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风口:林劲峰的投资逻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毕业了,工作在哪里?

也正是在1994年,林劲峰告别了自己的大学生涯,正式走向社会。

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家对于大学毕业生还是采取包分配的政策,但在深圳大学,很多当地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权,不过毕业的去向不是政府机构就是国有企业,总之安定富足、上升阶梯清晰的工作都是大家争抢的对象,但这显然不是林劲峰想要的。四年的炒股经历已经令他在物质上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走进大户室就是一个明证,但炒股在那个时代毕竟算不上是一份职业----在很多世俗的眼光看来,炒股即使算得上是一份职业,估计也只是那些无所事事、喜好投机的人才将其视作职业。

林劲峰想要的是一份能够与股票投资有关联的工作,或者,至少这份工作不会影响到他个人的股票投资。但是,这可能吗?

起步君安

这不是林劲峰想做的事情,他心里想着还是能不能有机会调去资产管理部,做股票的投资工作。

“手上戴满硕大的佛珠,办公室里摆放着一个巨大的佛像”,很多年后,林劲峰还清晰地记得第一次见到张国庆的场景。

1994年的张国庆和君安证券,在整个深圳乃至中国证券市场都炙手可热,如日中天。张国庆这个人出身很传奇,20世纪70年代从部队复员后进入人民银行系统,先后担任湖北省人民银行办公室副主任、深圳人民银行证券管理处处长等职务;1992年8月,张国庆下海创办君安证券并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君安证券设立之初,由包括军队企业在内的五家国有企业投资,注册资本5000万元。《证券法》出台之前,也是君安最辉煌的时期,张国庆几乎垄断了新股的市场发行。有人形容说,当时的深圳股票市场,只有“一人独大”四个字才可以形容张国庆在这个行业中的地位。

1994年正值君安证券高歌猛进,新股发行承销亟须人手。因此当君安证券在深圳大学提出要吸收刚毕业的大学生时,林劲峰立即递上了自己的简历。

初试、复试、面试,过五关斩六将,林劲峰终于站到了张国庆的面前。“这个小伙子还可以,有点基础知识,进来吧。”张国庆这几句话算是给林劲峰派发了最后的通行证。可林劲峰想去的是资产管理部门,没容他细说,就被分配到了君安证券的投行部。

君安证券的投行部在中国的新股发行市场的势力正在迅速提升。1993年至1998年期间,君安共为超过100家企业承担A股、B股上市及配股业务,筹资总额近300亿元。公司在国内下辖约60家证券营业部,交易量在深交所的排名从来都在第一位、第二位,即使在上交所也绝对在前六名之列,其国债交易量也不容小觑,位居国内前十名。市场曾经将那段时期称为君安时代。张国庆作为君安的掌门人,内心该是何等的骄傲与自豪。由此,张国庆与万国的管金生、申银的阚治东并称证券业三大教父。

可林劲峰对于投行部的工作并不感冒。实际上从1994年7月一毕业,他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帮助公司对新的办公地点进行装修。他像个小跟班一样,跟着君安证券办公室主任去刷房、扫地、拖地、斟茶倒水。虽然这些工作琐碎、甚至有些很无聊,但每天能够跟证券行业的人交流、学习,林劲峰依然有些兴奋。

很快林劲峰开始参与到投行部的实际工作了。他跟着资深的投行经理来到珠海。这里有一家公司正筹备上市。到了现场一看,林劲峰才发现投行部的工作远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富有“技术含量”。他的工作就是在资深经理与企业高管交谈的时候进行会议纪要,然后根据了解的内容写一份报告。

这不是林劲峰想做的事情,实际上他自己也知道干不来写报告的事情。他心里想着还是能不能有机会调去资产管理部,做股票的投资工作。

林劲峰不知道的是,当时的君安资产管理部门已经开始在挪用客户保证金。只有核心的人才能进入资产管理部。因此,当林劲峰向张国庆提出调岗申请时,答案自然是“NO”;林劲峰不死心,他又为君安当时承销的鲁石化做了一份研究报告,当时君安手上拿了一堆鲁石化的股票,林劲峰建议卖出,但是也没被上峰采纳。后来这家公司的股价从7元跌倒到了1元,惨不忍睹。

那时林劲峰的个人财富已经达到了百万级,对他来说更希望工作能够贴近兴趣,而不是为了解决口粮问题。如此三番,林劲峰对君安证券的这份工作已经索然无味,去意已决。

张国庆个人和君安证券最终的落幕也显得有些悲凉。

1998年,一名被君安开除的职员给有关部门递交了一封举报信,捅破了时任君安董事长兼总经理的张国庆等人悄悄进行的收购计划。这一曝光,着着实实引发了一场君安震荡。无独有偶,公司财务部门发现有10亿元公款不知去向。张国庆以及君安开始被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张国庆调用了一笔账外收入在外注册了自己控制的公司,由此辗转获得了君安的大部分股权。审计署查明张国庆等人账外违法经营隐瞒转移收入的总额约12.3亿元,其中约2.3亿元在查处前夕返还公司。张国庆先后动用5.2亿元资金,获得君安约77%股权。

在君安事件中,原君安领导层的一项主要罪名就是侵吞国有资产,将国有资产变相转入私人名下,张国庆也因为虚假注资和非法逃汇等罪名锒铛入狱。迟至2002年,张国庆才出狱。或许那时的他,仍有东山再起之心,但江湖已不再是当初的江湖。

父亲的期望

到达香港的第一个夜晚,林劲峰一个人跑到海边,坐到了凌晨两三点钟,不停地想,除了炒股票真不知道自己还能干什么。

离开君安证券之后,林劲峰和父亲林家宏有过一次非常剧烈的争吵。父亲觉得林劲峰的选择简直有些不可理喻,因为当时在深圳,君安证券影响力非同一般,能够入职君安证券也非易事,但林劲峰居然就这样轻易地把自己的金饭碗给扔了!

父亲林家宏的不理解,也属正常。林家宏出身于南海舰队,海军生涯的历练令他养成了终身难以磨灭的坚强、果敢的气质以及大公无私的品德。在深圳,林劲峰的父亲林家宏可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他曾是深圳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一手创建了深圳市布吉农产品批发市场,将一个当年注册资本不过517万元的小批发市场打造成为中国农产品流通领域一艘赫赫有名的“航空母舰”。1997年,《经济日报》在一篇深度报道中,将林家宏亲切地称为“舰长”。2003年5月,林家宏主动提出不再担任公司董事长之后,主动让贤,又一度引来媒体的高度评价。为了表彰林家宏对于深圳农产品流通领域改革的贡献,深圳市政府对他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其75万元和一辆车。林家宏婉拒了现金,仅保留了车辆的使用权,又一次引来了媒体的热评。

父亲林家宏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怀有开发进取精神但又一心为公的共产党人,他很难理解自己的儿子居然不能够在一个稳定的岗位上踏实做下去,而是痴迷于炒股票。在父亲林家宏的眼里,炒股票根本就算不上是一个职业。

父子之间的冲突异常激烈,甚至上升到了要“断绝父子关系的地步”。林劲峰干脆从家里搬了出来,在小区里租了房子,几个月都不进家门。父亲的反对,林劲峰其实也能理解。过去几年里,他们见过了太多在股市倾家荡产的人,有的还是父亲的亲朋好友。这些惨痛的教训,也让父亲无法理解林劲峰的选择。从林劲峰踏入大学开始,林家宏就希望儿子能够在国际贸易这条路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

“把炒股票当职业?门都没有!”父亲这辈子的人,将子女视作自己生命和事业的延续。从孩子幼时就严格要求,不能有丝毫的差错。“等于说他用了很大的心思来培养你,结果你走上了一条不归路,走进了赌场----在他的概念里,炒股就等于你天天在赌场里面,你一辈子就是赌,可能哪天还去澳门赌呢。”许多年后回忆这段争执,林劲峰也能理解父亲的初衷。

尽管林劲峰并不常常提到父亲,甚至有时令人感觉刻意淡化父亲的影响,其实父亲在他生命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最重要的恐怕是给他树立了一个标杆——无论是精神上的还是事业上的。

这场争吵僵持了三个月之后,父子之间都做了反省和让步,开始有了一些交流,但是并不顺畅。林劲峰很清楚父亲希望自己能在一个领域,比如国际贸易,成长为一个很杰出的人。于是林劲峰开始妥协,遵照父亲的安排去五矿、深业集团做贸易,但这两份工作持续不到一两个月,林劲峰就放弃了。

不过父亲还是没有放弃,他仍旧希望儿子能够在贸易领域有一番作为。他又给儿子联系了中化香港。

“如果在中化你还待不住的话,我已经没法给你介绍了,这是中国最大的贸易公司,石油、化肥、塑料垄断,全是它进口的。”林家宏这样告诫林劲峰。那个时候,林劲峰处在一个人生的十字路口,也很迷茫。虽然感觉这不是自己想要的,但是他也没有理由拒绝。

“那天我爸送我去香港,一直送我进地铁站。看着他转过去依依不舍的背影,就跟朱自清的文章《背影》有点相像,那个时候,我就想了很多。以后,我该怎么办呢?”林劲峰回忆说。

到达香港的第一个夜晚,林劲峰一个人跑到海边,坐到了凌晨两三点钟,不停地想。“很迷茫,除了炒股票真不知道自己还能干什么,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学会做石油?因为做贸易是家里的强烈要求,他们一定让我去,死也要把我塞到一个贸易公司里。”

格子间里的跟单员

“我觉得始终有一天,这些事情在我眼里都是小case,你做的这些事是小生意。”

在中化香港,林劲峰头一回做起了与国际贸易沾边的工作,理论上这也是他“专业对口”的工作。

林劲峰的工作是石油部门的跟单员,具体工作就是比如说从俄罗斯或者加拿大定了一批原油,然后要卖给江苏某个化工厂;林劲峰需要拟定价格合同,经老板确认后,他需要在香港电话遥控跟单。

“我在香港直接打电话就可以,船上有专门坐船的同事,就问问他,这个船跑到哪啊?这个船还有多少天到上海啊?”林劲峰说。贸易跟单员是从事国际贸易的最基础的工种。不过,林劲峰的薪水可不少。在君安证券工作时,林劲峰的月薪不过一两千元;到了中化香港,薪水一下子涨到了7000元——按照香港标准这是职位最低文员的薪资。

“我没做啥贡献,你怎么给我这么多钱呢?”虽然林劲峰也是见过钱的人,但第一次拿到如此高的薪酬,还是有些惊讶。可第一次付完房租,他就发现自己又变成一个“穷人”了。中化香港办公地点在湾仔,林劲峰想着在公司附近租房,挑来选去定下了一个小房子,小得只能放下一张床;可租金真是不菲,光房租和管理费每个月就要消耗5000元。

林劲峰的顶头上司是一个加拿大籍的俄罗斯人。当时中化香港很多的原油都是从俄罗斯进口。这个俄罗斯人对自己在俄罗斯的卖家信息守口如瓶,也几乎从不教林劲峰如何做石油贸易。因为这是他的饭碗,他担心林劲峰学会了其中的门道就会抢他的生意。

可是这个性格古怪的俄罗斯人,对林劲峰又非常严厉,动辄就会勃然大怒,甚至将合同撕得粉碎。不服输是林劲峰的性格。俄罗斯人这样一激,反倒给了林劲峰向上的动力。

“我觉得始终有一天,这些事情在我眼里都是小case,你做的这些事是小生意。”林劲峰说。在中化香港工作一年之后,林劲峰还是决定离开。“这个还不是我喜欢的东西。那个时候也影响我炒股,我不能公开看行情,只能打电话查询价钱。”

中化香港的工作经历日后也给了林劲峰一定的帮助,那就是他能够理解石油贸易。后来林劲峰在香港投资中石油H股时,选择的一个重要的观察指标就是国际原油价格。

从中化香港出来之后,林家宏基本上不再对儿子在贸易行业出人头地抱有幻想。

“我爸确实也觉得我这个人在外贸行业没什么希望。他给我介绍一家(公司),我走一家,他觉得自己很没面子。”林劲峰说,回来之后他跟父亲做了一次深入坦诚的沟通。“做个跟单的,你说我有啥前途呢?我又不会做这个贸易,我又不会找客户,你说老在老外下面跟单,做一辈子跟船业务也没出息啊。”

对于儿子的话,父亲也认为有道理。当时林劲峰炒股的积蓄已经不菲,在林家宏看来,“即使不工作也饿不死”;退而求其次,父亲对林劲峰的要求只有两个:不赌钱、不吸毒。当时深圳一些高干子弟都倒在这两样东西上了。连林劲峰出去打麻将,林家宏都会反感。

“我打麻将的对象,也都是我的同学,其实我是应酬,目的很明确。但我爸对这个很反感,认为你这样下去死路一条。”林劲峰说,“对我的工作问题,他已经不表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