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哲学: 任正非的企业之道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自序

孟子曰:“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当我通过计算机键盘输入完本书的最后一个句号时,终于有了一种解脱的感觉。

1997年我从青岛大学本科毕业的时候,家里费尽千辛万苦想让我进入山东省政府机关,而我的选择却是外资企业。鬼使神差,最终我去了一家当时并不了解的民营企业——华为。在华为工作的多年时间里,我不仅见证了一个伟大企业的成长之路,而且自己也得到了脱胎换骨似的蜕变。我很庆幸自己能够进入华为工作,我更感激毛生江、张新生等很多我的领导和同事们给予我的指导和帮助。毛生江不仅是华为的创业元老,长期担任公司高层领导职务,更是华为总裁任正非首肯的学习榜样,代表了华为“烧不死的鸟就是凤凰”的职业精神。能够在毛总的领导下工作是我难得的学习机会。张新生张总不仅是一位好领导,而且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兄长,一直到现在还经常给我以关心和鼓励。

一直想写一本关于华为的书。这个念头最初萌芽于2000年我有幸陪同原华为常务副总裁聂国良登泰山,期间有机会听到他讲述自己的工作经历及思想感悟,虽然只是点点滴滴,但对我却触动很深。虽然那时我还很年轻,思想也很浅薄,但是华为以及华为人的传奇故事一直在心中波涛涌动,竟然促使我产生了写作的强烈愿望。

在华为期间,我不仅接受了多次长时间的系统培训和学习,而且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我曾经一人兼任山东华为人力资源部经理、总经理办公室主任和质量管理办公室主任三个职务,而且还负责过山东政府信息化项目等市场工作。后来因为个人原因离职后,我历任多家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职位,也历经无数的坎坷与沧桑。这些促使我对企业有了更多的思考。

2010年,我闭门苦读三个月终于考取了北京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希望通过学习哲学以提升自己的理论与逻辑素养。在录取面试时,对于为什么要选择哲学作为研究方向这个问题,面对主考官们疑惑的目光,我直言是受到华为总裁任正非的影响才学习哲学的,因为我认为任总的成功与伟大都是来自其深厚的哲学思想,结果竟然顺利通过面试。

幸运有时也会结伴而来。由于北京东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李平董事长的认可与支持,使我在攻读博士学位的同时能够有机会担任东土科技副总经理职务。李总对工业互联网行业的战略视野和市场远见让我敬佩,对于人才的求贤若渴也使我难忘。在此衷心感谢李总提供的平台,不仅让我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而且促使我得到了持续的历练与提升。

2013年7月,我在完成博士论文的同时,对华为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作为原华为的一名员工,我本来是没有资格来评价华为与任总的。但是如果从哲学的层面对华为的发展历程以及任总的哲学思想进行梳理与分析,从第三方视角辩证地剖析华为的成败得失,不仅可以促使华为走得更远,同时也可以让其他企业从任总的思想智慧中获得启迪与借鉴,这对大家来说都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

此外,我希望从自己近二十年的企业实践经历出发,结合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哲学理论学习,针对中国企业现存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梳理和分析。这样的“上下结合”或“虚实结合”不仅意味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而且也是企业中不同层面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我希望能够针对企业哲学、企业文化和企业人才方面做一些深入的探索和研究。这三者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既是当前中国企业界最为关注的领域,也是理解偏差较大的领域;看似无用,实则大用。在这些研究里,我不仅会把华为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而且会对中国企业现状进行剖析和批判。这既是我献给中国企业老板或有志于成为企业老板的创业者和企业管理者的良语诤言,也是我对中国企业未来之路的管窥之见。我的理解是,做企业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成功不可复制,只有知识、思想和智慧可以分享,可以传承。

总之,我对本书的定位简单来说就是:无意写成纯学术著作,主要是自己的思考与感悟;无意写成历史性叙事,主要是对案例的总结与提炼;无意为华为树碑立传,主要是对思想的分享与批判。如果能遂此愿,我心甚慰矣。

在本书写作过程中,我一直处于激情燃烧的状态。终于到了付梓的时候,也算完成了自己长期未了的心愿。作为献给母亲八十岁生日、妻子结婚十周年纪念和女儿六周岁生日的礼物,这本书寄托着我对她们最深切的爱与最美好的祝福。我要衷心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陈海娟副社长、大众分社赵屹副社长、张馨月编辑、王炎编辑、北京大学中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孙熙国教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徐洪才部长、原华为领导李玉琢副总裁在本书写作与出版过程中给予的大力支持与无私帮助。我要衷心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我的家人和朋友,是你们的理解和认可才让我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另外,本书不免会有思虑不周或表达不清之处。写作中部分资料引用了一些学术著作或报刊文献,虽然已经尽量注明出处,但也难免挂一漏万,最后一并表示感谢并期望得到作者宽宥。

水平所限,谬误难免。惴惴不安之余,我永远感恩,我依旧憧憬。

周留征

2015年1月28日于北京西山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