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中国·京剧漫话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总序

中国传统戏曲历史悠久,曲种繁多,是一种集戏剧、歌曲乐舞、技艺表演于一体的综合舞台艺术。它兴于宋元,盛于明清,最早则源于古代宫廷娱乐。先秦时期为俳优,汉以来又有百戏,唐代百戏也称散乐,到宋代初年出现将俳优、百戏与燕乐乐舞串在一起称为“杂剧”的舞台表演。这种以同一宫调曲牌连缀的单套(一折),即被金元称作“院本”的表演形式流入民间市廛,又加入当时的唱赚、诸宫调等说唱及话本,角色情节已渐分明,遂形成南宋之戏文,即南戏,南北割据时北国之元杂剧,即北曲。南戏依剧情分折组曲,而北曲杂剧虽由一折院本演为四折,然犹以曲联套,每套(折)仅为一个角色的说唱。至明传奇,始熔南戏北曲于一炉,由曲转身为剧,发展为今之戏曲。然其艺术程式自随社会发展与文化变迁而变异。今之戏曲,虽雅称“梨园”,乐已非唐宋,俗谓“花部”,实仅存教坊情结而已。且从清乾隆以来,板腔体已成主流,宋元明三代之曲牌体渐成遗响,故昆曲之“官腔”地位已由皮黄腔取代,今称京剧,得“国剧”之尊。民国以来,随着民族音乐被西乐异化,加上普通话的推行以及话剧、影视剧的影响,传统戏曲已由古典艺术进化为现代艺术,当前网络传播的普及,戏曲舞台上声光布景、音响伴舞不一而足。虽昆曲京剧已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十种地方戏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然其本来就不是所谓活化石,而今则更无“原生态”可言。所以我们只有守住“发展”的底线,才能保证传统戏曲的精华不至于消失在当今的商业文化大潮中。

从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出发,我们应暨南大学出版社之约,选编了这套“戏曲中国”丛书。戏曲作为传统文化的精华,自民国时期梅兰芳之访美,韩世昌之访日,将京剧和昆曲带给世界以来,近百年来中国戏曲不断走出去,国内各戏曲院团先后赴世界各地演出,加之现代传播技术的进步,世界各地的人们早已从舞台上、影视上、网络上看过中国戏曲的演出。但作为能更好地欣赏这门艺术的入门常识,戏曲的基本知识却是绝大多数国外观众甚至不少国内观众所缺乏的。他们看到了戏曲之美,却又常常迷惑,不知道舞台为什么这样布置,脸谱为什么这样勾画,京剧为何用京胡而昆曲却用曲笛,那些高深的研究著作又不适合一般读者的需要,这套丛书便应运而生,它旨在向国内读者普及戏曲常识,向国外观众讲好中国故事。

这套丛书的主编与作者,他们的学问都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与古典文学,于传统戏曲艺术深有修养与较高造诣。他们选出昆曲和京剧两个代表性剧种,又从戏曲的发展史、文学剧本、声腔剧种、唱腔伴奏、服饰道具、脸谱、身段以及文物等方面,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图文并茂的形式,向海内外读者介绍了有关戏曲的专门知识。这套丛书是学习与了解传统戏曲的入门读物,而想要投身传统戏曲的读者在书本和影像资料之外,若能进一步习唱,则对戏曲的了解和研究会更加深入,因为几百年来传统戏曲艺术的传承是“口传心授”“口口相传”;至于曲学之“词山曲海”,只要勤于用功,其彼岸绝顶,可望亦可即矣。

刘崇德

2018年4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