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了彻底的批判,指出了它的反生态特征。马克思指出,要充分认识资本本质,努力克服资本逻辑对生态循环圈的撕裂,正确看待劳动的自然生产力,处理好人的主体性与自然优先性的关系;并发展科学技术,促进循环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马克思揭示了人类劳动与自然之间的实践关系,也敲响了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警钟,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理念的源头活水。此后,列宁在总结和实践马克思绿色发展思想的过程中,对资本主义生态危机进行了批判,同时提出了“利用自然有序发展社会主义”和“利用科学技术发展持续社会生产力”的思想。从国内来看,毛泽东在长期的社会革命和社会建设实践中,提出了很多有关绿色发展的观点,主要包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增产节约和生态美化的思想;邓小平的人口控制和环境绿化思想也是对绿色发展的反思;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胡锦涛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具有巨大意义,接力并创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绿色发展观。有关绿色发展的思想虽由来已久,但是其真正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出现,却是始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这一理念旨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化发展新格局,加快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齐短板。绿色发展理念的出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为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也为世界范围内解决生态环境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提供了中国智慧和方案,彰显了中国在国际社会的生态责任。
绿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既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当代表达,又是对传统西方经济理论的超越,它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是对世界发展理念的科学总结,具有不可磨灭的理论贡献。此外,绿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为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了理论基础。要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万物皆有始终,人类能否突破自身的短板从而最终实现永续发展,关键就在于能不能扭转不合理的发展方式,能不能形成促进人类发展可持续性的科学理念。绿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就是对上述关键问题的最科学的回答。
本书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绿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本源。本部分首先以历史背景为线索,系统梳理了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理念的演进过程,并根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总结出习近平新时代绿色发展理念的内涵及创新点;然后从生态经济学的视角对绿色发展进行了论述。第二,绿色发展方式的政治经济学阐释。该部分分别从城市群产业转型、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制造业绿色转型、消费绿色转型和能源互联网构建四个方面对绿色发展方式的政治经济学作了论证。第三,绿色发展制度的政治经济学阐释。绿色发展制度的构建应当从能源体制建设、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建设和环境监管体制建设三个方面来进行,这正是本部分研究的切入点。第四,绿色发展承诺的政治经济学阐释。万物皆有始终,人类能否突破自身的短板从而最终实现永续发展,关键就在于能不能扭转不合理的发展方式,能不能形成促进人类发展可持续性的科学理念,也就是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以本部分首先研究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问题,然后对碳定价影响绿色发展进行了国际比较研究。第五,新时代绿色发展的关键路径与实现逻辑。本书最后基于马克思主义发展观,选择科学技术创新作为新时代绿色发展的关键路径,并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研究了绿色科学技术创新影响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进而影响绿色生产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从而驱动绿色发展的实现逻辑。
本书分工如下:第一章:岳利萍、毕冬一;第二章:孙莉彭、康蓉;第三章:岳利萍、王双石;第四章:岳利萍、贺思佳;第五章:岳利萍、张瑶;第六章:尚娱冰、康蓉;第七章:周婧、康蓉;第八章:岳利萍、张瑶;第九章:岳利萍、郭玄;第十章:骆晓、康蓉;第十一章:荣超、康蓉;结语: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