课堂思考

1.ERP系统的起源是什么?

2.ERP发展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20世纪50年代中期,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带来了信息处理的新纪元。

(1)订货点(Order Point System)。在计算机出现之前,发出订单和进行催货是一个库存管理系统在当时所能做的一切。库存管理系统发出生产订单和采购订单,但是确定对物料的真实需求却是靠缺料表,该表所列的物料是马上要用,但却发现没有库存的物料,然后再派人根据缺料表进行催货。

订货点法是在当时的条件下,为改变这种被动的状况而提出的一种按过去的经验预测未来的物料需求的方法。这种方法有各种不同的形式,但其实质都是着眼于“库存补充”的原则。“补充”的意思是把库存填满到某个原来的状态。库存补充的原则是保证在任何时候仓库里都有一定数量的存货,以便需要时随时取用。当时人们希望用这种做法来弥补由于不能确定近期内准确的必要库存储备数量和需求时间所造成的缺陷。订货点法依据对库存补充周期内的需求量进行预测,并保留一定的安全库存储备,以此来确定订货点。安全库存的设置是为了应对需求的波动,一旦库存储备低于预先规定的数量,即订货点,则立即进行订货来补充库存,如图1-5所示。

图1-5 订货点理论示意图

订货点的基本公式是:

订货点=单位时区的需求量×订货提前期+安全库存量

该方法最大的缺陷是它没有按照物料真正需求的时间来确定订货日期。

(2)20世纪60年代,开环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MRP)。MRP是计算机技术对管理最初的影响形式。计算机对物料计划和企业管理最初的影响是巨大的。无论是手工制定生产计划,还是使用台账、卡片管理物料,新的计算机系统都可以实现这些计划、物料管理的自动化,基于将要完成的产品、当前的库存状况、已经分配出去的物料和在途物料等信息,可以快捷、准确地生成物料采购计划和生产作业计划。物料的库存和计划的可视性大大提高了,只要能访问该系统,就可以随时查看到最新的库存状态。物料管理和计划管理中的错误大大减少了,管理效率也大大提高了。MRP的出现,使得计划人员可以准确地回答需要什么?何时需要?需要多少?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坐在办公室里等待,直到发现生产线上缺少物料才会制定出缺件计划,然后开始订购。这个阶段也被称为“小MRP阶段”或“开环的MRP阶段”等。

但开环物料需求计划仍然不够完善,其主要缺陷是没有考虑到生产企业现有的生产能力以及采购的相关条件的约束。因此,计算出来的物料需求的日期有可能因设备和工时的不足而没有能力生产,或者因原料的不足而无法生产。同时,它也缺乏根据计划实施情况的反馈信息对计划进行调整的功能。

(3)20世纪70年代,闭环物料需求计划(Colsed-Loop MRP)。为了克服开环MRP的不足,闭环物料需求计划在MRP的基础上,将功能进行了扩充,把优先顺序计划、能力计划、优先顺序控制和能力控制4大基本功能纳入系统中,即把能力需求计划(Capacity Requirements Planning,CRP)、采购计划和车间作业等纳入系统中,从而使计划更加切实可行。

具体做法为MRP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有一个切实可行的主生产计划。它除了要反映市场需求和合同订单以外,还必须满足企业的生产能力约束条件。因此,除了要编制资源需求计划外,还要制定能力需求计划(CRP),同各个工作中心的能力进行平衡。只有在采取了措施,做到能力与资源均满足负荷需求时,才能开始执行计划。而要保证实现计划,就要控制计划,执行MRP时要用派工单来控制加工的优先级,用采购单来控制采购的优先级。这样一来,基本MRP系统的进一步发展,把能力需求计划和执行及控制计划的功能也包括进来,形成一个环形回路,称为闭环MRP。

(4)20世纪80年代,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MRPⅡ)。MRPⅡ用来集成制造和财务,是制造领域和财务领域的桥梁。实际上,计算机在制造领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很快超出了制造领域的界限。下面通过一个实例来讲述这个问题。如果企业采购的一种物料到货了,进入了仓库,那么,不仅是库存的物料数量增加了,从财务账簿上来讲,企业的原材料库存资产也增加了。原材料库存资产增加可以通过负债科目中的应付账户反映出来。当原材料从仓库送到车间加工后,库存原材料资产就降低了,但是制品资产增加了。同时,工人的劳动工资和车间管理费用也通过在制品资产账户进行转移。随着物料在生产线上加工的流动,在制品资产账户不断增大。最终,当企业制造出来的产品销售出去之后,库存资产账户减少,而应收账户资产增加。由此可以看出,物料的移动和资金的移动是同步的。在MRP系统中,单单考虑物料是不完整的,因为从管理的角度来看,这样很难向管理人员提供准确的管理信息,管理人员也很难准确地监督生产的运行过程。为了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应该考虑把财务信息添加到MRP系统中。

MRPⅡ的出现并不是说MRP是错误的,而是在集成企业更多资源方面和更大范围地监视制定的计划与实际的结果等方面有了重大突破。从某种意义上还可以说,MRPⅡ是一个闭合的财务管理系统。

(5)20世纪90年代,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ERP)。它是在MRPⅡ基础上扩展了管理思想,进行多种经营,采用混合生产模式,建立整合了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人力物力、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于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它是从MRP(物料资源计划)发展而来的新一代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扩展了MRP的功能,其核心思想是供应链管理。它跳出了传统企业边界,从供应链范围去优化企业的资源,是基于网络经济时代的新一代信息系统。它对于改善企业业务流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20世纪90年代开始,以SAP、Oracle为代表的国际著名ERP产品进入我国,并迅速被应用,随后国内也相继出现了一些早期ERP产品,如开思ERP、利玛ERP、和佳ERP、博科ERP等。

(6)今天,ERP的概念外延可能更加广泛,几乎是企业信息化的代名词。

ERP的发展阶段如图1-6所示。

图1-6 ERP的发展阶段

1.2.3 互联网+环境下ERP的发展趋势

课堂思考

1.ERP与供应链管理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2.ERP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ERP是一种先进管理理念的代表,其核心思想是将客户需求与企业内、外部相关资源进行整合管理,坚持以客户为中心,通过全面集成企业人、财、物、技术、设备、信息和时间等信息资源,实现企业整体协同运作,提供企业快速决策所需信息,提升企业营运绩效与快速反应能力。近几年国内很多企业都把实施ERP作为支撑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手段,借助ERP来梳理业务流程、规范操作、标准化管理,利用ERP来提高工作效率和自身综合竞争力,不断提高经营效益。但大多数企业很快发现ERP的实施并不能完全解决企业内部信息孤岛和数据无法充分共享的问题。因此,ERP在未来发展中必须与企业内部其他信息系统进行融合应用。

1.实现基于价值链的ERP、CRM和SCM3大系统集成,延长ERP功能

SCM、CRM与ERP3大系统各有特点和优势,并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但各自的独立应用对企业资源配置作用和应用效果都无法达到既定目标,制约了企业发展。实现3大系统的融合将在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上实现全方位、立体的管理,使下游的企业、供应商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益,这个融合过程是3大系统的功能互补和完善创新的过程,融合后的ERP系统将使企业传统业务和内部管理的前后端成为一体化交易中枢。

2.建立基于因特网和移动互联技术的电子商务ERP

从ERP和电子商务的概念上看,电子商务着重于前台,ERP着重于后台,两者相辅相承。ERP系统的全球协同电子商务化将实现协调工作最小化,有效地塑造、集成和监控影响着整个供应链的商业行为过程,以及全球范围内的虚拟组织,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改变企业现行经营管理模式。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日趋成熟,实现ERP的移动电子商务成为可能,移动商务环境下的ERP系统将允许用户通过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进行企业生产服务,实现移动办公,提高企业服务个性化、移动化、动态化和提高企业运转效率,实现ERP的移动商务化是顺应移动办公的发展趋势,走新型企业信息化的发展道路。

3.引入“商业智能”,增强ERP系统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处理能力

随着ERP系统的深入应用,将迎来新的ERP时代,即商业大数据时代。如何从ERP系统数据库中存储的庞大信息数据中挖掘具有价值的信息,这就要求企业在已实施ERP系统的基础上引入商业智能,用数据挖掘技术从ERP系统的数据仓库中挖掘数据并深入分析,抽取出隐含在其中的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并进行转换和模型化处理,以构建具有特色的专业化决策支持系统,为企业管理决策层提供制订切实可行的、正确的发展战略规划的有价值的信息数据。所以在未来的ERP系统建设中,通过引入“商业智能”来增强ERP系统的数据挖掘功能和联机分析处理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4.物联网背景下的ERP应用融合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所产生的效益将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将降低集团公司生产经营成本和减轻一线作业工人的工作量,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物联网可以加速推进企业“数字化”进程。物联网作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组合技术,可以帮助企业对产业链各环节有效管理,形成闭环的生产过程和设备资产生命周期管理,提高过程管理的实时性、敏捷性,并可以降低风险,提升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可见,物联网技术在促进企业管理过程优化,信息资源同步,网络无缝化以及信息系统可视化管理方面有着突出优势,这势必要求在ERP系统中引入物联网技术,将企业生产活动所产生的海量数据实时采集到ERP系统数据仓库。增强ERP系统与其他信息系统间的协同性,加大与其他集成系统间的信息共享程度,使ERP系统智能决策更及时和准确。

5.云计算与ERP的融合

集成云计算的ERP系统可以在屏蔽ERP系统底层环境,降低硬件投入成本;增加ERP系统的应用安全,减少由于安全问题给用户带来的损失,便于深度分析,增加ERP系统数据和商业价值等方面发挥重要优势。云计算与ERP的融合是彻底解决行业信息数据孤岛,降低企业信息化融合中客户服务成本,减少信息化基础设施投入,降低企业信息化融合系统建设风险,提高集成系统运营成功率,使信息化服务专业化,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的最佳解决方案。

6.融合GIS技术,提升空间资源管理能力

ERP系统数据库中存储的主要是属性数据,分析统计功能主要是通过表格形式展示,所以在空间数据资源管理和可视化的基于空间位置上的分析统计功能上,ERP系统明显存在缺陷,而地理信息系统(GIS)在数据资源管理和空间数据分析功能上正好弥补了ERP系统在空间资源的管理功能上这一缺陷。两者的融合应用可以帮助企业搭建统一的空间数据共享平台,统一管理和共享企业生产所需空间数据,并为企业提供业务导航、空间操作分析、二维三维展示、专题服务等服务,提升决策水平发挥重要支持作用;可以在地理空间架构下,实现ERP系统信息的可视化显示和分析;还可以通过提供方便快捷的GIS电子地图和空间数据资源,帮助企业高层和相关技术人员随时、随地掌控整合了解企业运营和生产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