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人力资源管理经典理论
人力资源管理的经典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泰勒(Frederick W. Taylor,1856—1915),美国古典管理学家。1911年出版《科学管理原理》一书,这本著作奠定了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础,并推动了科学管理实践在美国的大规模推广和开展。科学管理的核心:一是管理要科学化、标准化;二是要倡导精神革命,劳资双方利益一致。实施科学管理的结果是提高了生产效率,而高效率是劳资双方利益一致的基础。它对人事管理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引起了人事管理理论和实践上的一次革命。
与此同时出现的韦伯的“组织理论”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理论点评
科学管理理论的不足:①泰勒对工人的看法是错误的。他认为工人的主要动机是经济的,工人最关心的是提高自己的金钱收入,即坚持“经济人”假设。他还认为工人只有单独劳动才能好好干,集体的鼓励通常是无效的。②“泰勒制”仅解决了个别具体工作的作业效率问题,而没有解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如何经营和管理的问题。
二、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
梅奥(George Elton Myao,1880—1949),原籍澳大利亚的美国行为科学家,人际关系理论的创始人。20世纪30年代的霍桑实验研究结果使人事管理从科学管理转向了对人际关系的研究,真正揭开了对组织中的人的行为研究的序幕。梅奥提出的“人际关系理论”指出,工人是社会人,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经济人”;人际关系学以“管理应该更多地关心人,而不是关心生产”为核心观点,强调通过团体和社会团结来重建人们的归属感;沟通才是人事管理的主要任务与必备技能。
理论点评
人际关系理论的弊端有以下几点:①过分强调非正式组织的作用;②过多地强调情感的作用;③过分否定经济报酬、工作条件、外部监督、作业标准的影响。
三、组织行为学理论
组织行为学对形成个体、群体行为的动机和原因的研究促进了员工激励理论的完善和应用。20世纪50年代是激励理论发展卓有成效的阶段,这一时期形成的三种理论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人事管理理论和实践。这三个理论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麦格雷戈的人性假设与管理方式理论以及赫兹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Abraham H.Maslow,1908—1970),美国心理学家,提出了人类需要层次学说。马斯洛指出,人的需要按重要性和层次性排序,低级层次需要满足后,人将追求高层次需要。其排序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如图1.1所示。
需求层次对人事管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通过薪金、合同保障等来满足员工的较低层次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而更高层次的需要,如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则通过提供培训、开发、晋升职务等来加以满足。
图1.1 《西游记》中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拓展阅读
“中国版”马斯洛需求层次——不知足诗[1]
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
衣食两般皆具足,又想娇容美貌妻。
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
买到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
槽头扣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
县丞主簿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
作了皇帝求仙术,更想登天跨鹤飞。
若要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一梦西。
2.麦格雷戈的人性假设与管理方式理论
麦格雷戈(Douglas M.Mc Gregor,1906—1964),美国著名行为科学家。他提出了著名的X-Y理论,称传统的管理观点为X理论,是对“坏”员工的四种假设;而他提出的相对于X理论的则是Y理论,是对“好”员工的四种假设,并提出了这两种员工的管理方式应该是不同的。
思考与讨论
比较X理论和Y理论与中国传统的人之初性善和性恶理念有何异同,加深记忆和理解。
拓展阅读
人性假设是管理理论的必要前提
古今中外虽对于管理人性假设的研究有粗糙与严密、素朴与科学之分,但就其探索的对象和目标来说,也有不谋而合之处。首先是都承认管理的原则、模式的确定离不开对人之本性、地位的认识。孟子从“不忍人之心”而推出“不忍人之政”,即是承认人之善性乃国家管理活动的出发点。而美国管理学家麦格雷戈更为直接地指出,在每一个管理决策或每一项管理措施的背后,都必定有某些关于人性本质及人性行为的假定。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模式和方法之间的密切关系已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
由于中西管理人性论的提出所处时代背景不同(封建时代/资本主义时代)、社会背景不同(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管理类型不同(国家管理/企业管理),因而又呈现出种种相异之处。在西方管理理论中,人性假设只是必要的前提,强调的是依据其人性假设采取相应管理措施,改变组织环境以适应人性。在这里,人性是一个不可变的因素。在中国传统的人性假设中,人性是整个管理活动的中心。管理实践中,不仅需要对人性做出或善或恶之判断,更强调进行去恶扬善的人性塑造,对人性进行必要的教育与调适,所谓“化性起伪”“存心养性”,是塑造人性还是适应人性,这正是中西管理人性假设的重大分歧所在。
人性假设就是对人的本质的认识,它是建立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础。在比较中探索中西管理人性假设的源流和异同,对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管理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3.赫兹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
赫兹伯格(Frederick Herzberg),美国行为科学家。双因素理论是他最主要的成就。赫兹伯格认为,能为工作带来积极态度、较多满意感和激励作用的因素多为工作内容或工作的因素,叫做激励因素,比如成就感、同事认可、上司赏识、更多职责或更大成长空间等。能使员工感到不满意的,属于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方面的,叫做保健因素,如公司政策、管理措施、监督、人际关系、工作条件、工资福利等。
双因素理论对人事管理的启示是:要重视员工工作内容方面因素的重要性,特别是要使工作丰富化,尽可能满足员工多方面的需求。
四、人力资源管理经典理论知识回顾
根据上面讲述的内容,在下划线上完成填空。
泰勒的科学管理核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述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麦格雷戈的人性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