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书内容和结构
整体而言,本书是多厂商技术融合的产物,以思科和华为为主,华三为辅,阐述和演示多个厂商的技术案例实验。对于网络工程师而言,这些案例可以帮助其更好地应付日常工作;对于初学者来说,案例中详尽的命令解释和排错思路可以帮助其更快地入门。
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社会上的政企单位更多时候要求网络工程师具备掌握“多厂商”网络设备的能力,而“多厂商”在国内具体指思科、华为和华三这三家著名企业。当然了,之所以是这三家企业是有一定道理的。思科是网络技术界的鼻祖,也是世界500强的老牌企业。华为是我国重要的民族企业,过去主要涉足运营商网络,而近五六年开始进入企业网络领域,品牌的力量不可小觑。而华三虽然成长过程跌宕起伏,但是由于长期服务于广大企业网,也积累了相当好的口碑。本书迎合时代的需求,通过众多的案例来帮助读者理解和实现网络,而这些案例就来源于这三家企业的平台。
本书的实操性非常强,同时保留了理论部分,这一部分被称为“简书”,在每部分知识中都包含对应的理论简书。当然,想要了解更多理论内容,读者可以参阅视频课程和互联网资料。笔者已经为读者准备了课前资料,这里包含了几个厂商的模拟器和必需的软件,当然也包含了部分笔者的课程视频资料。(链接:https://pan.baidu.com/s/1yEf7UUigji1 BpdUkmScakw,提取码:9x31。)如果链接失效,请读者联系乾颐堂实验室(www.qytang.com),或者加入QQ群(515840631)参与讨论。
本书分为网络实施基础、交换网络、路由网络以及网络扩展与公网接入4篇。
第一篇为读者阐述如何使用当下流行的学习模拟器、多种网络工程师必备软件的部署、IP地址配置、本地和远程管理网络设备、对网络设备进行文件管理等基础内容的实施。本篇内容是网络工程师经常需要的内容,也是必须掌握的内容。
第二篇介绍网络工程师必备的交换网络知识,为读者演示了MAC地址表、VLAN接入、接入端口、干道模式和混杂端口、生成树协议、以太网链路聚合、交换机堆叠、VRRP实施、VLAN间路由通信以及端口安全等技术。掌握该部分知识后,就算基本入门网络技术了,当然掌握是指灵活掌握。交换网络知识的特点是相对零碎,需要有较强的逻辑性,与路由网络知识相比更实用。本篇内容更多地被应用于接入网络和汇聚网络,当然也包含汇聚网络到核心网络的接入。
第三篇介绍的路由网络技术扩展了网络的边界,可以把用户的业务转发到更远的网络。本篇内容包括路由技术原理(请注意第二篇中的VRRP、VLAN间路由在一定程度上属于直连路由的内容)、企业网中使用最多的OSPF协议、GRE隧道封装以及城域网中经常使用的非常关键的BGP(BGP也是NP和IE级别认证中最重要的一个协议)。在本篇中,并未介绍以往书籍中经常讲到的RIP和EIGRP。就RIP而言,这个协议确实过于“古老”,在现实网络中几乎绝迹,当然NP和IE级别考试对此也几乎不会涉及,所以本书没有对其进行介绍(如果想了解相关内容,可以观看视频资料,视频资料中讲解了这部分内容)。而对于EIGRP,不可否认这是一个非常好的IGP,而且在很多金融企业的现实网络中都对其有所涉及,但由于它是思科私有的路由协议,因此也没有放入本书中讲解,但在笔者的NP课程体系中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读者可关注笔者的其他书籍和课程。
第四篇介绍网络扩展与公网接入相关内容,该篇内容对于网络安全管理、网络质量管理、互联网接入是必备知识。具体内容包括访问控制列表、网络地址转换(NAT)、网络服务质量(QoS)限速和PPPoE技术。
本书围绕搭建和维护一个中型企业网络展开实施,在读者完成本书的学习之后,构建和维护一个中型企业网络也会变得简单起来。
本书适合读者和笔者心语
本书面向的读者更倾向于没有入门网络技术或刚刚看到网络技术“大门”的初学者,同时本书对于已经有一些基础、稍有项目经验的网络工程师亦有帮助。在这里我们可能需要稍微讨论一下学习方法和学习效率的问题,虽然笔者一直致力于编写各种图书,但一定要指出的是,网络技术是一门应用技术学科,而不是学术性学科,这意味着动手实操一定要优先于一味地“看死书”“死看书”,而且很多图书动辄近千页,很多时候不等读者入门,耐心可能就已经被消耗殆尽了。怎么才能更快地入门和学习呢?笔者需要一吐10年教学经验,读者可以酌情选择以下学习方法。
① 通过直播课程学习。实时提问和解答的互动方式可以提高学习效率。笔者所在实验室已经坚持线上、线下教育5年,并培养出数十万名网络工程师,欢迎大家一同来学习。读者可以在互联网搜索“乾颐堂安德”或“乾颐堂QCNA课程”找到直播课程。
② 坚持做作业和实验。学以致用才能加速入门和理解技术,笔者在每次教学中都会留动手实操的作业,每次课前也会进行课前测试以便学员加深理解。不断地实验是学习的最好途径。
③ 不耻下问。课下遇到问题要在QQ群内积极提问,老师或同学的帮助会让人“恍然大悟”。当然,之前录制的视频有助于很好地预习和复习。
④ 笔者独家撰写的课件要比官方文档更加简洁而且更有针对性。抓住重点学习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⑤ 课下学习参考书。请参考笔者编写的网络类书籍,海量实验和详细命令解析、清晰的实施步骤和验证更便于培养实施和排障思路。本书也是这其中之一。
⑥ 英语并不是考试的拦路虎,网络是应用学科,考生要做的只是熟悉理论并实现理论的命令而已。当然,英语好的话对日后找工作以及跳槽的帮助非常大。
⑦ 关于学习周期的问题,每个人的目标不同,努力程度以及理解能力也大相径庭,坚持和努力才是最好的学习方式。请问读者坚持完成以上建议了吗?当然了,站在一个普遍的角度看,IE级别的学习周期在4个月到7个月之间。
笔者是一名从事多年网络技术教学和认证考试培训的讲师,更多的时候是一名服务人员,服务于广大的学员(学员中从事多年专业网络项目的工程师居多,还有一部分学员是转行人员,从其他行业比如机床操作工、理发师、设计师等转行来学习网络技术,当然也有许多精力充沛的大学生)。笔者对学员们苦口婆心地叮嘱:请一遍遍地通过实验学习网络技术,在错误中成长为成熟的网络工程师(当然,或许读者更需要一张证明能力的CCIE或者HCIE认证证书)。如果读者充分利用好本书,至少能应付初、中级的网络项目工程。
本书是乾颐堂独家融合思科CCNA和华为HCIA课程(以及部分华三课程)内容(命名为QCNA,即全方向NA)的辅导书籍,更多内容请关注笔者的直播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