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西方早期管理思想
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萌芽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间,从中世纪后期现代管理思想雏形的出现,直到美国科学管理思想的诞生前夜,具体包括中世纪之前、中世纪以及产业革命前后三个阶段。
2.1.1 中世纪之前的西方管理思想
西方的早期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指挥军队作战、治国施政和管理教会等活动之中。古巴比伦人、古埃及人和古罗马人在这些方面都有过重要贡献。
古巴比伦在汉谟拉比统治时期,就建立起庞大而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汉谟拉比之后,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统治时期,也出现了许多有效管理的实例,一些大的工程建设充分体现了当时的管理水平。巴比伦城建筑宏伟壮丽,直到100多年后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来到巴比伦城时,仍称它为世界上最壮丽的城市。这一时期还建设了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
在古埃及,法老之下设置了各级官吏,最高为宰相,辅助法老处理全国政务,总管王室农庄、司法、国家档案,监督公共工程的兴建。宰相之下设有大臣,分别管理财政、水利建设以及各地方事务。上至宰相,下至书吏、监工,各有专职,形成了以法老为最高统治者的金字塔式的管理机构。为了强化法老专制政权的统治,埃及法老为自己修建了壮观的金字塔。其工程之浩大、技术之复杂,至今仍被视为难以想象的奇迹,以致被蒙上许多神秘的色彩。
在古希腊,当时的思想家们对管理有许多精辟的见解。苏格拉底曾提出管理的普遍性,认为管理技能在公共事务和私人事务之间是相通的。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国家制度的各种形式,描绘了以奴隶制为基础的“理想城邦”的轮廓。色诺芬(Xenophon)从使用价值角度考察了社会分工问题,他认为一个人不可能精通一切技艺,所以劳动分工是必要的。社会分工能使产品制作更加精美,质量更高。
古罗马人最有效的管理实例,是当时的统治者戴克里先对罗马帝国的重组。他上台之后,针对帝国组织庞大,事务繁杂,但又人浮于事这一情况,重新设计了帝国的组织结构,把军队和政府分为不同的权力层次,并对每一层次规定了严明的纪律,以保证组织职能的发挥。他把帝国分为100个郡,归为13个“省”,进一步把“省”组成4个“道”,从而建立起专制的组织结构。
2.1.2 中世纪的西方管理思想
公元5世纪末,古罗马帝国灭亡,欧洲进入封建社会,历史上将公元6世纪到18世纪这段时间称之为“中世纪”。在中世纪,欧洲大体是奴隶社会末期直至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社会生产力、商品生产有了一定的发展,同时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也都有了很大发展。
由于受封建制度的束缚,中世纪时期的经济发展相对来说比较缓慢。然而,城市的兴起、贸易的发展和威尼斯造船厂的管理实践都极大地丰富了古典管理思想。威尼斯造船厂建立于1436年,有2千人左右,占地60亩。其管理实践主要包括:(1)互相制约的组织机构和领导体制;(2)把部件编号并储存在指定地方;(3)在运河两岸先后排列不同的安装工序,类似于装配线生产;(4)部件标准化;(5)建立会计制度(两本日记账和一本分类账);(6)存货管理制度;(7)利用成本控制和计量方法帮助做出管理决策;(8)计件工资和计时工资。
这个时期也涌现了一大批像阿奎那(Thomas Aquinas)、马基雅维利(Niccolò Machiavilli)和莫尔(Thomas More)为代表的管理思想家。
托马斯·阿奎那(1225—1274),意大利贵族,西欧中世纪经院哲学家与蒙昧主义典型代表,他成功地将基督教的神学思想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融合在一起,建立起了庞大的经院哲学体系。他一生著有18部巨著,其中包括集基督教思想之大成的《神学大全》和《哲学大全》。其管理思想主要包括:(1)人有高低贵贱之分,封建农奴制度是必要而且合理的;(2)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是划分社会等级的基础;(3)坚信私有制,反对公有制,认为私有制是人的理性创造出来的,符合自然法则,符合上帝的意志;(4)重视公平交易和公平价格;(5)公平价格不仅由消耗劳动来决定,而且也受供求关系的影响;(6)货币成为商品的保价品和等价物;(7)反对经营商业,认为其行为和盗窃无异;(8)认为放债取利是罪恶。
尼古拉·马基雅维利(1469—1527),意大利政治思想家和历史学家,出身没落贵族家庭。主要作品有《君主论》、《罗马史论》、《佛罗伦萨史》等,其管理思想主要包括:(1)所有的政府,其持续存在都依赖于群众的支持,即权力是自下而上的,而不是自上而下的;(2)要使国家能持续存在,必须要有内聚力;(3)领导者(或管理者)的类型有两种:一种是自然或天生型,另一种是后天获得领导技术的类型;(4)任何组织的主要目标之一是使自己生存下去。
托马斯·莫尔(约1478—1535),欧洲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创始人、人文主义者、政治家,出生于英国伦敦的一个富裕法官家庭,代表作《乌托邦》。主要内容:(1)揭露了资本主义黑暗,抒发了对消除人剥削人的未来美好社会的向往;(2)私有制是一切罪恶的根源;(3)统一布局社会的生产和组织;(4)社会经济要按统一原则管理。
2.1.3 产业革命前后的西方管理思想
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使西方世界不仅在技术上而且在社会关系上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小手工业受到大机器生产的排挤,社会生产组织形式迅速从以家庭为单位转向以工厂为单位。在新的生产组织形式下,效率和效益问题、协作劳动之间的组织和配合问题、人和机器的协调运转问题等,使传统的军队式、教会式管理方式和手段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解决工业革命所带来的一系列管理难题,不少对管理理论的建立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管理思想应运而生,其中对后期的管理思想有较大影响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罗伯特·欧文和查尔斯·巴贝奇。
1.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代表作品《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亚当·斯密对管理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贡献是他的分工观点。他认为分工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原因在于:①分工可以使劳动者专门从事一种单纯的操作,从而提高熟练程度、增进技能;②分工可以减少劳动者的工作转换,节约通常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所损失的时间;③分工可以使劳动简化,使劳动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一种特定的对象上,有利于发现比较方便的工作方法,促进工具的改良和机器的发明。斯密的分工观点适应了当时社会对迅速扩大劳动分工以促进工业革命发展的要求,成为资本主义管理的一条基本原理。
斯密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他的经济人观点。他认为,经济现象是由具有利己主义的人们的活动产生的。人们在经济行为中,追求的完全是私人利益。如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所言,“我们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我们不说我们自己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好处。”斯密的经济人观点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反映,它对于资本主义管理的实践和理论,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2.欧文的人事管理
罗伯特·欧文(Robert Owen,1771—1858),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于1800—1828年间在苏格兰自己的几个纺织厂内进行试验。试验主要是针对当时工厂制度下工人劳动条件和生活水平都相当低下的情况来进行的,主要包括改善工人劳动条件,提高童工参加劳动的最低年龄,提高工资,缩短劳动时间,为雇员提供厂内膳食,按成本向雇员出售生活必需品,发放抚恤金等。试验的目的是探索对工人和工厂所有者双方都有利的方法和制度。欧文开创了在企业中重视人的地位和作用的先河,被称为“现代人事管理之父”。
3.巴贝奇的作业研究和报酬制度
查尔斯·巴贝奇(Charles Babbage,1792—1871),英国著名数学家、机械学家,既是计算机研究的先驱者,又是管理研究的先驱者。他曾用10年的时间考察英国和欧洲大陆的工厂管理问题,1832年出版了《论机器与制造业的经济》一书。
巴贝奇对管理的贡献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是对工作方法的研究。他认为,一个体质较弱的人如果所使用的铲在形状、重量、大小等方面都比较适宜,那么他一定能胜过体质较强的人。因此,要提高工作效率,必须仔细研究工作方法。二是对报酬制度的研究。他提出了一种固定工资加利润分享的制度,认为这种制度有以下好处:①每个工人同工厂的发展和利润的多少有直接的利害关系;②每个工人都会关心浪费和管理不善的问题;③能促使每个部门改进工作;④能鼓励工人提高技术和品德;⑤由于工人同雇主的利益一致,能消除隔阂,共求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