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章 《包法利夫人》导读

【美】罗伯特·格雷(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文学院)

艾玛·包法利夫人,就像安娜·卡列尼娜之于俄国、简·爱之于英国、海塞塔·白兰之于美国一样,从居斯塔夫·福楼拜的笔下走出,一直走到了每一个法国人的心中。

这个生于法国西北部卢昂城一个行医世家的年轻人,从小对文学感兴趣。在父亲的医院度过的那些岁月,养成了他外科医生般的洞察力和冷静、犀利的剖析方法,对他以后的写作影响很大。中学时代,福楼拜开始文学创作。1841年,他到巴黎法学院读书,22岁那年因被怀疑患癫痫症而辍学,此后一直住在卢昂,处于半隐居状态,专心写作,终生未娶。

福楼拜花了将近5年的时间,于1857年完成《包法利夫人》,开创了一代新文学纪元。虽然之前之后也有一些作品,如《萨朗波》《情感教育》《圣安东的诱惑》《三故事》和《法布与白居谢》等,但没有哪一部的影响超过《包法利夫人》。左拉甚至称他是“新的艺术法典”的创立者,一点不为过,因为他不仅为世人呈现了一部内容深厚的现实主义小说,而且由于他提倡并成功地实践了“以科学精神”创作,即追求精确的描写和纯客观的分析,所以在法国文学史上成为了有独特个性、独树一帜的伟大作家。

另一位小说家,《洛丽塔》的作者纳博科夫对福楼拜甚为敬仰,说:“没有福楼拜就不会有法国的普鲁斯特,不会有爱尔兰的詹姆斯·乔伊斯,俄国的契诃夫也不会成为真正的契诃夫。”这样的赞誉多么高贵,但却既不是指他的人性,也不是指他的生活,更不是指他的社会地位,而是指他那完美绝妙的艺术风格。尤其是在《包法利夫人》中所体现出来的那种将讽刺和悲悯完美结合,将大开大阖和精密细致完美结合的风格。这本小说与《恶之花》同一年写成,主题为“爱、弃爱及外省式的烦恼”。一个平庸透顶的情爱故事经作者的点化而成为法国文学中最优美的作品。

有人说,福楼拜在写作《包法利夫人》的时候,用的是两支笔:一支是医生的,一支是浪漫诗人的。一点不错!贯穿于全文的冷静、客观,几于不近人情的剖析和细致入微的描写,无不体现出一种只有外科医生才有的特征。比如在文中最末尾时那段描写:

“第二天,夏尔走进花棚,在长凳上坐下来。蔚蓝的天空一轮暖阳高照,那透明的阳光透过葡萄叶,在地上留下斑斑阴影,茉莉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虫子在草丛中低鸣。夏尔觉得身上暖洋洋的,简直要连心中的忧伤都膨胀起来了。”

这一段文字,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与作者的写作感情,应该是到了悲剧的最顶峰,即以死亡结束。但是作者既没有像一般人所想的那样,为了衬托悲惨的气氛就把周围的环境描写成一种阴暗、潮湿、昏蒙蒙或阳光暴晒的情景,也没有像一般作者所喜欢做的那样,情之所致,不得不发,而是采取了一种完全写实的手法,描绘了蔚蓝的天空、明媚的阳光、别致的花架、浓郁的花香,还有欢快的虫鸣等春景,并说“夏尔好像又回到了孩童时代,忧伤的心里泛滥着朦胧的春情”,这与当时主人公的情况是多么鲜明的对比!而越是这种冷酷无情的剖析,反而越增加了读者对主人公的悲悯、同情和不平,这又是多么意料之外却又在意料之中的效果啊!

福楼拜曾说过:“包法利夫人就是我。”请细品对艾玛的心理进行描写时所用的语言:她喜欢波涛汹涌的大海,她喜欢点缀了残垣断壁的草地……最主要的,作者所刻画的那位叫艾玛·包法利的小说主人公本身就是一个浪漫主义人物的典型,充满了美好而又绝不可能成为现实的理想和幻想。作者对她做了大量的心理刻画,处处体现出了那一种——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作者心中的——浪漫的情感。有人说,艾玛是一个虚荣、浮华、贪图富贵又淫荡的女子,确实如此,就像莫泊桑的《项链》中的女主人公一样,她们都对上流社会抱着一种极端而又无知的幻想。但如果你看到她在爱情面前所表现的那种不舍的追求,敢于冲破世俗的精神,以及自始至终在丈夫夏尔面前所表现出的那种自尊的话,我想,你就不会轻易地对她做出上面的结论了。她所追求的只不过是一种她想要过的生活,而她的失败也不是由于她本人的原因,而是那些虚伪、残酷又狡诈的上流人物所造成的。她最后宁愿死,也不愿意在丈夫面前失去尊严,这更显示出了她不同于一般女性的性格。

夏尔这个人物的特别之处也颇令人注目。在许多著名人物的写作中,如果涉及的男主人公是个贫穷的人,那么作者们就很喜欢把他们塑造成贫穷但却很有能力而且又性格乖戾的英雄形象,就像《红与黑》中的于连一样。但福楼拜太过于现实了,他甚至不屑于为我们勾勒出一个在日常生活中罕见的人,而是选择了19世纪法国再普通不过的一个老百姓做他的代言人,通过个性懦弱、胸无大志、相貌平庸的夏尔·包法利展现了作者对这个世界的愤怒、不平和谴责。福楼拜自己曾说,他这部作品具有“交响乐的艺术特性”——看看那些人吧:胆小的实习生与狡诈的拉里塔夫,忏悔的包法利夫人与木然的听忏悔的神父,老实的包法利和虚伪的药剂师欧玛,交织出一首充满外省气息的世俗生活协奏曲。