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桃花笑在春风里
当我们感到生活枯燥无趣时,当我们感到工作繁重沉闷时,就到大自然中来吧。来看看这美丽的桃花,来嗅嗅这醉心的芬芳。一花一木都在散发着诗意的光彩。谁说诗在远方?诗意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桃花源也不是想象中的风景,它就明丽在我们的心中!
“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阳春三月,日光明媚,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今天我借一片悠闲时光,赶往濮上园欣赏桃花。
“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桃花烂漫,灼灼芳华,团团锦簇,如一片片粉红的霞,似一片片粉红的云,风情韵致之美,真叫人目不暇接,神迷意醉。苏轼说:桃花“争开不待叶”。还真是的,只见桃花,看不见绿叶,难怪小时候听大人们说,桃树是先开花后长叶。
濮上园的桃林好大好美!走在弯曲的小路上,满眼尽是桃花,也许是我来得早吧,今天一个游人还没看见,静极了,真有种十里桃花我独赏的王者感觉。走在桃林,置身桃园,觉得自己都变美了。一个人尽享大片桃林,好奢侈,好富有!桃花千姿百态:有的簇拥着开放,她们面色红润,像搽过胭脂似的;有的高傲地独占一枝,好像刻意向游人炫耀自己的美艳;还有的含苞欲放,只等春风一吹,便会片片妖娆。那甜蜜,那娇羞,那喜悦,正挂在枝枝梢梢……
岁月深处,年年桃花开。小时候村子的林场里也有大片桃林,许多邻居的院子里都种有桃树。见得多了,没把它放在心上,似乎从没有认真地观看过桃花,只知道人们种桃树是为了吃桃,所以也没觉得桃花有多么美,反倒认为那是很自然的树,开花,结桃,如此而已。村民们谈论最多的是谁家的桃树结桃多,并无人提及桃花有多艳,有多美。清楚地记得,我家斜对面有一片开阔地,主人家只栽了树没盖房屋。其中有一棵较大的桃树,主干不高,但粗壮,斜枝较多,很适合攀爬。每年从桃花开放到结桃,几乎天天有孩子在这棵树上攀上爬下,或者坐在树杈上悠悠荡荡。小孩子是很有破坏性的,每年还不等桃子长大,青青的毛毛的时候,就一个个地把它摘下了,咬一口,一尝,酸酸的,涩涩的,甚至有一点苦苦的,于是龇着牙说一声“一点也不好吃”,随手就扔掉了,毫无可惜之意。那时的桃树从不打药,结的桃子自然是纯粹的天然果,若长熟了,该有多甜呀!今天很少能吃上这样纯的果子了,偶尔吃到一两个,便觉得是一种奢侈,是一种幸运。几十年过去了,现在人们对吃桃已没有特别的渴望,倒是爱上了灼灼的桃花,每年记挂着不要错过了花开的美景。
在我心里,一直有桃花的美丽意象,最早应该是始于《红楼梦》。小时候,我曾经买过《红楼梦》的画片,看到黛玉荷锄葬花,那袅袅婷婷、弱柳扶风的样子,天仙一般,真的是美极了。记得当时我问过不少人,黛玉葬的是什么花,可他们都不知道。后来读书时,我就特意留心,方知是桃花。一直到现在,那树树桃花,落红飘飘,宝黛同坐石头上共读《西厢记》的情景仍让我痴迷。花瓣落到他们的头上,落到他们的衣襟上,落到他们共读的书页上,那种美艳绝伦的画面,真的是醉人心肠。他们双眸对视的一瞬,是妙处难与君说的柔情,是梦里千百次相依的缱绻,是痴,是爱,是恋,是深情。宝黛爱情是《红楼梦》里的魂魄,没有宝黛的爱,怎有这场美丽的梦?他们桃花树下共读《西厢记》的一幕,让我感到青春可以有如此美丽的相遇,人可以如此诗意地葬花、读书、生活。黛玉葬花,其实葬的是青春,葬的是生命,那是一种催人泪下的凄美。桃花带着黛玉的心,带着黛玉的希望,带着黛玉的落寞,带着黛玉的美,飘落在地上,飘落在流水中,也飘落在了我的心上。黛玉葬的是落红,也是一缕香魂,是春天,是对爱情的憧憬。她就像那片片落红,花木懂她的愁,懂她的忧,懂她冰清的心,懂她玉洁的骨,懂她脱俗离尘的美,懂她冷清孤寂的人生。宝黛桃花树下共读《西厢记》是《红楼梦》留给我最美的画面,永远挥之不去。
《三国演义》“桃园三结义”的画面也很美,很震撼。桃花林中,三位英雄一跪定乾坤,生死情相随。灼灼桃花见证了他们的金兰情谊,也绚烂了他们的兴汉志向。那一拜,拜出了英雄豪气,拜出了千秋大业。
在我十三四岁时,有一次听收音机,听到了戏曲《桃花扇》,李香君血溅定情扇,斑斑血迹化作片片桃花的情节深深地刻在了我心上。谁说“商女不知亡国恨”?烟雨楼台,秦淮水榭背后的不屈,是玉碎而非瓦全。为民族大义而舍弃个人爱情的秦淮名妓李香君,气节高贵,芳名永传!今天,后庭花之歌也许未歇,羽衣曲之声也许犹在,但那玉碎之志、脊梁风骨从未消逝。
后来读《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诗句,在我脑海中定格了桃花盛开时的嫣然灿烂。在和学生一起学习的过程中,知道有很多诗人名家都非常喜爱桃花,赋予了桃花特定的含义。记忆尤深的是,王维“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的息夫人,被冠以“桃花夫人”;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惜;“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这是张志和眼中脱俗超尘的美;有一个院子,“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这是秦观秦少游心中的理想家园。
太佩服陶渊明,他的《桃花源记》为人们创构了一个理想的境界,一个美好幸福的和平国。陶公辞官,带着一种回归、一种自然、一种平和、一种宁静的心去寻桃花源,去寻他的心灵栖息地。不为富足,不为种豆收获,只为心中那份自由、洒脱、无束!只为生命中那份自在、舒展、快乐、高贵!从此,桃花源便成了一个向往,一个象征,也让后世人有了一种心灵的寄托与存放。我曾经误解过《桃花源记》的结尾“后遂无问津者”,认为陶渊明不够坚定执着,应该让更多的人找到桃花源。其实现在想想,那个山洞找见找不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桃花源已经印记在人们的心里了。
很喜欢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光阴流转,世事变迁,物是人非,花在人无踪。几多惆怅,几多伤感,几多回忆!想必心中有桃花的人,定是有美的人,有情的人,有爱的人。唐寅唐伯虎曾经花光积蓄为一个心爱的青楼女子赎身,建了一座桃花庵,并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一代才子的潇洒与失落叫人羡慕,更让人嗟叹惋惜。
桃花一脸灿烂,在阳光下艳丽着,在春风中摇曳着。园子里的游人渐渐多了,个个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沈从文《边城》中写道:“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可见人们大都是喜爱桃花的。毕竟那柔软的花瓣,婉转了冬的坚硬;娇媚的花色,渲染了春的绮丽。谁人不爱这温煦的春天呢?
有人说,桃花的花语是爱情的俘虏。在我们中国的文化中,桃花一直以来都和爱情密不可分,人们常说的桃花运,就是指爱情的机遇和运气。于是,很多男男女女,总忍不住流连桃树旁,希望碰到桃花运,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爱。他们也希望能驾一叶兰舟,等在桃花渡口,等到自己心中的白马王子或伊人。
我想着走着,走着赏着,桃花朵朵,花香萦怀。于是我的整个心情都变得明媚起来,开阔起来。看桃花树下,不少女子与桃花合影拍照,想借一抹桃花的美丽装饰和衬托自己。看来多情的时光,已把桃花悄悄地移植进了人们的心里,并默默地扎下了根。人越接近自然,就越接近真实的自己;越贴近自然,就越贴近心灵的方向。
当我们感到生活枯燥无趣时,当我们感到工作繁重沉闷时,就到大自然中来吧。来看看这美丽的桃花,来嗅嗅这醉心的芬芳。一花一木都在散发着诗意的光彩。谁说诗在远方?诗意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桃花源也不是想象中的风景,它就明丽在我们的心中!
希望每一个去看桃花的人,心中都有爱,有美;每一个看过桃花的人,都能让自己的心行走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里。
愿桃花永远笑在春风里!
冬梅写于戊戌年春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