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desk Revit Architecture 2019官方标准教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4.4 技术应用技巧

4.4.1 墙饰条的综合应用

选择墙体,进入立面视图,选择“建筑”选项卡中的“创建”面板下的“墙饰条”命令,可以创建墙饰条。若想创建复杂的墙饰条,可选择墙体,单击“图元”面板下的“图元属性”下拉按钮,选择“类型属性”,打开“类型属性”对话框,单击“构造”后的“编辑”按钮,打开“编辑部件”对话框,添加层后,打开“预览”,将“视图”改为“剖面:修改类型属性”,此时,“修改垂直结构下”的命令可用,如图4-31所示。单击“墙饰条”命令,打开“墙饰条”对话框,可载入或添加各式各样的墙饰条,比如腰线、散水等(见图4-32)。

注意

若勾选“墙饰条”对话框中的“可剖”,则在立面中插入窗时可以剖切墙饰条,使窗与墙饰条融合(见图4-32)。

图4-31

图4-32

4.4.2 叠层墙设置的具体应用

通过对叠层墙的设置,可以绘制出带墙裙、踢脚的墙体(见图4-33)。设置方法详见4.1.3叠层墙的设置。

图4-33

4.4.3 墙体各构造层线型颜色的设置

选择“视图”选项卡中的“图形”面板下的“可见性/图形”命令,打开“可见性:图形替换”对话框,在“模型类别”中选择“墙体”,选择右下角“截面线样式”复选框,单击“编辑”按钮,弹出“主体层线样式”对话框,此时,即可修改各构造层的线宽、颜色设置(见图4-34)。

当绘制不同比例的图纸时,需要对墙体的平面表达进行重新设置。在“模型类别”中选择“墙体”,“投影/表面”“截面”的“线”和“填充图案”都可进行替换。

图4-34

4.4.4 添加构造层后的墙体标注

墙体添加构造层后,当图为1∶100的比例时,图纸为粗略的详细程度。单击“注释”选项卡中的“尺寸标注”面板下的“对齐”命令,将选项栏中的“放置尺寸标注”设置为“参照核心层表面”,标注尺寸。此时图纸显示为带面层厚度的墙体,然而标注的尺寸为不包括面层的墙体厚度。

当图为1∶50的比例或更小的比例时,一般采用精细程度进行标注。此时,可以标注核心层、面层等所有构造层的墙体厚度(见图4-35)。

图4-35

4.4.5 墙体的高度设置与立面分格线

墙体的高度设置何时可以设置为从底到顶,何时设置为按照每层层高,主要需要考虑外墙的立面分格线的位置。当墙体的分格线的位置在楼层高度时,墙体就可以设置成按照每层层高,比如从一层到二层。不在楼层层高的立面分格线用详图线命令在立面上绘制即可。

4.4.6 内墙及平面成角度的斜墙轮廓编辑

内墙的轮廓编辑可以直接在立面上修改:选择墙体,单击“修改墙”面板下的“编辑轮廓”命令,弹出“转到视图”对话框,选择相应的立面,进入立面视图,选择“绘制”面板中的绘制工具,绘制想要的轮廓,完成轮廓。

如果需要观察该墙轮廓与其他墙体的关系,可以把模型图形样式修改为“线框”(见图4-36)。

图4-36

对于与平面成角度的斜墙轮廓的编辑,则可以通过创建与该墙垂直的框架立面,绘制框架立面(详见4.3节),在新建的框架立面中编辑轮廓。

4.4.7 匹配工具的应用

单击“修改”选项卡中的“剪贴板”面板下的“匹配类型”命令,选择目标墙体,再单击需要匹配的墙体,即可使墙体改为同种类型(见图4-37)。

图4-37

4.4.8 墙体连接对立面显示及开洞的影响

针对构造层不同的墙体,在连接时通常要设置连接方式,否则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

单击“修改”选项卡中的“编辑几何图形”面板下的“墙连接”命令,设置墙的连接方式。选择墙体,选项栏中配置了三种连接方式:平接、斜接、方接。

平接:效果如图4-38所示。

斜接:效果如图4-39所示。

图4-38

图4-39

方接:效果如图4-40所示。

图4-40

注意

通常只有两个构造层不同的且角度为钝角的墙体才可设置墙“方接”。

选择不同的连接方式,会对墙体的立面显示及开洞产生一定影响。

4.4.9 连接几何形体,实现大样详图中相同材质的融合

进入剖面视图,单击“修改”选项卡中的“编辑几何图形”面板下的“”命令,先后选择要连接的几何形体,在详图中相同材质将融合(见图4-41)。

注意

要连接的几何形体,应该在不同类型的几何形体之间设置,比如墙体和楼板之间。否则系统会自动融合。

图4-41

4.4.10 平面成角度的墙体绘制及标注

绘制一条水平参照平面,单击“墙”,以参照平面为起点,绘制与平面成角度的墙体。单击“注释”选项卡中的“尺寸标注”面板,单击“角度标注”,标注角度(见图4-42)。如需修改角度,则单击该墙,修改角度值即可。注意,是点选墙体,而不是选择角度标注。

图4-42

4.4.11 墙体定位线与墙的构造层的关系

对于墙体定位线与墙的构造层的关系,有人认为按轴网画就好了,但是有些墙没有在轴网之上。也可以按墙边缘绘制后再对齐,但实际操作中可能会有些许的误差,这些小错误往往会导致致命后果。在此我们先讲解墙体构造,如图4-43所示。

在绘制Revit墙体时一般默认定位线为墙中心线,而系统有6种绘制方法,如图4-44所示。

图4-43

图4-44

由于上述原因,如果先绘制完墙体,再编辑好核心层厚度与墙体总厚度,有可能会导致墙体发生移动,如图4-45和图4-46所示。

图4-45

图4-46

为了防止出现这种现象,应先设置好核心层厚度与墙体总厚度,并且在绘制过程中选择“面层面 外部”或者“面层面 内部”来绘制,为了防止出现误差最好使用“修改”选项卡中“绘制”面板中的拾取线命令,或者在图4-47中选择“墙中心线”并设置好偏移量后再选择“拾取线”命令,这样也能实现想要的效果。

图4-47

4.4.12 墙体包络

墙体包络主要体现在墙身详图中,并且包络只在平面视图中可见。也就是说无法实现墙体在剖面上门窗插入处的包络。

选择“墙体”,单击“图元属性”下拉按钮,选择“类型属性”,打开“类型属性”对话框。图4-48所示为对构造包络的参数设置。“在插入点包络”是指当插入门窗时,墙体的包络方式;“在端点包络”是指在墙端点处进行的包络。

图4-48

以“在端点包络”为例,若设置为“无”包络,则为如图4-49(上)所示的构造样式;若设置为“内包络”,则为如图4-49(中)所示的构造样式;若设置为“外包络”,则为如图4-49(下)所示的构造样式。

图4-49

4.4.13 拆分面及填色

利用“拆分面”命令可以拆分图元的表面,但不改变图元的结构。在拆分面后,可使用“填色”工具为此部分面应用不同材质。

单击“修改”选项卡中的“编辑面”面板中的“拆分面”命令,将光标移动到墙上使墙体外表面高亮显示,单击选择该面,进入绘制草图模式。单击“绘制”面板下的“线”工具,绘制两条垂直线到墙体下面边界。完成“拆分面”。

单击“修改”选项卡中的“编辑面”面板中的“填色”命令,选择材质类型,单击“拆分面”,此时,“拆分面”被赋予了材质,如图4-50所示。

图4-50

4.4.14 幕墙的妙用

1.屋顶顶瓦

单击“建筑”选项卡中的“构建”面板下的“屋顶”下拉按钮,选择“迹线屋顶”并单击,绘制拉伸屋顶(见图4-51)。

图4-51

选择屋顶,选择“修改”面板中的“复制”命令,复制一个屋顶副本。将“屋顶副本”类型改为“玻璃斜窗”,副本位置如图4-52所示。选择“图元属性”命令,设置 “类型属性”(见图4-53)。

图4-52

图4-53

单击“插入”选项卡中的“从库中载入”面板下的“载入族”,载入一个用“幕墙嵌板样板文件”制作的圆筒状的族文件,如图4-54所示。

图4-54

选择实例,单击“类型属性”的族下拉菜单,将“幕墙嵌板”类型替换为刚刚载入的“族”。最终效果如图4-55所示。

图4-55

2.百叶窗

选择“建筑”选项卡下的“绘制”面板中的“墙”命令,打开“放置墙”的上下文选项卡。将“墙”的图元类型改为“幕墙”,选择绘制工具,绘制幕墙。

选择幕墙,单击“图元属性”下拉按钮,单击“类型属性”,打开“类型属性”对话框。单击“复制”,输入名称“百叶”,单击“确定”按钮,创建新的幕墙类型,设置类型属性,如图4-56所示。

图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