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被遗忘的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序

收到徐丙超先生的长篇新作,面对这部洋洋60多万字的大部头作品,真是十分的感慨,不免以自己的写作体会,想象着徐丙超创作这部巨作的每一天的日子,曾经是多么的艰巨,曾经是多么的遥远,从写下第一个字开始,一直往前走,往前走,终于有一天,他完成了这样一部沉甸甸的作品。在盛行小长篇的时代,这样厚重的长篇,确实是令人感佩、令人震憾的。

粗读徐丙超这部作品,我个人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值得深入关注。

一、作品的跨度

百年跨度,十载创作,含辛茹苦,沥血呕心。徐丙超以自己的勤奋、刻苦,为我们奉上了一盘精美的文字大餐。小说《不能被遗忘的家》以一个家族的线条式延伸,向我们展示了中国近百年来风起云涌的沧桑巨变。可以说,这既是一个家族的百年,也是中国历史的百年凝缩。日本侵华,抗战胜利,国内战争,开国大典,抗美援朝,“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小说中有深重的苦难,也有甜蜜的幸福;有灿烂的笑容,也有辛酸的泪水;有熠熠闪光的善良,也有阴暗卑劣的角落。小人物遭遇大时代,生死悲欢,令人扼腕唏嘘……

二、作品的高度

整体上讲,这部作品有属于自己的高度。

通篇看来,作品向我们展示了正义的力量,弘扬了正气,讴歌了真善美,鞭挞了假丑恶。作者通过对不同人物不同命运的安排,为我们彰显了这种力量。这是文学艺术作品的高度所在,也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所在。作者的思想常常决定作品的思想,作品的思想又决定作品的高度。在阅读与写作越来越表面化、肤浅化、快餐化的当下,呕心沥血的写作似乎越来越没有市场。但是,真正的作品,从来不是以其所在当时的市场价值进行衡量的。只有经历过时间的检视,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洞察力,才算得上是真正的有价值的作品。所以我想,徐丙超的写作是一种在喧嚣浮华中有坚持的写作,也是一种有高度的写作。

三、作品的亮度

主人公秦广宇是风云时代里面的一个代表人物。他的身上,集结着苦难、屈辱、伤痕、失落、希冀、绝望、勤勉、善良、正直、乐观、豁达、坚韧。他是苦难的化身,也是幸福的承载。他见证了无数次的诞生与死亡:人的诞生,希望的诞生,道路的诞生;人的死亡,希望的死亡,道路的死亡。正是这一次次的诞生与死亡,让他变得成熟、理性、干练。苦痛是人生难得的磨砺。秦广宇的经历,向我们揭示了芸芸众生在利益、金钱、荣誉、地位、亲情、友情、爱情之间的艰难挣扎。细节描写,人性刻画,将整个文本演绎得质朴、圆润、精致、深刻,以大秦庄为背景一路展开的沧桑历程,为我们翻开了一页人性的大歌,时代的巨音。每一个人在整体中宛如细沙的微不足道和在自我中又恍若宇宙的不可或缺,都在作品中得到了完满的呈现。对每个人物形象、心理、动作、姿势、神情的精准把握,正是作品《不能被遗忘的家》的亮度。

祥龙扛着鼓鼓囊囊的,上面写着“罗马尼亚尿素”的蛇皮袋,一直把他送到庄前,那条东西走向的坑坑洼洼、弯弯曲曲的小土路上。小路两边是黑压压的一望无际的芦苇荡,阴森森的芦苇荡里,不时传来几声乌鸦长一声短一声直直的怪叫,一阵风吹来,芦苇荡里沙沙作响,在这漆黑的黑夜里,让人头皮都发麻。祥龙不放心,又把他送到西边的大公路上。

祥龙把蛇皮袋交到广宇的手里:“家里你就放心吧,等贾青回来,我和他商量商量,再杂七杂八地攒一点钱,把小门楼,重新给支起来,把院墙给拾起来,再把那两扇门板给安上。我想过了,准备把堂屋后窗给堵死,小锅屋门也给堵死,那两只鲁花鸡,就给你嫂代养着,攒的鸡蛋钱留着,等你回来再给你。”广宇握着他的手。

“那些锅碗瓢盆还有其他被砸碎的东西,我看就算了吧,暂时你也用不着,等以后再说,只要你好就中,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我让你操心了……”广宇死死地握着他的手说。

“说这个干什么呀?谁叫我们俩是兄弟呢?到了那里,立马给我来信。”两个人对视着。

站在带着深秋冷风的黑夜里,祥龙莫语了。被他紧握着的手,慢慢地松开了,他双眼模糊地目送着他疲惫的身影。

类似这样的文字,向我们展现了活生生的乡村图景,也展现了栩栩如生的人物特征。这样的描写,在作品中比比皆是。它们构成了作品的亮度。

徐丙超先生少年家贫,苦难度日。贫苦生活磨砺了他的意志,锻炼了他的品质。工作的压力、环境的变迁、城市的喧嚣,没有改变他做人的底质,也就是那种存留在心底、永不泯灭的,带有古槐曲柳、枯树新叶、池塘蛙鸣、青草木灰、黑土腥味的浓浓乡情。虽然从农村、工厂走进了政府机关,但他时时不忘自己贫寒出生,无时不在关心、关注着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百姓。当很多人沉浸在灯红酒绿,他却像在大漠里行走的苦行僧,不声不响地拿起了笔,从构思到定稿,前后用了将近十年时间,默默地为我们奉献了这样一部文学大餐。这既是他对于自己的一个总结,也是他对于故乡热土的一个回报。

《不能被遗忘的家》——让我们魂牵梦绕、无法忘怀的精神家园。

范小青

2015.9.18

走过的不仅仅是路。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