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骚拾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序一

方铭

中国屈原学会资深理事,湖南理工学院、湖南省屈原文化研究基地特聘研究员,湖南省汨罗市屈原纪念馆副研究馆员刘石林先生把自己数十年研究屈原和楚辞的论文编辑成书,即将出版,这对于刘石林先生和中国屈原学会来说,都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刘石林先生是中国屈原学会的创始会员,退休前长期担任汨罗市屈原纪念馆馆长,也可能是唯一一位参加了自中国屈原学会成立三十余年来全部年会的中国屈原学会会员。因为研究屈原和楚辞的机缘,我有幸认识刘石林先生,到现在也差不多有二十年了。这些年来,承蒙不弃,在学术上,以及在中国屈原学会的工作上,我都得到了刘先生的悉心指导、亲切关怀和热情提携。刘先生的大著出版之际,嘱我作序,幸何如之,敢不从命。

刘石林先生是湖南汨罗人,汨罗因是屈原晚年居住地和投水殒身之地而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地标。刘石林先生生于斯,长于斯,对屈原和汨罗怀有深厚的感情,在从事屈原纪念馆的建设工作的同时,长期致力于与屈原及楚辞相关的历史文献和民俗研究,成果丰硕,发表有《屈原投汨罗考及其他》、《〈离骚〉作于汨罗辨》、《〈橘颂〉即楚颂和楚王颂》、《从民俗学探究〈天问〉创作之缘起》等论文数十篇;撰写过电视教学片《屈原》,并由珠江电影制片厂电视部拍摄发行;介绍和研究汨罗屈原纪念馆的著作《汨罗江畔屈子祠》一书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获得了学术界的赞誉;曾经参与了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屈原学集成》的编纂,《屈原学集成》是湖南省有关方面资助的一本大型有关屈原研究的工具书,由湖南理工学院的相关专家完成。

刘石林先生出生于1942年,由于生活所迫,刘先生上完初中以后就辍学了。刘先生虽然没有机会进入大学进行专业学习,但他工作以后,从没有停止学习的脚步,他取得的学术成绩,得到了海内外学者的重视。刘先生曾受日本楚辞学家大宫真人的邀请,赴日考察屈原遗迹,并进行相关学术研究活动。刘先生今年还将访问台湾,并在那里进行学术交流。可以说,刘先生的学术影响力不仅仅局限在汨罗或湖南,在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以及日本等地,都留下了他从事学术研究的足迹。

屈原与楚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文化遗产,屈原及楚辞研究也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积淀的课题。屈原及其作品产生以后,屈原及楚辞的研究就开始了,今天屈原及楚辞研究已经有2200多年的历史了。屈原及其楚辞,不仅仅是文学研究或者历史研究的对象,同时,也是作为以孔子和经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屈原及楚辞研究的历史广度和深度,也仅仅次于孔子及经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也就是说,从事屈原及楚辞研究的学者的目标,不仅仅局限在历史的重现和复原这一基本学术目的,同时也要着眼于中国思想文化今天和将来的建设和重构。刘先生这本著作,以《史记》等历史文献资料为经,以屈原的作品为纬,结合汨罗有关屈原的遗迹和传说,再辅以考古资料,全方位论证了屈原的生平、作品、流放的经历,揭开了屈原为何选择汨罗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和“首丘”之谜,归纳了屈赋的四大特色。并从民俗学的角度探讨了端午习俗的缘起和文化意义,并对端午文化的现状进行了深入思考。刘先生的研究,展现的是田野考古的芬芳和色彩缤纷的民风民俗,这是一条有别于主流学术的全新的道路,是值得学术界重视的。

屈原是历史中存在过的真实的人,同时也是经过历代文化人和屈原的崇敬者不断诠释过的文化符号。屈原是个有坚守的政治家,是一个坚守传统的儒家思想家,是一个有创造力的伟大诗人。屈原是一位历史人物,博闻强识,正道直行,同时,屈原精神也是当下所渴望的人文情怀。屈原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是一个在丧失了正义价值的时代积极倡导社会公平和正义价值,并痛苦地追寻社会公平和正义价值的智者。刘石林先生服膺屈原精神,热爱屈原的人格,在对屈原及楚辞研究之中,寄托了他坚韧执着的个性。相信读者一定会从这本书中感受到这一点。

以古代的说法,刘先生已经步入古稀之年,但对今天的人来说,七十岁的年龄,是学者的黄金年龄。刘先生身体康强,未来还可以再大干二十年或者三十年,周有光先生115岁以后,还一直思如泉涌,笔耕不辍,我也祝愿刘先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本书的出版不是刘先生屈原及楚辞研究的终点,而是新的开始。

2017年3月30日于北京

作者系著名学者、中国屈原学会会长、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