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不看皇子看皇孙
康熙六十一年秋狝,十一岁的弘历尽享祖父康熙的关爱和培养,成为最受人关注的皇孙。这件事在文武百官中引起震惊,有人就此上奏康熙,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这个人就是康熙近臣、行走于南书房的著名文人方苞。康熙为了平衡满汉关系,于康熙十年下诏采用儒学治国,逐渐收用了许多文人名士,设立了南书房制度。南书房里行走的大多数是汉人,都是经史、文学、书法、绘画以及自然科学方面出类拔萃的才人学者。这些人平时为皇帝讲解文义、陪伴侍读,后来逐渐参与政事,成为康熙重要的智囊人才。南书房也就成了强化皇权、巩固清朝统治的宫廷御用机要秘书机构,成为清王朝选拔重用汉族士人的“木天储才之要地”。入值南书房的人才都是当时的知名人物,例如王士祯为诗坛一代宗匠,朱彝尊与王士祯并称“朱王”,沈荃经术湛深,戴梓是很高明的天文算学家,等等。南书房能集中这些人才,体现了康熙宽博的胸怀和谋略,也为他统御四方、开创盛世打下了基础。南书房人才济济,成为朝廷之外重要的议事场所,地位举足轻重。
方苞是桐城文派创始人,他入职南书房也有一段感人的故事。康熙五十二年,戴名世《南山集》一案被人揭发,方苞因此受到牵连,被关进了刑部大狱。戴名世是安徽桐城人,桐城派成员。他在古文经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并且以振兴古文、改造时文为己任,总结了古文创作从形式到内容的一整套理论,为桐城派做出重要贡献。戴名世还是一位史学家,对历史有浓厚的志趣,特别留心明朝的史事。他在担任编修职务以前,就开始到处网罗散失佚文,访问明朝遗老,搜集明朝末年的遗闻轶事,尤其是南明小朝廷的史事,打算将来撰写明史的时候使用。康熙二十五年,戴名世进入京师国子监。他生性狂放不羁,自恃才高,不把朝廷同僚放在眼里,很快就得罪了当权士大夫,被人冠以“狂生”称号。后来,戴名世受人资助,把编写的明史书稿整理成《南山集》,请方苞等人作序,发行天下,引起很大轰动。他本人也于康熙四十八年中了进士,入翰林院做了编修。这时,一些他得罪过的人开始借机诬陷他,上奏说他恃才傲物,私刻书籍,蔑视朝廷,理应革职问罪。为此,掀起了长达两年之久的《南山集》案。戴名世、方苞等人锒铛入狱,成为了朝廷钦犯、阶下囚,眼看着一代名士、学派宗师只有等着掉头丧命了。
方苞像
到了康熙五十二年,康熙经过全面调查,了解了戴名世、方苞等人的才学文化,以及《南山集》案的前后经过。他认为方苞才华出众,开创桐城派,实在是一代宗师。为此,他做出慎重而大胆的决定,不但放了方苞,还亲自召见他,让他进入南书房任职。阶下囚一跃成为皇帝近臣、国家良才,可见世事之变化。方苞因祸得福,伴驾侍读,得以与康熙时常相见,参与讨论朝政事务。
那么,方苞究竟向康熙提出了什么建议呢?
秋狝后,康熙回到京城不久就发觉身体不适。为了调养身体,他特意到畅春园居住。对于年近七十的他来说,这可不是个好征兆,康熙预感到事情不妙,急忙召见心腹重臣商量大事。所谓的大事,最要紧的就是储位之事了。自从两立两废太子以来,储位之争明明暗暗,非常激烈,经久不息,已经成为干扰康熙晚年朝政的最大问题。康熙为此伤心费神,却始终寻找不到好的答案,如今,年老病袭,不得不重提此事了。
方苞受召见驾,看到身体虚弱的康熙,叩头说:“万岁,微臣有一个想法,不知道当说不当说?”
康熙抬起颤抖的左手说:“还有什么不能说的?国事、家事纠缠这么多年,朝臣们多次急于立储,也不是没有逼迫过朕。”几年前,太子首次被废后,以八皇子胤禩为首的八爷党即刻联络百官,联名上奏请求立胤禩为太子。康熙洞察秋毫,看出了胤禩结党营私之心,非常恼怒,不但没有立他,还对他心怀戒恨。后来,太子第二次被废,胤禩认为时机成熟了,再次联络官员,让他们上奏强行要求康熙立储。康熙没有办法,竟然被迫写下了遗书。不过,遗书中并没有提到储位一事,也就是说,他没有选定继承人。
方苞跪着说:“万岁,诸位皇子各有所长,不分高下,难以确定嗣位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可是此事关系甚大,又不得不从长计议,臣有一个下下策供万岁爷参考。”
“说吧!”康熙无力地说了声。
“万岁,”方苞思虑片刻,然后坚定地说,“万岁,臣之计,是不看皇子看皇孙。”说完了,他似乎觉得心里轻松了许多,停下来抬头看看康熙,没有接着言语。
“不看皇子看皇孙?”康熙轻轻重复一句,左手抖得更厉害了,他略微欠欠身体说:“方苞,这就是你的下下策?”
方苞听出康熙语气冷峻,急忙叩头说:“臣也是无奈之际想出的策略,并没有其他用心。臣看雍亲王爷的四子弘历天资颖慧、胆识过人,观其容貌身姿也是富贵有加,贵不可及,所以才说出这样的话来。”
康熙见方苞露出怯意,却兀自笑了,语气平和地说:“方苞,你说的有道理,不用害怕。这些天来,朕时刻都在想着这件事,弘历确实命运贵重,非比一般。朕不是没有这个打算,可是如你所言这是个下下策,如此一来,朕立储不就成了贻笑天下的事了?”
康熙自负文才武略胜过历代帝王,他年轻时曾经笑话过英明一世的唐太宗李世民,说他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没有选好继承人,造成历时多年的朝廷内乱。
方苞听康熙说出真心话,立刻说:“万岁,立储关系国家根本,也关系国运昌盛,要想基业万年长青,又何止是一两代人的事情?民间还有‘子不肖,立贤孙’的说法呢!万岁爷可要慎重考虑。”
他这一说,康熙心里有些畅快了,他说:“方苞,你说得很对,基业长久,不能贪图一时美名。”他心想,胤禛虽然过于急躁,缺乏统筹全局的胸怀,做事却十分认真,也懂得礼仪孝道,尊长敬幼,算是个能干的人。他幼时读书刻苦,骑射也不差,成年后多次办理差使也很出色,不比其他皇子差。何况他有个好儿子,弘历可是难得之人,与自己年少时相比,也毫不逊色啊!想来想去,康熙突然传进太监说:“即刻传令四皇子,着令他代替朕祭天。”
康熙再次命胤禛代行冬至祭天,决定采取方苞之计,不看皇子看皇孙,由此结束延续二十多年的储位之争,立弘历的父亲——四皇子胤禛为嗣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